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調(diào)生考試常識判斷主要測查報考者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重點測查對國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綜合管理基本素質(zhì)等。那么,為您精心整理了2020選調(diào)生考試公共基礎(chǔ)文化常識:盛唐邊塞詩人及作品,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幫助。

一、高適《別董大》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馀年。
丈夫貧踐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高適這首送別詩作于公元747年,當時他在睢陽,送別的是當時有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但是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很少。曾經(jīng)有詩人說:“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終憐得董庭蘭。”當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游,常處于貧賤的境遇之中。但是這首詩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diào)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二、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王昌齡是盛唐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本詩為慨嘆邊戰(zhàn)不斷,當時國家沒有名將的邊塞詩。第一句是此地漢關(guān),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zhàn)未斷的感嘆。第二句寫征人未還,多少兒男戰(zhàn)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第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xiàn),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代學者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三、王昌齡《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這首詩寫戍邊戰(zhàn)士的懷鄉(xiāng)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diào),充分表現(xiàn)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第一句“黃河遠上白云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第二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huán)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第三、四句,在這種環(huán)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diào)恰好是《折楊柳》,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于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diào)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diào)呢?要知道,玉門關(guān)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并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
四、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本詩描寫當時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詩人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xiàn)離愁和鄉(xiāng)思,卻充滿奇思異想,并不令人感到傷感。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浪漫理想和壯逸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全詩內(nèi)涵豐富寬廣,色彩瑰麗浪漫,氣勢渾然磅礴,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堪稱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詩句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一、高適《別董大》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馀年。
丈夫貧踐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高適這首送別詩作于公元747年,當時他在睢陽,送別的是當時有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但是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很少。曾經(jīng)有詩人說:“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終憐得董庭蘭。”當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游,常處于貧賤的境遇之中。但是這首詩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diào)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二、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王昌齡是盛唐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本詩為慨嘆邊戰(zhàn)不斷,當時國家沒有名將的邊塞詩。第一句是此地漢關(guān),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zhàn)未斷的感嘆。第二句寫征人未還,多少兒男戰(zhàn)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第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xiàn),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代學者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三、王昌齡《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這首詩寫戍邊戰(zhàn)士的懷鄉(xiāng)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diào),充分表現(xiàn)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第一句“黃河遠上白云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第二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huán)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第三、四句,在這種環(huán)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diào)恰好是《折楊柳》,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于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diào)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diào)呢?要知道,玉門關(guān)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并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
四、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本詩描寫當時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詩人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xiàn)離愁和鄉(xiāng)思,卻充滿奇思異想,并不令人感到傷感。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浪漫理想和壯逸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全詩內(nèi)涵豐富寬廣,色彩瑰麗浪漫,氣勢渾然磅礴,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堪稱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詩句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