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物理教學設計

字號:

只有高效的學習方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識的重難點。有效的讀書方式根據(jù)規(guī)律掌握方法,不要一來就死記硬背,先找規(guī)律,再記憶,然后再學習,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識。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一年級物理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選修3-5第十六章第二節(jié)內容,本節(jié)的內容為“動量和動量定理”,本節(jié)分兩課時來完成,這節(jié)課為第一課時。也是本章的重點內容,是第一節(jié)“實驗: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的繼續(xù),同時又為第三節(jié)“動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礎,所以“動量定理”有承前啟后的作用?!皠恿慷ɡ怼笔桥nD第二定律的進一步展開。它側重于力在時間上的累積效果,為解決力學問題開辟了新途徑,尤其是打擊和碰撞類的問題。動量定理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廣泛的現(xiàn)實意義。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動量概念,會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等,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高中生思維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需要以一些感性認識為依托,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因此在教學中多讓學生參與利用動量定理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xiàn)象,加強學生思維由形象到抽象的過渡。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動量的變化和沖量的定義;
    2.理解動量定理的含義和表達式,理解其矢量性;
    3.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物理現(xiàn)象,并能掌握動量定理的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運用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動量定理表達式,培養(yǎng)學生邏輯運算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運用所學知識推導新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
    2.通過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物理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用所學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去,體現(xiàn)物理學在生活中的指導作用。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動量的變化、沖量、動量定理的表達式和矢量性
    教學難點: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物理現(xiàn)象,針對動量定理進行簡單的計算
    第二問:我打算讓學生怎樣獲得?
    五、教學策略
    依據(jù)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生學習過程是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探索,積極交流,從而建立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學習是學生主體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因此要創(chuàng)設建構知識的學習環(huán)境,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發(fā)展不斷建構的認知過程。我校開展的“四五四”綠色生命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通過自主學習、多元互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1.本節(jié)從“鳥撞飛機”的情景引入,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程學習中通過練習題計算出鳥撞擊飛機的力,兩者相呼應。這種情景導入的目的在于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2.在課堂上通過學生的互相討論,把學生的思維充分地調動起來,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使復雜性的內容演變成簡單易懂的內容。并加以多媒體課件,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同時教師的適當總結,使他們對知識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認識。
    3.在反饋拓展環(huán)節(jié),針對鳥撞飛機事件進行相關計算,同時拓展到更高空間即太空垃圾問題,結合科技前沿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開闊學生視野。
    第三問:我打算多長時間讓學生獲得?
    5分鐘創(chuàng)設情境并復習引入新課,10分鐘學生自主探究,25分鐘與學生互動交流,5分鐘總結分享布置作業(yè)。
    第四問:我怎么知道教學達到了我的要求,有多少學生達到我的要求?
    通過小組合作,生生、師生、生本互動,了解學生的掌握、落實情況;通過問題討論,了解學生對知識的運用。
    
【篇二】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明確電場強度定義式的含義
    2.知道電場的疊加原理,并應用這個原理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在電場中的不同點,電場力F與電荷電量q的比例關系,使學生理解比值F/q反映的是電場的強弱,即電場強度的概念;知道電場疊加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學會分析和處理電場問題的一般方法。
    重點:電場強度的概念及其定義式
    難點:對電場概念的理解、應用電場的疊加原理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流程】
    (-)復習回顧——舊知鋪墊
    1.庫侖定律的適用條件:
    (l)真空(無其它介質);(2)點電荷(其間距r>>帶電體尺寸L)——非接觸力。
    2、列舉:
    (l)磁體間——磁力;(2)質點間一一萬有引力。
    經類比、推理,得:
    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電場發(fā)生的。(電荷周圍產生電場,電場反過來又對置于其中的電荷施加力的作用)
    引出電場、電場力兩個概念。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研究電場問題,以及為描述電場而要引入的另一個嶄新的物理量——電場強度。
    (二)新課教學
    1.電場
    (l)電場基本性質:
    電場客觀存在于任何電荷周圍,正是電荷周圍存在的這個電場才對引入的其它電荷施加力的作用。
    (2)電場基本屬性:
    電場源于物質(電荷),又對物質(電荷)施力。再根據(jù)“力是物質間的相互作用”這一客觀真觀,毫無疑問,電場是一種物質。
    (3)電場基本特征:
    非實體、特殊態(tài)——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人體各種感官均無直接感覺)。
    電場是一種由非實體粒子所組成的具有特殊形態(tài)的物質。
    自然界中的物質僅有兩種存在的形態(tài),一種是以固、液、氣等普通形態(tài)存在的實體物質;而另一種,就是以特殊形態(tài)存在的非實體物質——場物質。
    (4)電場的檢驗方法(由類比法推理而得):
    無論物質處于什么形態(tài),我們都可以通過一定手段去感知它的存在,只是感知方式或使用工具不同而已,例如:
    ①生物學中動植物的體系胞可以通過電子顯微鏡(利用其放大作用)來觀察。
    ②化學中的某些氣體可以通過人體的感官來感知(氯氣——色覺,氨氣——嗅覺)
    ③生活中電視塔發(fā)射的電磁波可以通過電視接收機(轉換為音像信號)來感知。
    ④物理學中磁體周圍的磁場可以通過放入其中的小磁針來檢驗(磁場對場內小磁針有力作用——磁場的力性)。
    ⑤物理學中電荷周圍的電場可以通過放入其中的檢驗電荷來檢驗(電場對場內的電荷有力作用——電場的力性)。
    2.電場強度
    (l)模擬實驗:
    下面以點電荷Q(場源電荷)形成的電場為例,探討一下檢驗電荷q在到Q距離(用r表示)不同的位置(場點)所受電場力F有何不同。
    實驗結論:通過觀察與分析可以得出,同一個檢驗電荷在點電荷Q形成的電場中的不同位置所受電場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同.因為這個電場力是同一個電場給同一個檢驗電荷的,所以,場源電荷周圍不同位置的電場有強弱之分和方向之別;電場中同一位置,不同電荷所受電場力也不同,但是,電場力與檢驗電荷的電荷量之比卻是一個不變的常量。前者引出電場強度概念;后者點明場強與檢驗電荷無關,而只由電場本身性質決定(電場強度的定義方案也由此而得)。
    (2)電場強度(簡稱“場強”):
    ①定義:放入電場中某一點的電荷受到的電場力和它的電荷量q的比值叫做該點的電場強度,簡稱場強,用符號E表示。
    ②定義式:E=F/q
    ③單位:N/C
    ④電場強度是矢量
    同一檢驗電荷在電場中不同的點所受電場力方向不同,因此,場強不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用檢驗電荷所受電場力的方向表征場強方向比較恰當,但是,正、負檢驗電荷在電場中同一點所受電場力方向不同且截然相反,怎么來定義場強方向呢?
    回顧定義磁場方向時,檢驗小磁針靜止時N、S極所指方向也是相反的,人為規(guī)定:小磁針N極指向為磁場方向,這是人們的一種習慣。電場強度方向的定義也是如此。即規(guī)定正的檢驗電荷所受的電場力方向為場強方向。
    ⑤定義模式:比值法
    3.比值法定義物理量
    (l)原則:被定義量與定義用量無關。
    (2)應用舉例(學生活動):
    速度v=s/t。單位時間內發(fā)生的位移。v大→運動得快。
    密度ρ=m/V。單位體積內所含的質量。ρ大→質量密集。
    加速度a=△v/t。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a大→速度變化快。
    電阻R=U/I。因果倒置,但已習慣。R大→阻電性強。
    場強E=F/q。單位電荷量所受電場力。E大→電場越強。
    4.點電荷的電場一—場強定義式的應用
    (l)公式推導:
    (2)場強特征:
    ①大?。航鼜娺h弱,同心球面上名點,場強值相等
    ②方向:正電荷周圍的場強方向一發(fā)散;
    (3)決定因素:
    ①大小:由楊源電荷的電荷量Q以及場原電荷到場點之距r“全權”決定,而與檢驗電荷的電荷量q的大小及其存在與否無關。
    ②方向:由場源電荷電性決定。
    例:一點電荷Q=2.0×10-8C,在距此點電荷30cm處,該點電荷產生的電場的場強是多少?
    5.電場強度的疊加
    電場中某點的電場強度為各個點電荷單獨在該點產生的電場強度的矢量和。
    例:如圖所示,要真空中有兩個點電荷Q1=3.0×10-8C和Q2=-3.0×10-8C,它們相距0.1m.求電場中A點的場強。A點與兩個點電荷的距離r相等,r=0.1m。
    (四)課堂小結
    1.對比法推知電場的存在,比值法定義電場的強度。
    2.電荷間相互作用形式與本質之區(qū)別
    (l)形式上:電荷對電荷的作用——非接觸力。
    (2)本質上:電場對電荷的作用——接觸力。(受電場力作用的電荷肯定處于電場中)
    3.場強幾種表達式的對比
    (l)E=F/q——定義式,適用于任意電場。
    (2)——決定式,適用于真空中點電荷形成的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