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河與青草》知識點、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小河與青草》是一則童話故事,課文的寓意很深,意在讓學生領悟到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依賴、彼此欣賞、共同進步。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河與青草》知識點、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河與青草》知識點
    字:彎、青、清、底、緊、泥、枯、歡、綠
    詞:小河、小草、感謝、河岸、渾濁、碧綠、喜愛、充足
    重點句子:
    1、小草對小河說:“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BR>    2、小河說:“這要感謝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要不,我早就變成渾濁的泥水了?!?BR>    3、小河對小草說:“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4、小草說:“這也要感謝你呀!是你給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BR>    主要內容:
    本課是一則寓言,寓意含蓄。講的是小河與青草的一段對話,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全文六段。第二至五段講的是小河與青草的對話。認字和練習朗讀是教學重點,要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感悟小河與青草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
    【篇二】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河與青草》教案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復習鞏固漢語拼音的基礎上,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從中領悟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教學重點:
    1、借助課文內容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熟讀課文,領悟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教學難點:
    反復熟讀課文,體會小草與小河的美好品德,進而學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揭示課題
    1、看圖,談話導入。
    (1)(出示掛圖,播放流水聲)小朋友,你們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是什么樣子的?
    (2)小河的水清清的,小草的顏色綠綠的,老師和小朋友們一樣地喜愛。這兒的水和草為什么這么可愛呢?讓我們看個究竟吧。
    (播放課件或課文朗讀)
    2、揭示課題
    出示:小河與青草
    指名讀題,教學青。(后鼻音)
    齊讀課題
    二、初讀指導
    1、分小組讀課文(四人一小組),有求:
    (1)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
    (2)小組成員互幫互助,沒有把握的字還可向其他組請求幫忙。
    2、教師巡視組織小組讀好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老師帶來一些詞語寶寶,你們想認識他們嗎?
    (1)出示生字詞:
    小河邊感謝河岸緊緊抱住碧綠碧綠喜愛水分干枯
    (2)指名、齊讀詞語。
    (3)現(xiàn)在詞語寶寶又躲到了課文中,你們還會認出他們嗎?指名分自然段試
    讀課文,師生及時正音。
    三、精讀課文
    學習第一自然段。
    1、看圖,小草喜愛小河嗎?(生:喜愛)為什么喜愛?小朋友你們讀一讀這句話。
    投影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2、你是怎么知道小草喜愛小河的?
    比較句子:(1)彎彎的小河邊,長滿了青青的小草。
    (2)彎彎的小河邊,長著青青的小草。
    3、這兩個句子一樣嗎,哪兒不一樣,你覺得哪個好?
    4、長滿了說明小河邊的小草很多,小草喜歡和小河生活在一起。
    5、指導朗讀。
    (1)小草真是很多,的確是喜歡小河。怎么讀才能讀出小草的高興呢?你們誰來讀一讀這句話。
    (2)(播放流水聲)小草喜愛小河,你們喜愛嗎,怎么讀出你們的喜愛呢?誰再來試試。
    6、這句話里有兩個生字,你們能找出來嗎?指導書寫:青、草
    (1)青:上下結構。第四筆橫較長,第五筆是豎。
    (2)草:上下結構。后一筆豎寫在豎中線上。
    (3)學生按筆順描紅。
    (4)觀察生字位置結構描紅、臨寫。
    四、設疑激趣
    小草為什么喜歡小河,小河也會喜歡小草嗎?我們下一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篇三】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河與青草》教學反思
    由于時間倉促,備課不夠深入,對主題挖掘比較淺顯,又是才進行課改,對新課程的教學方式進行初步探究。雖然在學生自讀自悟、通過朗讀感悟、語句積累方面做得不錯,但存在不少不足和遺憾。這次認真?zhèn)湔n,反復比較,確定了教學設計思路??紤]低年級學生的定向能力尚處在較低的層次,他們的注意狀態(tài)仍然取決于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易被直觀、新異的刺激活動調動起來,激起學習的興趣。所以通過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遵循一年級學生心理特征,通過教師的評價、學生的游戲、講故事等多種形式的學習,為學生獲取知識開辟了多種途徑。
    在教學實踐中,有以下幾點收獲:
    1、讀中品味,培養(yǎng)閱讀理解的能力。閱讀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體驗基礎之上的,朗讀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學中做到以讀為本,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形式多種多樣。力求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
    2、在學習課文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說話,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并使學生的感情得到了深化,進一步領悟自然界事物相互依存的關系,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問題的能力,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
    3、從“感謝”一詞切入,抓住小草和小河的對話,后引出“感恩之心”。采取了多層次清晰,目標明確的讀,學生在讀中一步步感悟課文要表達的情感和寓意。讀出事物間相互依存的道理,讀出做人要謙虛謹慎,讀出了人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學生在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中讀得輕松,讀得有趣。
    4、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提供學生寬泛的學習空間,和教師朋友般的相處。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樂于思考,樂于探索。教師將自己的身份定為一個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一同由未知走向已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小河與青草生活在一起為什么會這么幸??鞓?,使學生了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幫助。
    通過課堂實踐證實本次教學設計很成功。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很好地實現(xiàn)了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參與者,學生學得愉快、充實,積極主動,教學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