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課件:《播種希望的日子》

字號:

語文教學課件的應(yīng)用和其他學科教學課件的應(yīng)用一樣,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方式,讓教學時間優(yōu)化。優(yōu)秀的語文教學課件還能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語文教學內(nèi)容,深化語文教學的內(nèi)涵。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小學四年級語文課件:《播種希望的日子》,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小學四年級語文課件篇一:《播種希望的日子》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我”的情感變化,體會爺爺?shù)牧伎嘤眯摹?BR>    2.學習爺爺播種希望的行為與勇氣。
    3.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字;理解“莊稼、鋤頭、中旬、草垛、農(nóng)場、泥漿、哄騙、如夢方醒”等詞語的意思;會用“興致勃勃”“流連忘返”說話。
    4.體會冒號、雙引號和省略號的用法。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1.幻燈片。
    2.四季農(nóng)諺。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本課共有7個要求會認的字,9個要求會寫的字,識字、寫字的任務(wù)比較重,在教學中要盡量進行分散識字,抓住重點,各個擊破,以便使學生掌握。例如關(guān)于需要認識的生字,在讀課文時,要爭取讀準字音,采取認讀生字卡片等辦法,使學生掌握。關(guān)于要求會寫的字,要在認讀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理解課文來記憶字形,學習字義。
    2.朗讀指導(dǎo)
    對于一個小孩子來說,種西瓜無疑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朗讀的過程中,怎樣才能讀出一個種西瓜小孩內(nèi)心的快樂,等待西瓜長大時的焦急,收獲西瓜時無比興奮的心情呢?這就需要教師注意引導(dǎo)學生,激發(fā)出他們內(nèi)心的同感,從而準確地把握“我”那一時刻的心情。
    同樣,爺爺明知不可能,卻又想保護孫子那份純真質(zhì)樸的愿望,他的語言當然充滿了對孫子的關(guān)愛。
    3.閱讀教學
    (1)課文的題目是《播種希望的日子》,不言而喻,“播種”在全文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播種”是全文的中心線索,是“我”牢牢記住這件事的關(guān)鍵,是爺爺對那份童心真誠呵護的體現(xiàn)。正是因為有了播種的愿望,才有了那樣一個種西瓜的美麗故事。于是,這一老一小在一個并不適合播種的土地上、季節(jié)里竟然種出了又大又圓的西瓜。閱讀中,教師要注意與學生一起聯(lián)系剛剛學過的《等我也長了胡子》,對比兩篇文章有哪些不同。
    (2)課文的對話描寫也十分有趣。當“我”興致勃勃地說出了自己的愿望時,爺爺快活地眨了眨眼睛說:“那么讓我們趕快播種吧!”雖然這段對話十分簡單,卻把頗具個性的人物很準確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爺爺非常了解小孩子的童心需要保護、需要激勵,所以當他明知道自己的家鄉(xiāng)是不能種西瓜的,這也不是種西瓜的季節(jié),還是帶著孫子立刻在同樣不適合種西瓜的樹蔭下,開始了他們播種希望的行動。這樣的行為對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很多成年人來講是很難做到的,對于爺爺來說,也是十分需要耐心和誠意的。
    有的學生可能會問,為什么爺爺明知道各種條件都不允許種西瓜,卻還采取近似天真的行動呢?這恰恰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這是對童心的一種真誠的呵護,可以聯(lián)系《等我也長了胡子》對比著學。
    (3)沒有播種常識的“我”并不懂得“等待”是怎么一回事,天真地以為西瓜籽在種下去以后會很快有所收獲。可是當“我”近乎愚蠢地將西瓜地變成了一片泥漿時,卻仍然沒有看到西瓜苗的影子。天真的兒童形象此時躍然紙上。“我”的迫切與真誠,打動了爺爺,苦等了一個下午也沒有結(jié)果的“我”竟然在一覺醒來后看到一個自己“種”出的又大又圓的西瓜,興奮的心情溢于言表。這可能是“我”童年中記憶為深刻的事情了,雖然多年以后“我”已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但仍然在“我”的心頭播下了希望的種子。文章的后一段不僅從側(cè)面寫出了爺爺?shù)男袆訉σ粋€孩子的深深的影響,同時字里行間流露出這個當年種西瓜的小孩子對爺爺?shù)纳钌畹母屑づc眷戀。
    (4)適當進行表達訓練,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對文中的“我”和爺爺說句話。
    4.活動提示
    (1)“讀一讀,寫一寫”。這些都是學生應(yīng)該掌握的詞語,旨在促進學生積累詞語,增加詞匯量。其中“漿”在書寫時要注意與“槳”區(qū)分。
    (2)“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寫詞語”。這道題旨在訓練學生進行詞語搭配,通過填上恰當?shù)男揎椥栽~語,使得表達更生動具體。同時可以適當?shù)丶右哉n外延伸,只要恰當就可以,不要要求的答案。
    (3)“用字典、詞典解決問題”。旬:十天叫一旬,一個月有三旬,分稱上旬、中旬、下旬;十歲也成為一旬。這是造句的練習。首先要弄懂兩個詞語,然后再進行造句。
    (4)“討論交流”。這道題目的是引導(dǎo)學生通過“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行合作探究,增進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可以把這些問題與閱讀教學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明白一些農(nóng)業(yè)耕種常識,同時深入理解作者對爺爺那份深深的感激之情。
    5.課時安排:建議2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農(nóng)業(yè)耕作的常識相對于生活在農(nóng)村的孩子來說可能掌握得會多一些,但對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學生來說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我們要將此作為教學的重點,只有當學生真正理解了不宜種瓜的農(nóng)業(yè)常識以后,才能更深地感受到爺爺對“我”的關(guān)愛。
    小學四年級語文課件篇二:《播種希望的日子》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字;理解“莊稼、鋤頭、中旬、草垛、農(nóng)場、泥漿、哄騙、如夢方醒”等詞語的意思;會用“興致勃勃”“流連忘返”說話。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我”的情感變化,體會爺爺?shù)牧伎嘤眯摹?BR>    3、通過與文本對話,感悟?qū)W習爺爺播種希望的行為與勇氣,領(lǐng)悟其深刻。
    [教學重點]
    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通過與文本對話,體會“我”的情感變化和爺爺?shù)牧伎嘤眯摹?BR>    [教學難點]
    理解爺爺?shù)淖龇?,感悟、學習爺爺播種希望的行為與勇氣,領(lǐng)悟其深刻。
    [教學過程]
    一、回顧文章內(nèi)容,直導(dǎo)中心。
    1、[出示西瓜圖片]這可不是一個普通的西瓜,在他身上承載著爺爺對孫子的希望。那么是什么希望呢?今天繼續(xù)學習《播種希望的日子》
    2、帶著自己的感受讀文題(情感:憧憬、.深情、.難忘)
    3、回憶文章內(nèi)容,圍繞西瓜,爺孫之間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二、品讀課文,感受深情。
    1、這一切對長大的孫子來說,又會在心靈引起怎樣的震撼呢?把書打開,快速瀏覽課文,畫出相關(guān)的語句。
    (1)讀句子
    (2)“盡管這樣”中“這樣”指什么樣?
    (3)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質(zhì)疑)
    預(yù)設(shè):
    l西瓜明明是爺爺搬到地里的,而不是種出來的,為什么“我”卻固執(zhí)地認為這不是游戲,也是哄騙?
    l為什么說爺爺這種行為是在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心里適時地播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
    l這是一顆什么樣的種子?會結(jié)出什么果來?
    l為什么說“適時”呢?
    (4)為了解開這些疑問,就讓我們走進這對爺孫倆的內(nèi)心世界!
    2、默讀課文1——3自然段。畫出描寫爺爺家鄉(xiāng)的語句,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1)讀句子,談感受。
    (從視覺、聽覺正面描寫景美;從“流連往返”一詞側(cè)面描寫了景美及作者的喜愛之情。)
    (2)教師配樂描述,學生閉眼想象,進一步感知家鄉(xiāng)景致的別致、悠美。
    一望無際的原野上,一座座高高的草垛筑起一道道綠色的城墻,在原野上形成了獨特的風景。藍天、白云駐足觀望;微風襲過,送來泥土的芬芳,令人陶醉。不時從遠處傳來悠長哞哞的牛聲、清脆的鳥鳴,為原野奏響了歡快的樂章。有時候,牛兒也靜立不動,好象回味著這無限美景。
    (3)置身這樣的美景之中,你有哪些想法?
    (4)是啊,孫子也像你們一樣,興致勃勃地說出了自己愿望,并得到爺爺?shù)闹С帧?BR>    下面就讓我們讀出爺孫倆的對話,注意表現(xiàn)出各自的語氣。
    (孫子:興奮爺爺:喜悅)
    (5)練習用“興致勃勃”造句。
    3、引讀第四自然段:就在爺爺?shù)墓膭钆c支持下,“我”(學生接讀第四自然段)
    (1)引讀
    (2)找動詞(要取教翻松撒)
    (3)這些描寫動詞的詞語是否可以調(diào)換,為什么?(明確耕種時的順序。)
    4、一切忙完之后,爺爺說“接下去就是等待了?!?,“我”又將怎樣等待?在等待背后又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呢?自讀5——8自然段。畫出相關(guān)語句,組內(nèi)交流。
    5、匯報:
    l從小男孩等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焦急)從哪些語句感受出來的?
    句子1、那個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去查看我的西瓜地。
    句子2、也不知為它澆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變成一片泥漿。
    句子3、晚餐桌上,我問爺爺:“我都等了整整一下午了,還得等多久?”
    (方法:抓住關(guān)鍵詞語,感受作者等待時的焦急。)
    l準確體會作者心情之后,相機指導(dǎo)朗讀。
    l從正面描寫——孫子的表現(xiàn),感受到等待的焦急,再引導(dǎo)從側(cè)面描寫感受。
    句子1:爺爺笑了:“你這么專心地等待,也許苗會早點長出來的。”
    句子2:第二天早晨,我一醒來就往瓜地跑。
    6、“我”是多么盼望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啊?他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他的愿望真的能實現(xiàn)嗎?這是怎么回事呢?
    l析出句子:一個大大的、.滾圓滾圓的西瓜正瞅我笑呢!我興奮極了——我種出世界上的西瓜了!(朗讀感受興奮、喜悅.)
    l分析不能結(jié)出西瓜的原因。(結(jié)合第八自然段)
    l爺爺為了不讓孫子失望、愿望落空,而滿足孫子。
    7、想一想,爺爺為了不讓孫子失望,他會做些什么呢?
    (由眼前的大西瓜,通過補白的方式,想到西瓜背后的感人故事。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爺爺對孫子那份深沉的愛。)
    8、爺爺所作的這一切,只是希望孫子明白什么道理?
    (只要付出努力,就會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9、這顆種子已經(jīng)適時地播種在了孩子幼小的心靈,當長大之后他領(lǐng)悟到了,那不是一種游戲,也不是爺爺哄騙孫子的把戲,他心中充滿了對爺爺?shù)臒o限感激和眷戀之情。帶著這種感情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10、同學們,也許你就是那棵遮蔭的大樹、也許你就是那個滾圓的西瓜、也許你就是那個已明白老人心的孫子,你想對誰說點什么?(通過對話,外化感悟,釋放情感。)
    三、總結(jié)升華,拓展文本
    爺孫倆種下的西瓜種子雖沒有發(fā)芽,然而爺爺在孫子心中播下的另一顆種子卻中將碩果累累。
    我們讀懂了老人的行為,更讀懂了老人的一顆心。今后,孫子在生活道路上又將遇到什么?他將怎樣應(yīng)對呢?續(xù)寫后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