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暴風雨》課件【三篇】

字號:

語文教學課件的應用和其他學科教學課件的應用一樣,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方式,讓教學時間優(yōu)化。優(yōu)秀的語文教學課件還能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語文教學內容,深化語文教學的內涵。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小學語文《暴風雨》課件,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小學語文《暴風雨》課件篇一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順序,了解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和去之后的景物特點,體會文章里蘊含著的哲理。
    2、能有感情地讀課文。讓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和去之后的景物特點。
    2、理解部分含義深刻的句子,領悟文中的哲理。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找出重點句提出問題,并通過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文中的景與情,從而領悟文中的哲理。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讓學生回憶我們學過的課文《學會聆聽》,說說課文講的是在什么情況下母親教我學會聆聽?暴風雨給海勒波格這樣的感受,那你們能談談你對暴風雨的印象嗎?
    你們談了對暴風雨的感受,現在我們去看看意大利的作家拉法埃萊•費拉里斯是怎么評價暴風雨的。
    二、板書課題,學生讀題質疑。
    同學們讀了題后,從題目中知道了什么?面對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
    學生有可能會問:暴風雨給作者的啟示是什么?
    三、瀏覽課文,解決對課題的質疑。
    1、引導學生找出答案:
    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個人間毀滅,而它帶來的卻是更加絢麗的早晨。
    有時,人們受到各種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體那無與倫比的和諧的美。
    2、師問,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出了暴風雨給他的啟示?
    四、自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一)師提出自讀要求:
    1、一邊讀一邊想,課文中哪些段寫暴風雨來之前,哪些段寫暴風雨來之時、哪些段寫暴風雨去之后?
    2、哪些詞語或句子寫出了暴風雨似乎要把整個人間毀滅?哪些詞語或句子寫出了暴風雨帶來的卻是更加絢麗的早晨?在旁邊寫上你的體會。(小組討論交流)
    (二)反饋。
    1、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學生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2、根據學生勾劃的句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作者寫得好的句子,從讀中去深刻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
    了解了暴風雨來之時和去之后的景物特點,同學們能理解作者從暴風雨中得到的啟示了嗎?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也可以說說你聯想到的古詩或歌曲。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靜,大自然充滿了和諧之美,這篇課文作者用飽蘸情感的畫筆,細細描繪自然美景,流露出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并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
    六、板書設計
    17暴風雨的啟示
    來之前、閃電、雷鳴(讓人恐懼)
    暴風雨、來之時、狂暴、毀滅人間(驚心動魄)
    去之后、鳥唱、草醒、玫瑰香(綺麗華美)
    小學語文《暴風雨》課件篇二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并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并積累描寫景物的詞語。
    (2)理清文章順序,了解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去之后的景物特點,體會文章里蘊含的哲理。
    (3)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2、過程與方法
    (1)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感知文章中所描繪的情景。
    (2)抓住重點語句提出問題,并通過聯系上下文、生活實際理解文章中的景與情,從而領悟文章中的哲理。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美、欣賞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2)使學生懂得:看一種事物,不能受到種種局限,只看事物的一個方面,而忽略了整體的和諧的美。
    教學重點:
    了解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去之后的景物特點。
    教學難點:
    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領悟其中的哲理。
    教學關鍵:
    抓重點句品讀,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生活實際。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題目入手,導入新課
    導入: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阿爾卑斯山”嗎?那你更聽說過“阿爾卑斯糖果”,也一定吃過,它有好多種口味讓我們愛不釋手。我們希望我們的生活都像阿爾卑斯奶糖一樣永遠甜美,但是我們的生活就像大自然一樣,變幻無常,不只是艷陽高照,風和日麗,也會有電閃雷鳴,狂風暴雨。
    1、板書“暴風雨”
    同學們,看到這個詞,你的腦海里閃現的是那幾個詞語?
    就像歌中唱的那樣,“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暴風雨之后必定會迎來一個艷陽天。這就是生活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2、板書“啟示”
    理解“啟示”的含義。(啟示:啟發(fā)指示、使人有所領悟)
    3、板書“的”:處處留心皆學問,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去見識一場來自阿爾卑斯山的暴風雨,看它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呢?
    (在進入暴風雨之前,我先檢測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
    二、檢查預習
    1、讀準字音:窒息霹靂瓢潑抽咽鏗鏘和煦擦拭依偎翩翩起舞無與倫比江山似錦輾轉反側
    2、根據詞意搶答詞語
    噴薄欲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陽初升的樣子、局限:限制在某個范圍內
    輾轉不寐: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無與倫比:沒有什么能比的上
    翩翩起舞:形容輕快的跳起舞
    (大家回答問題聲音洪亮,反應敏捷,基本功非常夯實。相信大家的心理素質也非常扎實。那就讓我們勇敢地走進暴風雨,去聆聽暴風雨的啟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內容,讀出感情
    2、從文中找出昨晚和今晨發(fā)生變化的一句話,并用這句話中一個詞語分別概括昨晚和今晨的特點。
    四、深入理解,升華情感
    1、怎么理解“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個人間毀滅,而它帶給人們的卻是更加絢麗的早晨?!?
    (1)暴風雨的“狂暴”具體體現在哪些段落?用文中的哪些詞語表現的?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理解①雨之前:悶熱、窒息,閃電劃破、雷聲如大炮轟鳴;
    ②雨來時:閃電、霹靂、瓢潑大雨、撕開、天河之水傾注到人間,狂風咆哮、摔、敲打、沖擊、激動人心等。
    ③體會感情,指導朗讀,雄壯而激越:第一段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將畫面展現出來;第二段抓住動詞形容詞欣賞用詞的精妙;第三段置換詞語體會文中詞語的表現力。
    寫法借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可以借鑒這種寫法來為我們的作文增光添彩
    (2)“而它帶給人們的絢麗早晨”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哪些語句展示了雨后的美景?
    ①雨后美景:鳥兒唱、噴薄日、花草伸、水珠閃,山披麗裝、村舍發(fā)亮、花散芳香,江山似錦,風景如畫。
    ②用優(yōu)美的語言再現畫面(可抓住一句話來說)
    ③朗讀指導,輕柔而快活。(這場既雄壯奔放有溫婉柔美的暴風雨帶給作者什么啟示呢?從文中找出答案)
    2、暴風雨帶給作者什么樣的啟示?用文中話回答。你是怎樣理解的?考試中理解句子的含義這類題型該如何做?
    五、美讀
    1、第一段男單讀
    2、第二、三四段男生合讀
    3、第五段女單讀
    4、第六段女合讀
    5、第七、八段女單讀
    6、第九、十段女生合讀
    7、第十一、十二男女齊讀
    六、討論
    我們該如何面對人生中的暴風雨?
    體會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題西林壁》的異曲同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BR>    七、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小結:阿爾卑斯奶糖,讓我們時時感受生活的甜美,阿爾卑斯的這場暴風雨也給我們帶來啟示:大自然充滿了和諧之美。黑夜中孕育著黎明,狂暴中孕育著平靜。無論是看待大自然,還是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應該全面,切不能以偏概全。全面地看待問題,就需要有博大的胸懷,廣泛的視角,它需要我們有一雙慧眼來發(fā)現,一雙聰耳來聆聽,打開心窗來收納一切美好。這樣,在我們人生旅程中的暴風雨襲來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聆聽心中的歡歌。
    八、布置作業(yè),鞏固練習
    1、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積累文中描寫景物的詞語。
    3、想象課文描寫的景物,選擇印象深的畫一畫。
    板書設計:
    17.暴風雨的啟示
    昨晚—→今晨
    狂暴絢麗
    和諧的美
    小學語文《暴風雨》課件篇三
    一、教學內容:
    這一課是整套教材中“享受音樂”系列的一個內容,本課安排的2個作品作者都是貝多芬,通過聆聽、演唱名家的作品,讓學生在經典、優(yōu)秀的名作中去感受音樂綜合要素的表現作用,能記憶名家名作的音樂主題,也是編寫這一系列的主要目的。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正確認識西洋樂器定音鼓,大提琴和小提琴在樂曲中代表的音樂形象,并能哼唱彩虹主題樂句。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聆聽和感受,營造濃郁的聽賞學習情境,在探索聲音、感受音樂,參與音樂和師生互動中展開積極的探究體驗學習活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感受交響樂氣勢磅礴的音樂表現力,建立對交響樂的喜愛和加深對交響樂之父--貝多芬的尊敬。
    三、教學重點:
    在聽賞中感受交響樂豐富的表現力,體會不同樂器塑造的不同音樂形象;能哼唱“彩虹主題”。
    四、教學難點:
    正確分辨不同樂器代表的音樂形象并做出反應。
    五、教學課時:1課時
    六、課型:欣賞與創(chuàng)編課
    七、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鋼琴等
    八、教學過程:
    1、聽聲導入
    師:在聲音世界里,有各種各樣的聲音,你們能聽出這是什么聲音嗎?
    播放:雷聲,風聲
    師:這些風聲和雷聲如果用音樂的方式來表達,效果會是怎樣的呢?期待嗎?
    2、聽雷--“電閃雷鳴”
    師:我知道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就創(chuàng)作了這樣一部作品,因為貝多芬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所以被大家尊稱為“樂圣”和“交響樂之父”。
    師:我們今天就來欣賞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一首交響樂,叫《暴風雨》是選自交響樂《田園》的第四樂章,我們先來聽其中一個片遍,請你們聽完后告訴老師你想到了什么?播放“電閃雷鳴”
    師:你想到了什么呢?
    生:雷聲
    師:這首樂曲表現了一個從暴風雨到雨過天晴的情景。你們還記得哪里出現了雷聲嗎?再聽,師畫圖形譜
    師:誰來給雷聲編個動作呢?
    生:短雷抓拳頭,漸強的雷,空中拍手后抓拳頭
    師:那你知道模擬雷聲的這件樂器叫什么嗎?它的名字叫定音鼓,是管弦樂隊中重要的打擊樂器。展示圖片,(板書)
    師:下面我們再來聽一遍“電閃雷鳴”,請大家記住了,定音鼓代表雷聲,雷聲出現時請你們配上動作。(視效果可再來)
    3、捕風--“狂風怒吼”
    師:聆聽“電閃雷鳴”,我們認識了表示雷聲的定音鼓?,F在這個樂段叫“狂風怒吼”,你們能感受到風吹來了嗎?師邊聽邊畫圖形譜
    師:你們覺得這些風的力度一樣嗎?
    師:誰來給風聲編個動作呀?
    生:手指劃圈,雙手放嘴邊吹風狀,手臂波浪狀等,師提醒同學們注意力度變化,漸強時動作幅度大,漸弱時動作幅度小。
    師:你們知道代表風聲的這件樂器是什么嗎?介紹大提琴,(板書)我們再聽一遍“狂風怒吼”。這幾位同學給大家示范動作,其他同學可以模仿也可以自編動作,請你們注意根據風的強弱配不同力度的動作。
    生:隨音樂動作
    4、看虹—“雨后彩虹”
    師:我們感受了“電閃雷鳴”和“狂風怒吼”,這段音樂又讓你們想到什么情景呢?播放“彩虹主題曲”
    師:聽到這個樂段心情怎么樣呀?
    生:優(yōu)美,開心
    師:這個樂段由小提琴演奏(顯示,板書),表達暴風雨過后,彩虹出來了,鳥兒在枝頭歌唱,牧人回到原野,吹起了悠揚的牧笛。我們把這個好聽的樂段叫“彩虹主題曲”。下面我們一起來哼唱”彩虹主題曲“。
    師:先聽老師用“啦”哼唱3遍,提醒同學注意聽,在心里默唱
    生:隨琴哼唱
    師:誰來為優(yōu)美動聽的“彩虹主題曲”編個動作呢?
    生:鳥飛,身體搖晃,雙手在胸前冉冉升起
    師:我們再聽一遍“彩虹主題曲”,我們一起隨音樂律動。(師可以帶學生轉圈,舞蹈)
    5、創(chuàng)編—精彩紛呈
    師:我們已經欣賞了交響曲《暴風雨》中的3個片段,在完整聆樂曲前,老師想把同學們分成三個組,分別是風聲組,雷聲組和彩虹組,請你們根據自己所在的組別,給聲音配上相應動作。學生座位呈山字形,兩邊是風雷組,中間是彩虹組。
    生:第1次聽全曲,隨音樂做出反應。
    師:你們的合作越來越有默契。老師忽然想到,如果你們用身體當樂器為樂曲伴奏,效果會是怎樣呢?想試下嗎?
    師:雷聲組,你們想到嗎?風聲組呢?
    生:雷聲組--拍腿,拍手;風聲組--擦手,擦腳,抖衣服,彩虹組—用啦哼唱并舞蹈
    師:我們再次聆聽樂曲,請你們拍出相應聲響為樂曲伴奏。
    生:第2次聽全曲,拍出相應聲響為樂曲伴奏。
    6、小結—鞏固拓展
    師:時間過的真快,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天的課你們有什么收獲呢?
    生:了解音樂家貝多芬,聆聽交響樂《暴風雨》,認識樂器等
    師: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很多,老師希望同學課后繼續(xù)去了解,其中歌曲《歡樂頌》要求同學們預習,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唱。
    看片–-開闊視野
    師: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音樂世界聞名,這些作品不但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奏,而且也用來給影視作品當背景音樂。迪士尼經典動畫片《幻想曲1940》第6章的背景音樂就是《暴風雨》,同學們周末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