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民間故事占據(jù)了很大的地位。在許許多多的故事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聽故事的快樂,更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下面是分享的古代超長篇民間故事精選。歡迎閱讀參考!
古代超長篇民間故事精選一
王老實是一位老實本分的漁民,早上起來,拿著魚網(wǎng)來到村西邊的河上,每天只打十網(wǎng),多了也不再打,不管這十網(wǎng)是一無所有,還是收獲甚豐,他都不太在意,因為他從來也沒想著要從捕魚上發(fā)多大的財,只是為了奉養(yǎng)年邁的老母,能夠聊以度日就相當滿足了。
這一天,王老實一大早又來到河邊,打下了十網(wǎng),收獲還算不錯,他特地來到河邊的一個無人之地,將網(wǎng)洗干凈了,然后脫去身上的臟衣服,跳進河里洗起澡來。
剛洗了一會兒,王老實忽然覺得雙腳一緊,被什么東西抓住了,拖到了水底。原來是一個落水鬼為了自己能夠投胎,拉他作了墊背。
王老實感到命在頃刻,頓時十分悲痛,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不承想那個落水鬼見他哭得傷心,反而又將他拖出水面,問他為何如此悲痛,王老實止住哭聲,一聲哀嘆,說道:“我是一個漁夫,死了也沒有什么可惜的,只可惜家有高堂老母,全靠我一人奉養(yǎng),我死之后,老人家必然餓死?!闭f罷,他又放聲大哭。
那個落水鬼聽了,長長地嘆了一口氣,無奈之下就放了他,自己沉入了水底。
這個落水鬼其實也是一個倒霉蛋:他姓張,是個秀才,在私塾教書。三年前在一次酒醉后掉入這條河中淹死,可張秀才死后不久,十殿閻君查看他的生前所為,雖然嗜酒如命,卻從來沒做過一件傷天害理之事,并且還處處時時仗義直言,主持公道,于是認為他命不該絕,決定再還他十年陽壽,但必須按規(guī)矩行事:找到一個墊背的,方能還陽。
張秀才在這條河里一呆就是三年,三年來,從這條河上渡過的人何止千千萬萬,可是遇到窮苦的單身過客,張秀才不忍心下手;遇到真正大*大惡的人,又沒有機會下手,因為這些人大多是達官顯貴,或者富商豪紳,總是仆人成群,前呼后擁,他孤掌難鳴。
就這樣,三年過去了,張秀才一直也沒找到合適的機會下手,這一次他看見王老實下河洗澡,猶豫了一會,便決定下手,可問明情況之后,心又軟了。
張秀才事后決定:今后不再為了那十年陽壽去害一個無辜的人,寧可舍棄了也在所不惜。
這一天,張秀才正在水底唉聲嘆氣,忽聽岸上傳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他浮出水面一看,原來是王老實正在河邊焚香禱告,張秀才忍不住好奇起來,隱住身形,來到王老實身邊,只聽見王老實口中念念有詞,仔細聽來卻是在為他張秀才超度亡靈,祈求上蒼保佑他盡早投生。
張秀才聽了,不由得大為羞慚,他想,自己害人未遂,而被害之人卻如此對待自己,于是忍不住顯出身來,沖著王老實倒身下拜,兩人坐在河邊談得十分投機,雖然人鬼殊途,卻成了刎頸之交。
有一天,這一人一鬼再次相會,雙方訂下了約定:從今以后,張秀才每天為王老實在水下趕魚,這樣王老實就能多打魚了,魚變賣后,除了奉養(yǎng)老母和自己吃穿用度之外,每天要打一壺美酒給張秀才解饞,剩余錢財全部施舍給乞丐。
從那之后,王老實每天按照約定行事,每晚都買來美酒給張秀才,這一人一鬼每晚對酌直到夜半更深,星稀月朗,才依依不舍地分手。這樣的日子真是快樂似神仙,一晃便三年過去了。
這天晚上,一人一鬼又在一起對酌,酒至半酣,張秀才忽然長嘆一聲,說:“王兄,你我雖然陰陽相隔,但三年來義氣相投,堪稱莫逆,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可能明天我就要遠走他鄉(xiāng)了。”
王老實忙問其故,張秀才說:“由于我不忍心害人,不知哪路天神將此事上奏天帝,天帝感我忠義,降旨封我為襄陽城隍,要我明日起程去襄陽赴任。”
王老實連忙道賀,然后開懷暢飲起來。
分別的時候,張秀才抓住王老實的手,說:“我走之后,你將會一日不堪一日,最后窮困潦倒,到那時你已了無牽掛,可到襄陽找我。”接著,他又說了到襄陽后如何尋找的路徑,說完,便縱身入水。
果然,第二天晚上,王老實再次來到聚會的舊地時,再也見不到張秀才了。
張秀才走后,王老實的日子果然漸漸艱難了,原來三年來,這一人一鬼為了救濟窮人,將方圓數(shù)十里內(nèi)的魚蝦幾乎打盡,現(xiàn)在張秀才走了,沒人為王老實趕魚了,王老實漸漸連老母也奉養(yǎng)不起了,無奈之下,只好一邊捕魚,一邊討飯。
一轉(zhuǎn)眼又是三年,母親壽終正寢,王老實葬了老母,覺得在家鄉(xiāng)再也呆不下去了,想起當初張秀才臨別之言,決定到襄陽走一遭。
王老實一路上風餐露宿,靠乞討度日,終于在三個月后來到了襄陽城內(nèi),他打聽到城隍廟的所在。
這天晚上,王老實沐浴更衣,三拜天地之后,來到了城隍廟內(nèi),撮土為香,朝神像三叩九拜之后,神像后走出一個鬼卒,將王老實帶到后堂等候。
到了后堂,王老實看到一個官員模樣的,正在內(nèi)堂議事,下面跪著一幫聽差、雜役,那官員看到王老實走進后堂,連忙喝退眾人,自己卻馬上走入內(nèi)室,半晌不見出來。
王老實奇怪了:剛才看到的那個官員,不正是昔日老友張秀才嗎?他為什么走入內(nèi)室避而不見呢?
王老實正這么想著,內(nèi)室的門終于開了,只見張秀才恢復(fù)了舊時的裝束、面貌,搶步來到王老實面前,倒身下拜:“仁兄,請恕怠慢之罪?!?BR> 張秀才告訴王老實:自從接任城隍一職后,每天只能勤勉公務(wù),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稍有閑暇,想到的盡是和王老實把酒言歡的快樂時光,只可惜時光不會倒流,有時真想辭官不做,去他鄉(xiāng)尋兄。今天王老實來了,本當即刻相見,但他和王老實是貧賤之交,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官員模樣相會,這才走入內(nèi)室,沐浴更衣,焚香以告天地,恢復(fù)本來面目才敢出來相見。王老實聽了,頓時恍然大悟。
兩人當夜把酒言歡,聯(lián)床夜話,一連三天,張秀才白天處理日常公務(wù),夜晚和王老實不眠不休,徹夜暢談,訴說著自己的為官之苦,王老實這才知道老友雖身居高位,卻失去了生活的樂趣,反不如自己捕魚討飯快樂逍遙。
第三天晚上,王老實開口勸道:“賢弟,請聽愚兄一言——賢弟以前過慣了那種閑云野鶴的逍遙日子,如今身居官場,身子在此,心思在彼,豈能不煩?怎能不苦?”
張秀才聽得連連點頭,王老實又說:“既然你已身處宦海,就要用官場的規(guī)矩來辦事,遇事不管采用了什么手段、什么方法,只要為的是興天下、安黎民,無愧于心,就可以高枕無憂。此乃愚兄淺見,望弟慎思之。”
張秀才聽了,沉吟半晌,忽然眼睛一亮,眼前已是云開霧散、一片光明,他禁不住仰天大笑,然后赤足跳下床來,沖著王老實倒身三拜,說道:“仁兄一席話,勝讀百卷書,我明白了!”
天亮后,王老實起來,一看,張秀才還滿臉喜悅地酣然睡著……
王老實會過了老友后已全無牽掛,他也不辭行,不顧書吏、鬼卒如何苦苦挽留,吩咐他們不可驚動老爺休息,便悄悄地離開了城隍廟,開始云游天下。
傳說華山之上有人看到王老實駕鶴升天,北海之人傳說他踏浪而去,卻無從考證,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王老實后半生的日子必定是過得很快樂的……
古代超長篇民間故事精選二
明朝年間,白州有個楊天助,生意做得很大。這天中午,他正在房內(nèi)午休,夫人來把他叫醒,說是他二舅公從北京回來了,看樣子家都沒有回,直接就上這兒來了。
楊天助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步出房外一看,只見廳中坐著一個乞丐一般的漢子,蓬頭垢面,衣不蔽體,腳上連雙鞋都沒有,只有一層黑乎乎的泥垢。他怔了一怔,方才認出這人正是他的二舅公。
楊天助不由皺起了眉頭。這位二舅公是他母親的一位堂弟,姓李,有個外號叫李舌頭。他有一門常人沒有的本事:吃牛肉,能吃出牛的年齡;吃狗肉,能吃出狗的輕重。也正因為他這條天生的神舌,他從小就十分好吃,而且非常講究,精到極致,不單把家產(chǎn)吃了個精光,甚至年過四十,連個老婆也娶不上。今年開春前,他向楊天助借了二十兩銀子,說是要到北京做買賣,沒想到三個月不到就回來了。看他這副模樣,肯定是生意做砸了。
果然,李舌頭說在北京把本錢都賠光了,沒辦法,只好一路乞討回來。楊天助無奈地嘆了口氣,吩咐夫人做兩個菜,讓他先吃飽肚子。
不一會兒,夫人擺上飯菜,李舌頭餓久了,狼吞虎咽吃了三大碗飯,把一盤炸豆腐吃了個干干凈凈,可另外一盤牛肉卻一筷未動。楊天助奇怪地問他為何不吃牛肉,李舌頭一本正經(jīng)地說道:“這牛昨夜三更放的血,天亮上市,到現(xiàn)在已有六七個時辰了,牛肉一定沒有什么鮮味了,加上你夫人炒的時候火候不當,肉變老了,現(xiàn)在嚼起來就像咬棉布頭一般,有這盤炸豆腐,不吃它也罷?!?BR> 楊天助和夫人聽罷,都是禁不住既好笑,又生氣,搖頭暗嘆,都到要飯的地步了,還這么講究,真是沒得救了。
李舌頭吃飽肚子,喝了杯茶,然后左看右望,又是搓手,又是撓頭。等楊天助夫人退出去后,他才臉紅紅地向楊天助提出,再借二十兩銀子去北京,他要把生意再做起來。
楊天助又皺起了眉頭。李舌頭見他不語,就說:“外甥,你就再幫二舅公一次,我是真的要改掉自己的毛病,從今天起戒掉食癮,踏踏實實做人了。”
楊天助正要說話,卻見夫人在門外沖他打眼色,心下立刻會意,這錢萬萬不能再借給二舅公了。即便他說的是真話,把錢拿去做生意,可照他這副頭腦,十有八九要做賠本的買賣。于是,楊天助說了聲抱歉,謊稱自己目前也需要銀子周轉(zhuǎn),一下子實在拿不出來了。接著,就勸二舅公回家,老老實實打理那兩塊田地。
李舌頭聽外甥這樣說,臉色尷尬極了,低下頭聽了半晌,就告辭回家了。
過了幾天,楊天助忽然想起二舅公,心下隱隱有些不安。母親的娘家就只剩下他這么一個男丁了,自己不聞不問,也對不起去世的母親啊。眼下剛好身子得閑,他就稱了兩斤肉,騎上馬去探望二舅公。
一炷香的工夫,到了李舌頭家門外,只見房門半掩,推開進去一看,只見李舌頭赤膊袒胸地躺在竹床上發(fā)呆。灶間十分冷清,看樣子至少兩天沒生過火了。
李舌頭從床上坐起來,一看他手中提著的肉,就喊:“哎呀,這是后臀肉,雖然瘦,但肉太硬,口感不佳。外甥,你以后別買這種肉?!?BR> 楊天助一怔,氣呼呼地把肉扔下,轉(zhuǎn)身就走??勺叱鲩T口,心道:他連飯都吃不上了,我不管他,只怕會餓死。這么一想,他就又進去,問李舌頭愿不愿意去他的紙廠干活,他一個月給一兩銀子。一兩銀子,已經(jīng)比一般伙計多了一倍,李舌頭一個人吃飯綽綽有余,還能攢點錢等以后娶老婆。
明擺著是外甥的好意關(guān)照,李舌頭卻低頭考慮了半天,這才點頭同意。
過了些日子,楊天助到鄉(xiāng)下收債。路過二舅公的家,見他正好回來吃午飯,就進去看看。只見李舌頭手里捧著一個小缽頭,呼哧呼哧地喝著粥。桌上什么菜也沒有,只是手里抓著塊咸菜。而他比以前又瘦了些,光著上身,幾條肋骨都數(shù)得一清二楚。
楊天助問他:“怎么不買點肉?”
李舌頭嘿嘿笑道:“吃飽肚子就行,肉太貴了?!睏钐熘芷婀郑斯珪尤赓F,這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就問道:“紙廠的李掌柜,他沒有給你工錢嗎?”
“給了,給了,每月足足一兩?!崩钌囝^慌忙從床底下的一個罐子里掏出幾塊碎銀來,“你看,都在這兒呢,舍不得花,我想先攢著?!?BR> 楊天助十分高興,二舅公果然開始改掉好吃的毛病了。
又過了一個來月,有一天,楊天助來到紙廠,看到二舅公時,大吃了一驚。只見他骨瘦如柴,只剩下一層皮包著骨頭一般,肉都被風干了,仿佛一具干尸。他忙問二舅公是不是生病了,李舌頭搖搖頭,說自己什么病也沒有。
楊天助想了想,有點兒明白了:“你的銀子都攢著?”李舌頭呵呵笑著承認了:“是,一錢也沒動過?!?BR> 楊天助不知該說什么好了,二舅公這一改又改得太徹底了。臨走時,他動情地勸李舌頭:“二舅公,你以前一門心思只顧吃,當然不行,但也不能太省了,人總不能老不吃肉呀!”李舌頭并不說話,只是連連點頭。
眨眼間,就到了冬天。有一天,天氣異常寒冷,楊天助又去紙廠,在那兒見到了二舅公,他又是吃了一驚。李舌頭只穿著兩件單衣,凍得就像田里的茄子似的,連鼻涕都流不出來了。
楊天助問他怎么不做件棉衣,李舌頭牙齒打了半天架,這才說出話來,說天不會冷太久,做一件棉衣要費不少錢,挺一挺就過去了。
楊天助又是好笑,又是心酸,不忍心再見他受凍,回去時,就把身上穿的皮大衣脫下來,送給了二舅公。
一個月后,楊天助再次去紙廠,卻沒見到二舅公。一問,才知道二舅公已經(jīng)三天沒來了。楊天助暗暗擔憂,難道二舅公病倒了?事兒一忙完,他就騎上馬趕去探望。
來到二舅公家門外,一眼看去,院里有一大群公雞,瘋了似的奔跑嘶叫??山幸步胁怀鲭u鳴聲來,仔細一看,每只雞的嘴里都淌著血。
楊天助心中十分驚詫,快步走進去,又見院里一個角落有一堆死鴿子,腦袋都被從中剖開成兩半,樣子極為恐怖。走到門前,只見門邊又扔著一堆死魚,肚子都被剖開了,魚腸子到處都是。
楊天助驚疑萬分,急急推門進去,只見二舅公好端端地坐在屋內(nèi),這才松了口氣。接著定睛一瞧,不由得怔住了。
只見李舌頭滿面紅光地坐在椅子上,身上只穿一件單衣,腳下燃著一盤炭火,旁邊一張小桌上擺著一盤菜和一壺酒。此時,他正愜意地自斟自飲,嘴里似乎嚼著菜,眼睛半開半閉,竟似陶醉了一般。
直到楊天助走過去,李舌頭才似從夢境中驚醒,看了一眼來人,坐正身子招呼道:“哦,原來是外甥來了,快來快來,快來嘗嘗我的菜?!闭f著,從盤子里小心翼翼地夾起一筷菜,送到楊天助嘴邊。
楊天助只好張嘴吃下去,他吃不出是什么東西,只感覺怪怪的,但味道卻鮮美無比。
二舅公微笑著問:“怎么樣,好吃吧?”見楊天助點頭,他滿臉得意之色,呵呵笑道:“這是雞舌,你再嘗嘗這個。”又夾起一筷送來,“這是魚鰾子。”
楊天助一愣,恍然大悟,推開他的筷子問道:“原來外面的東西是你買來做菜的?”
“是呀,是呀?!崩钌囝^笑道,“這道菜要用公雞舌、鴿腦和草魚鰾子,而且還要十幾種佐料,我足足做了三天呀,對這盤菜來說,外面那些就只是一堆臭肉了?!?BR> 楊天助指著他,氣得差點說不出話來:“你你你……你不是要把錢攢著嗎?我還以為你真的戒了呢,唉!”
面對外甥的指責,李舌頭充耳不聞,臉上沒有絲毫愧疚之色,反而興致盎然地說道:“外甥呀,這可是天下難得的美味??!你聽我慢慢給你說來?!?BR> 楊天助耐著性子聽著,臉都氣綠了。原來去年李舌頭聽人說,北京有一道名菜叫“百雀歸巢”,是天下吃的美味,于是動了食心,向外甥借錢,說是做買賣,其實是要去北京吃菜。他千里迢迢跑到北京,只吃了一個菜,就把銀子花光了,只好一路要飯回白州。不過,他有過舌不忘的本領(lǐng),這道菜要用什么料,怎么制作,經(jīng)他的舌頭一咂,都摸得一清二楚。從北京回來后,他一心想的就是能自己做一道,再吃一次。
李舌頭搖頭晃腦地說道:“我足足攢了十個月,十兩銀子一錢也舍不得動,這才攢夠錢做這道菜啊,只是酒錢還沒有著落,迫不得已,只好把外甥送我的大衣先拿去當了。唉,這輩子能二嘗此美味,死也瞑目,死也瞑目啦!”說罷,夾一筷菜進嘴,慢慢咀嚼,細細品味,一臉滿足幸福之色,竟似到了極樂世界般。
楊天助聽得目瞪口呆,本來想沖他發(fā)作一場,可看著二舅公悠然快樂似神仙的模樣,不禁感慨萬千:這人一旦對什么到了癡迷的程度,實能把人害死。回去后,他當即寫下“戒癡”兩字,掛在廳中,當作家訓。
古代超長篇民間故事精選三
唐朝末期,黃巢帶領(lǐng)起義軍北上,攻打渾城。圍城三天攻不下來,黃巢氣壞了,指著城樓大罵,揚言攻破城池,定殺個雞犬不留。
這時,已經(jīng)快過年了,下了一場大雪,天氣很冷,士兵大多還沒有換上冬服,黃巢知道硬攻要受損失,只好先把隊伍拉到山里,等過了年再打。
新年很快過去了,家家都在推米磨面,做湯圓,歡慶上元佳節(jié)。黃巢想,兵書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我何不乘人們過節(jié)的時候,進城摸摸敵軍的虛實,再定攻城之策。想到這里,他馬上召集眾家兄弟商量了一下,把義軍交給師弟,自己挑上湯圓挑子出了大營,直向渾城走去。
黃巢進了城門,一直奔西街。走不多遠,見十字街前有一伙人正指指劃劃地看什么。剛好,這時對面來了個賣醋的老人,穿一身破棉襖棉褲,手里不住地敲著梆子。黃巢上前施禮說:“請問老人家,前面出了什么事?”老人打量一下黃巢,左右望望,把他拉到路邊,低聲說:“前兩天黃巢帶兵攻城不下,到山里去了,過幾天還要來的。官家貼出告示,要百姓出人出糧,唉!要打大仗了?!?BR> 兩個人正說話,忽聽一陣馬蹄響,黃巢抬頭一看,一隊人馬飛馳而來,當兵的邊跑邊嚷道:“眾家百姓聽著,黃巢進城了,現(xiàn)已四門緊閉,跑不了啦,有發(fā)現(xiàn)賣湯圓的馬上報告。知情不報者誅滅九族!”
黃巢知道軍中出了叛徒,走露了消息,便扔下挑子往東跑,急急忙忙地鉆進一個巷子里。進了一家院子,隱在門后。等馬隊過去,這才出來往北跑。沒跑多遠,又聽見馬蹄響,知道馬隊又回來了,他一轉(zhuǎn)身鉆進一個小院。
黃巢插上門正要進屋,見一個老人從屋里走出來,正是十字街頭跟自己說話的那個老人,急忙走過去說:“老人家行行好,把我藏起來吧?!崩先艘娏它S巢先是一愣,接著點點頭答應(yīng)了。
這時,街上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接著有人打門。老頭著急了,話都顧不得說,急忙把黃巢領(lǐng)到后院,來到醋缸跟前,掀開缸蓋讓他鉆進去,說:“客官,先委屈一下吧!”老人拿把掃帚剛要掃地,大門撞開了,十幾個官兵闖進來,把老頭圍住。官兵頭目說:“大白天,為啥插門?”老人說:“我怕小偷進來偷東西?!鳖^目追問:“有個大漢,你把他藏在哪?”老人說:“我家大門插著,沒人進來!”一頭目罵道:“胡說!他明明鉆到這兒來了。你不想活了!”老人說:“官爺,你不信,就請搜吧。”頭目下令去搜查,十幾個官兵馬上進屋,翻箱倒柜,乒乓一陣亂響,東西砸破了不少,醋缸也打破了兩口,醋流滿了院子,幸虧他們沒接著翻。
官兵走了,黃巢從缸里爬出來,見滿院子都是碎缸片,老人惋惜地在缸前落淚。他忙走過去安慰說:“老人家不要哭了,過兩天我賠你幾口就是了。”
老人站起來說:“客官,你快走吧,他們前邊去了,找不到人還會回來的?!?BR> 黃巢問:“老人家,現(xiàn)在天還不黑,到處都是官兵,我從哪里出城呢?”
老人說:“你出了這條巷子,鉆進對面院子,從后面出去便是天齊廟,你先在廟里藏著。天黑后,順著城墻往南走,走出兩丈多地有個豁口,你就從那兒出去吧。”黃巢見老人厚道誠實,便進一步打聽說:“老人家,這座城有何妙處,黃巢十萬大軍攻了三天竟攻不破?”老人說:“客官有所不知,這城建在始皇時期,城墻又高又厚,上有滾木,兩廂藏有弓箭手。”黃巢問:“那就沒法了嗎?”
老人說:“要打城,不能從城門進,得從天齊廟的豁口進?!秉S巢聽了很高興,轉(zhuǎn)身要走,又回過身來問:“老人家,你知道我是誰嗎?”老人猶豫了一下,說:“你是黃大將軍?!秉S巢說:“唐兵罵我殺人如麻,吃人不吐骨頭,你不怕我嗎?”老人說:“那是官家說的,官家能有好話嗎?我們窮百姓正盼著你來呢。”黃巢聽了很感動,想不到老百姓對自己這么敬重,就說:“老人家,你家有紅紙嗎?”老人說:“現(xiàn)成的沒有,店鋪里能買到的?!秉S巢說:“你買幾張紅紙,扎個燈籠,正月十五掛在房檐上?!?BR> 黃巢走后,老人把消息傳給鄰居,一傳十,十傳百,不久全城窮百姓都知道了,家家買紅紙扎燈籠。
黃巢回到大營,馬上召集將士商量,到了夏歷正月十五晚上,帶著五千精兵,摸過護城河,按老人所指的路悄悄入城,一聲號炮,內(nèi)外夾攻,很快攻破城門,起義軍進城了!
這時,窮人家門口都掛起了紅燈,全城燈火通明。凡是掛紅燈籠的的大門,起義軍一律不入;不掛紅燈的,起義軍沖進去抓贓官老財,只一宿就把貪官污吏、土豪劣紳殺光了。第二天,黃巢開倉分糧,還派人給那位老人送去二百兩銀子。
自那以后,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起了紅燈。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了。
古代超長篇民間故事精選一
王老實是一位老實本分的漁民,早上起來,拿著魚網(wǎng)來到村西邊的河上,每天只打十網(wǎng),多了也不再打,不管這十網(wǎng)是一無所有,還是收獲甚豐,他都不太在意,因為他從來也沒想著要從捕魚上發(fā)多大的財,只是為了奉養(yǎng)年邁的老母,能夠聊以度日就相當滿足了。
這一天,王老實一大早又來到河邊,打下了十網(wǎng),收獲還算不錯,他特地來到河邊的一個無人之地,將網(wǎng)洗干凈了,然后脫去身上的臟衣服,跳進河里洗起澡來。
剛洗了一會兒,王老實忽然覺得雙腳一緊,被什么東西抓住了,拖到了水底。原來是一個落水鬼為了自己能夠投胎,拉他作了墊背。
王老實感到命在頃刻,頓時十分悲痛,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不承想那個落水鬼見他哭得傷心,反而又將他拖出水面,問他為何如此悲痛,王老實止住哭聲,一聲哀嘆,說道:“我是一個漁夫,死了也沒有什么可惜的,只可惜家有高堂老母,全靠我一人奉養(yǎng),我死之后,老人家必然餓死?!闭f罷,他又放聲大哭。
那個落水鬼聽了,長長地嘆了一口氣,無奈之下就放了他,自己沉入了水底。
這個落水鬼其實也是一個倒霉蛋:他姓張,是個秀才,在私塾教書。三年前在一次酒醉后掉入這條河中淹死,可張秀才死后不久,十殿閻君查看他的生前所為,雖然嗜酒如命,卻從來沒做過一件傷天害理之事,并且還處處時時仗義直言,主持公道,于是認為他命不該絕,決定再還他十年陽壽,但必須按規(guī)矩行事:找到一個墊背的,方能還陽。
張秀才在這條河里一呆就是三年,三年來,從這條河上渡過的人何止千千萬萬,可是遇到窮苦的單身過客,張秀才不忍心下手;遇到真正大*大惡的人,又沒有機會下手,因為這些人大多是達官顯貴,或者富商豪紳,總是仆人成群,前呼后擁,他孤掌難鳴。
就這樣,三年過去了,張秀才一直也沒找到合適的機會下手,這一次他看見王老實下河洗澡,猶豫了一會,便決定下手,可問明情況之后,心又軟了。
張秀才事后決定:今后不再為了那十年陽壽去害一個無辜的人,寧可舍棄了也在所不惜。
這一天,張秀才正在水底唉聲嘆氣,忽聽岸上傳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他浮出水面一看,原來是王老實正在河邊焚香禱告,張秀才忍不住好奇起來,隱住身形,來到王老實身邊,只聽見王老實口中念念有詞,仔細聽來卻是在為他張秀才超度亡靈,祈求上蒼保佑他盡早投生。
張秀才聽了,不由得大為羞慚,他想,自己害人未遂,而被害之人卻如此對待自己,于是忍不住顯出身來,沖著王老實倒身下拜,兩人坐在河邊談得十分投機,雖然人鬼殊途,卻成了刎頸之交。
有一天,這一人一鬼再次相會,雙方訂下了約定:從今以后,張秀才每天為王老實在水下趕魚,這樣王老實就能多打魚了,魚變賣后,除了奉養(yǎng)老母和自己吃穿用度之外,每天要打一壺美酒給張秀才解饞,剩余錢財全部施舍給乞丐。
從那之后,王老實每天按照約定行事,每晚都買來美酒給張秀才,這一人一鬼每晚對酌直到夜半更深,星稀月朗,才依依不舍地分手。這樣的日子真是快樂似神仙,一晃便三年過去了。
這天晚上,一人一鬼又在一起對酌,酒至半酣,張秀才忽然長嘆一聲,說:“王兄,你我雖然陰陽相隔,但三年來義氣相投,堪稱莫逆,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可能明天我就要遠走他鄉(xiāng)了。”
王老實忙問其故,張秀才說:“由于我不忍心害人,不知哪路天神將此事上奏天帝,天帝感我忠義,降旨封我為襄陽城隍,要我明日起程去襄陽赴任。”
王老實連忙道賀,然后開懷暢飲起來。
分別的時候,張秀才抓住王老實的手,說:“我走之后,你將會一日不堪一日,最后窮困潦倒,到那時你已了無牽掛,可到襄陽找我。”接著,他又說了到襄陽后如何尋找的路徑,說完,便縱身入水。
果然,第二天晚上,王老實再次來到聚會的舊地時,再也見不到張秀才了。
張秀才走后,王老實的日子果然漸漸艱難了,原來三年來,這一人一鬼為了救濟窮人,將方圓數(shù)十里內(nèi)的魚蝦幾乎打盡,現(xiàn)在張秀才走了,沒人為王老實趕魚了,王老實漸漸連老母也奉養(yǎng)不起了,無奈之下,只好一邊捕魚,一邊討飯。
一轉(zhuǎn)眼又是三年,母親壽終正寢,王老實葬了老母,覺得在家鄉(xiāng)再也呆不下去了,想起當初張秀才臨別之言,決定到襄陽走一遭。
王老實一路上風餐露宿,靠乞討度日,終于在三個月后來到了襄陽城內(nèi),他打聽到城隍廟的所在。
這天晚上,王老實沐浴更衣,三拜天地之后,來到了城隍廟內(nèi),撮土為香,朝神像三叩九拜之后,神像后走出一個鬼卒,將王老實帶到后堂等候。
到了后堂,王老實看到一個官員模樣的,正在內(nèi)堂議事,下面跪著一幫聽差、雜役,那官員看到王老實走進后堂,連忙喝退眾人,自己卻馬上走入內(nèi)室,半晌不見出來。
王老實奇怪了:剛才看到的那個官員,不正是昔日老友張秀才嗎?他為什么走入內(nèi)室避而不見呢?
王老實正這么想著,內(nèi)室的門終于開了,只見張秀才恢復(fù)了舊時的裝束、面貌,搶步來到王老實面前,倒身下拜:“仁兄,請恕怠慢之罪?!?BR> 張秀才告訴王老實:自從接任城隍一職后,每天只能勤勉公務(wù),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稍有閑暇,想到的盡是和王老實把酒言歡的快樂時光,只可惜時光不會倒流,有時真想辭官不做,去他鄉(xiāng)尋兄。今天王老實來了,本當即刻相見,但他和王老實是貧賤之交,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官員模樣相會,這才走入內(nèi)室,沐浴更衣,焚香以告天地,恢復(fù)本來面目才敢出來相見。王老實聽了,頓時恍然大悟。
兩人當夜把酒言歡,聯(lián)床夜話,一連三天,張秀才白天處理日常公務(wù),夜晚和王老實不眠不休,徹夜暢談,訴說著自己的為官之苦,王老實這才知道老友雖身居高位,卻失去了生活的樂趣,反不如自己捕魚討飯快樂逍遙。
第三天晚上,王老實開口勸道:“賢弟,請聽愚兄一言——賢弟以前過慣了那種閑云野鶴的逍遙日子,如今身居官場,身子在此,心思在彼,豈能不煩?怎能不苦?”
張秀才聽得連連點頭,王老實又說:“既然你已身處宦海,就要用官場的規(guī)矩來辦事,遇事不管采用了什么手段、什么方法,只要為的是興天下、安黎民,無愧于心,就可以高枕無憂。此乃愚兄淺見,望弟慎思之。”
張秀才聽了,沉吟半晌,忽然眼睛一亮,眼前已是云開霧散、一片光明,他禁不住仰天大笑,然后赤足跳下床來,沖著王老實倒身三拜,說道:“仁兄一席話,勝讀百卷書,我明白了!”
天亮后,王老實起來,一看,張秀才還滿臉喜悅地酣然睡著……
王老實會過了老友后已全無牽掛,他也不辭行,不顧書吏、鬼卒如何苦苦挽留,吩咐他們不可驚動老爺休息,便悄悄地離開了城隍廟,開始云游天下。
傳說華山之上有人看到王老實駕鶴升天,北海之人傳說他踏浪而去,卻無從考證,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王老實后半生的日子必定是過得很快樂的……
古代超長篇民間故事精選二
明朝年間,白州有個楊天助,生意做得很大。這天中午,他正在房內(nèi)午休,夫人來把他叫醒,說是他二舅公從北京回來了,看樣子家都沒有回,直接就上這兒來了。
楊天助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步出房外一看,只見廳中坐著一個乞丐一般的漢子,蓬頭垢面,衣不蔽體,腳上連雙鞋都沒有,只有一層黑乎乎的泥垢。他怔了一怔,方才認出這人正是他的二舅公。
楊天助不由皺起了眉頭。這位二舅公是他母親的一位堂弟,姓李,有個外號叫李舌頭。他有一門常人沒有的本事:吃牛肉,能吃出牛的年齡;吃狗肉,能吃出狗的輕重。也正因為他這條天生的神舌,他從小就十分好吃,而且非常講究,精到極致,不單把家產(chǎn)吃了個精光,甚至年過四十,連個老婆也娶不上。今年開春前,他向楊天助借了二十兩銀子,說是要到北京做買賣,沒想到三個月不到就回來了。看他這副模樣,肯定是生意做砸了。
果然,李舌頭說在北京把本錢都賠光了,沒辦法,只好一路乞討回來。楊天助無奈地嘆了口氣,吩咐夫人做兩個菜,讓他先吃飽肚子。
不一會兒,夫人擺上飯菜,李舌頭餓久了,狼吞虎咽吃了三大碗飯,把一盤炸豆腐吃了個干干凈凈,可另外一盤牛肉卻一筷未動。楊天助奇怪地問他為何不吃牛肉,李舌頭一本正經(jīng)地說道:“這牛昨夜三更放的血,天亮上市,到現(xiàn)在已有六七個時辰了,牛肉一定沒有什么鮮味了,加上你夫人炒的時候火候不當,肉變老了,現(xiàn)在嚼起來就像咬棉布頭一般,有這盤炸豆腐,不吃它也罷?!?BR> 楊天助和夫人聽罷,都是禁不住既好笑,又生氣,搖頭暗嘆,都到要飯的地步了,還這么講究,真是沒得救了。
李舌頭吃飽肚子,喝了杯茶,然后左看右望,又是搓手,又是撓頭。等楊天助夫人退出去后,他才臉紅紅地向楊天助提出,再借二十兩銀子去北京,他要把生意再做起來。
楊天助又皺起了眉頭。李舌頭見他不語,就說:“外甥,你就再幫二舅公一次,我是真的要改掉自己的毛病,從今天起戒掉食癮,踏踏實實做人了。”
楊天助正要說話,卻見夫人在門外沖他打眼色,心下立刻會意,這錢萬萬不能再借給二舅公了。即便他說的是真話,把錢拿去做生意,可照他這副頭腦,十有八九要做賠本的買賣。于是,楊天助說了聲抱歉,謊稱自己目前也需要銀子周轉(zhuǎn),一下子實在拿不出來了。接著,就勸二舅公回家,老老實實打理那兩塊田地。
李舌頭聽外甥這樣說,臉色尷尬極了,低下頭聽了半晌,就告辭回家了。
過了幾天,楊天助忽然想起二舅公,心下隱隱有些不安。母親的娘家就只剩下他這么一個男丁了,自己不聞不問,也對不起去世的母親啊。眼下剛好身子得閑,他就稱了兩斤肉,騎上馬去探望二舅公。
一炷香的工夫,到了李舌頭家門外,只見房門半掩,推開進去一看,只見李舌頭赤膊袒胸地躺在竹床上發(fā)呆。灶間十分冷清,看樣子至少兩天沒生過火了。
李舌頭從床上坐起來,一看他手中提著的肉,就喊:“哎呀,這是后臀肉,雖然瘦,但肉太硬,口感不佳。外甥,你以后別買這種肉?!?BR> 楊天助一怔,氣呼呼地把肉扔下,轉(zhuǎn)身就走??勺叱鲩T口,心道:他連飯都吃不上了,我不管他,只怕會餓死。這么一想,他就又進去,問李舌頭愿不愿意去他的紙廠干活,他一個月給一兩銀子。一兩銀子,已經(jīng)比一般伙計多了一倍,李舌頭一個人吃飯綽綽有余,還能攢點錢等以后娶老婆。
明擺著是外甥的好意關(guān)照,李舌頭卻低頭考慮了半天,這才點頭同意。
過了些日子,楊天助到鄉(xiāng)下收債。路過二舅公的家,見他正好回來吃午飯,就進去看看。只見李舌頭手里捧著一個小缽頭,呼哧呼哧地喝著粥。桌上什么菜也沒有,只是手里抓著塊咸菜。而他比以前又瘦了些,光著上身,幾條肋骨都數(shù)得一清二楚。
楊天助問他:“怎么不買點肉?”
李舌頭嘿嘿笑道:“吃飽肚子就行,肉太貴了?!睏钐熘芷婀郑斯珪尤赓F,這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就問道:“紙廠的李掌柜,他沒有給你工錢嗎?”
“給了,給了,每月足足一兩?!崩钌囝^慌忙從床底下的一個罐子里掏出幾塊碎銀來,“你看,都在這兒呢,舍不得花,我想先攢著?!?BR> 楊天助十分高興,二舅公果然開始改掉好吃的毛病了。
又過了一個來月,有一天,楊天助來到紙廠,看到二舅公時,大吃了一驚。只見他骨瘦如柴,只剩下一層皮包著骨頭一般,肉都被風干了,仿佛一具干尸。他忙問二舅公是不是生病了,李舌頭搖搖頭,說自己什么病也沒有。
楊天助想了想,有點兒明白了:“你的銀子都攢著?”李舌頭呵呵笑著承認了:“是,一錢也沒動過?!?BR> 楊天助不知該說什么好了,二舅公這一改又改得太徹底了。臨走時,他動情地勸李舌頭:“二舅公,你以前一門心思只顧吃,當然不行,但也不能太省了,人總不能老不吃肉呀!”李舌頭并不說話,只是連連點頭。
眨眼間,就到了冬天。有一天,天氣異常寒冷,楊天助又去紙廠,在那兒見到了二舅公,他又是吃了一驚。李舌頭只穿著兩件單衣,凍得就像田里的茄子似的,連鼻涕都流不出來了。
楊天助問他怎么不做件棉衣,李舌頭牙齒打了半天架,這才說出話來,說天不會冷太久,做一件棉衣要費不少錢,挺一挺就過去了。
楊天助又是好笑,又是心酸,不忍心再見他受凍,回去時,就把身上穿的皮大衣脫下來,送給了二舅公。
一個月后,楊天助再次去紙廠,卻沒見到二舅公。一問,才知道二舅公已經(jīng)三天沒來了。楊天助暗暗擔憂,難道二舅公病倒了?事兒一忙完,他就騎上馬趕去探望。
來到二舅公家門外,一眼看去,院里有一大群公雞,瘋了似的奔跑嘶叫??山幸步胁怀鲭u鳴聲來,仔細一看,每只雞的嘴里都淌著血。
楊天助心中十分驚詫,快步走進去,又見院里一個角落有一堆死鴿子,腦袋都被從中剖開成兩半,樣子極為恐怖。走到門前,只見門邊又扔著一堆死魚,肚子都被剖開了,魚腸子到處都是。
楊天助驚疑萬分,急急推門進去,只見二舅公好端端地坐在屋內(nèi),這才松了口氣。接著定睛一瞧,不由得怔住了。
只見李舌頭滿面紅光地坐在椅子上,身上只穿一件單衣,腳下燃著一盤炭火,旁邊一張小桌上擺著一盤菜和一壺酒。此時,他正愜意地自斟自飲,嘴里似乎嚼著菜,眼睛半開半閉,竟似陶醉了一般。
直到楊天助走過去,李舌頭才似從夢境中驚醒,看了一眼來人,坐正身子招呼道:“哦,原來是外甥來了,快來快來,快來嘗嘗我的菜?!闭f著,從盤子里小心翼翼地夾起一筷菜,送到楊天助嘴邊。
楊天助只好張嘴吃下去,他吃不出是什么東西,只感覺怪怪的,但味道卻鮮美無比。
二舅公微笑著問:“怎么樣,好吃吧?”見楊天助點頭,他滿臉得意之色,呵呵笑道:“這是雞舌,你再嘗嘗這個。”又夾起一筷送來,“這是魚鰾子。”
楊天助一愣,恍然大悟,推開他的筷子問道:“原來外面的東西是你買來做菜的?”
“是呀,是呀?!崩钌囝^笑道,“這道菜要用公雞舌、鴿腦和草魚鰾子,而且還要十幾種佐料,我足足做了三天呀,對這盤菜來說,外面那些就只是一堆臭肉了?!?BR> 楊天助指著他,氣得差點說不出話來:“你你你……你不是要把錢攢著嗎?我還以為你真的戒了呢,唉!”
面對外甥的指責,李舌頭充耳不聞,臉上沒有絲毫愧疚之色,反而興致盎然地說道:“外甥呀,這可是天下難得的美味??!你聽我慢慢給你說來?!?BR> 楊天助耐著性子聽著,臉都氣綠了。原來去年李舌頭聽人說,北京有一道名菜叫“百雀歸巢”,是天下吃的美味,于是動了食心,向外甥借錢,說是做買賣,其實是要去北京吃菜。他千里迢迢跑到北京,只吃了一個菜,就把銀子花光了,只好一路要飯回白州。不過,他有過舌不忘的本領(lǐng),這道菜要用什么料,怎么制作,經(jīng)他的舌頭一咂,都摸得一清二楚。從北京回來后,他一心想的就是能自己做一道,再吃一次。
李舌頭搖頭晃腦地說道:“我足足攢了十個月,十兩銀子一錢也舍不得動,這才攢夠錢做這道菜啊,只是酒錢還沒有著落,迫不得已,只好把外甥送我的大衣先拿去當了。唉,這輩子能二嘗此美味,死也瞑目,死也瞑目啦!”說罷,夾一筷菜進嘴,慢慢咀嚼,細細品味,一臉滿足幸福之色,竟似到了極樂世界般。
楊天助聽得目瞪口呆,本來想沖他發(fā)作一場,可看著二舅公悠然快樂似神仙的模樣,不禁感慨萬千:這人一旦對什么到了癡迷的程度,實能把人害死。回去后,他當即寫下“戒癡”兩字,掛在廳中,當作家訓。
古代超長篇民間故事精選三
唐朝末期,黃巢帶領(lǐng)起義軍北上,攻打渾城。圍城三天攻不下來,黃巢氣壞了,指著城樓大罵,揚言攻破城池,定殺個雞犬不留。
這時,已經(jīng)快過年了,下了一場大雪,天氣很冷,士兵大多還沒有換上冬服,黃巢知道硬攻要受損失,只好先把隊伍拉到山里,等過了年再打。
新年很快過去了,家家都在推米磨面,做湯圓,歡慶上元佳節(jié)。黃巢想,兵書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我何不乘人們過節(jié)的時候,進城摸摸敵軍的虛實,再定攻城之策。想到這里,他馬上召集眾家兄弟商量了一下,把義軍交給師弟,自己挑上湯圓挑子出了大營,直向渾城走去。
黃巢進了城門,一直奔西街。走不多遠,見十字街前有一伙人正指指劃劃地看什么。剛好,這時對面來了個賣醋的老人,穿一身破棉襖棉褲,手里不住地敲著梆子。黃巢上前施禮說:“請問老人家,前面出了什么事?”老人打量一下黃巢,左右望望,把他拉到路邊,低聲說:“前兩天黃巢帶兵攻城不下,到山里去了,過幾天還要來的。官家貼出告示,要百姓出人出糧,唉!要打大仗了?!?BR> 兩個人正說話,忽聽一陣馬蹄響,黃巢抬頭一看,一隊人馬飛馳而來,當兵的邊跑邊嚷道:“眾家百姓聽著,黃巢進城了,現(xiàn)已四門緊閉,跑不了啦,有發(fā)現(xiàn)賣湯圓的馬上報告。知情不報者誅滅九族!”
黃巢知道軍中出了叛徒,走露了消息,便扔下挑子往東跑,急急忙忙地鉆進一個巷子里。進了一家院子,隱在門后。等馬隊過去,這才出來往北跑。沒跑多遠,又聽見馬蹄響,知道馬隊又回來了,他一轉(zhuǎn)身鉆進一個小院。
黃巢插上門正要進屋,見一個老人從屋里走出來,正是十字街頭跟自己說話的那個老人,急忙走過去說:“老人家行行好,把我藏起來吧?!崩先艘娏它S巢先是一愣,接著點點頭答應(yīng)了。
這時,街上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接著有人打門。老頭著急了,話都顧不得說,急忙把黃巢領(lǐng)到后院,來到醋缸跟前,掀開缸蓋讓他鉆進去,說:“客官,先委屈一下吧!”老人拿把掃帚剛要掃地,大門撞開了,十幾個官兵闖進來,把老頭圍住。官兵頭目說:“大白天,為啥插門?”老人說:“我怕小偷進來偷東西?!鳖^目追問:“有個大漢,你把他藏在哪?”老人說:“我家大門插著,沒人進來!”一頭目罵道:“胡說!他明明鉆到這兒來了。你不想活了!”老人說:“官爺,你不信,就請搜吧。”頭目下令去搜查,十幾個官兵馬上進屋,翻箱倒柜,乒乓一陣亂響,東西砸破了不少,醋缸也打破了兩口,醋流滿了院子,幸虧他們沒接著翻。
官兵走了,黃巢從缸里爬出來,見滿院子都是碎缸片,老人惋惜地在缸前落淚。他忙走過去安慰說:“老人家不要哭了,過兩天我賠你幾口就是了。”
老人站起來說:“客官,你快走吧,他們前邊去了,找不到人還會回來的?!?BR> 黃巢問:“老人家,現(xiàn)在天還不黑,到處都是官兵,我從哪里出城呢?”
老人說:“你出了這條巷子,鉆進對面院子,從后面出去便是天齊廟,你先在廟里藏著。天黑后,順著城墻往南走,走出兩丈多地有個豁口,你就從那兒出去吧。”黃巢見老人厚道誠實,便進一步打聽說:“老人家,這座城有何妙處,黃巢十萬大軍攻了三天竟攻不破?”老人說:“客官有所不知,這城建在始皇時期,城墻又高又厚,上有滾木,兩廂藏有弓箭手。”黃巢問:“那就沒法了嗎?”
老人說:“要打城,不能從城門進,得從天齊廟的豁口進?!秉S巢聽了很高興,轉(zhuǎn)身要走,又回過身來問:“老人家,你知道我是誰嗎?”老人猶豫了一下,說:“你是黃大將軍?!秉S巢說:“唐兵罵我殺人如麻,吃人不吐骨頭,你不怕我嗎?”老人說:“那是官家說的,官家能有好話嗎?我們窮百姓正盼著你來呢。”黃巢聽了很感動,想不到老百姓對自己這么敬重,就說:“老人家,你家有紅紙嗎?”老人說:“現(xiàn)成的沒有,店鋪里能買到的?!秉S巢說:“你買幾張紅紙,扎個燈籠,正月十五掛在房檐上?!?BR> 黃巢走后,老人把消息傳給鄰居,一傳十,十傳百,不久全城窮百姓都知道了,家家買紅紙扎燈籠。
黃巢回到大營,馬上召集將士商量,到了夏歷正月十五晚上,帶著五千精兵,摸過護城河,按老人所指的路悄悄入城,一聲號炮,內(nèi)外夾攻,很快攻破城門,起義軍進城了!
這時,窮人家門口都掛起了紅燈,全城燈火通明。凡是掛紅燈籠的的大門,起義軍一律不入;不掛紅燈的,起義軍沖進去抓贓官老財,只一宿就把貪官污吏、土豪劣紳殺光了。第二天,黃巢開倉分糧,還派人給那位老人送去二百兩銀子。
自那以后,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起了紅燈。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