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小雨》又名《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作者韓愈,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yōu)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下面是分享的初春小雨古詩拼音版及翻譯。歡迎閱讀參考!
初春小雨古詩拼音版
tiān jiē xiǎo yǔ rùn rú sū , cǎo sè yáo kàn jìn què wú 。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zuì shì yī nián chūn hǎo chù , jué shèng yān liǔ mǎn huáng dū 。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初春小雨翻譯: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酥酪般細密而滋潤,
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
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最美不過楊柳滿城的長安。
初春小雨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第一句寫初春的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十分準確地寫出了它的特點,遣詞用句十分優(yōu)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后的景色。以遠看似青,近看卻無,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可與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三、四兩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yōu)勝,別出新意。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shù)美。
《初春小雨》又名《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作者韓愈,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yōu)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擴展閱讀:韓愈軼事典故
叩齒庵
韓愈來到潮州后,有一天在街上碰見一個和尚,面貌十分兇惡,特別是翻出口外的兩個長牙,韓愈想這決非好人,心想著要敲掉他那長牙。韓愈回到衙里,看門的人便拿來一個紅包,說這是一個和尚送來的。韓愈打開一看,里面竟是一對長牙,和那和尚的兩只長牙一模一樣。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齒,并沒說出來,他怎么就知道了呢?韓愈立即派人四處尋找那個和尚。見面交談后,韓愈才知道,原來他就是很有名的潮州靈山寺的大顛和尚,是個學識淵博的人。韓愈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賠禮道歉。從此,兩人成了好朋友。后人為紀念韓愈和大顛和尚的友誼,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齒庵”。
設(shè)水布
古時候,潮州韓江里的放排工,既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一會兒跳下江,一會兒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濕了干,干了又濕,常常患上肚痛病和風濕病。于是他們做工索性光著膀子,不穿衣服。每天在江邊挑水、洗衣服的婦女,看見放排工赤身*,就告到官府。官府交涉過后,放排工只好穿上衣服。韓愈來到潮州,聽聞這件事后,他跑到江邊實地查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韓愈認為放排工成天穿著一身濕衣服,容易得病。在回衙后,他便讓人到江邊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肘,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間扎塊布能遮羞就好了。這塊布后來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農(nóng)民勞動時帶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水布”。據(jù)說,潮州人感念韓愈的恩德,將筆架山改稱韓山,山下的鱷溪改稱韓江。
性情中人
韓愈性格開朗豁達,與人交往,無論對方發(fā)跡或是潦倒,他始終態(tài)度不變。年輕時同孟郊、張籍友善,二人聲名地位還不高,韓愈不避寒暑,在公卿中贊揚推崇他們。張籍終于得中進士,榮獲官祿。后來韓愈雖然身份顯貴,每當辦完公事的閑暇,便同他們一起談話宴飲,論文賦詩,和過去一樣。而他對那些權(quán)豪勢要,看作奴仆一般,瞪著眼睛不屑一顧。韓愈很善于誘導勉勵后進,留在家中做賓客對待的十分之六七,即使自己早餐也吃不上,仍和顏悅色毫不在意。他總以振興名聲教化、弘揚仁義為己任。幫助內(nèi)外親和朋友的孤女婚嫁的近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