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下面是分享的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大全。歡迎閱讀參考!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篇一】
1.掩耳盜鈴
出自《呂氏春秋》原為“掩耳盜鐘”,范氏滅亡了,有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又背不動,于是用錘子把鐘砸碎,剛一砸,鐘就發(fā)出了很大的聲響,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把鐘搶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他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了。最終也被別人抓獲了。
寓意:如果對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不正視、不研究、采取閉目塞聽的態(tài)度的話,最終便會自食其果。
2.杞人憂天
出自《列子天瑞》刻畫了一個“杞國人”的形象,他頭頂藍天,腳踩大地,卻整天擔(dān)心藍天會崩塌下來,大地會陷落下去,以致于睡不著覺,吃不下飯。他還擔(dān)心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掉下來,惶惶不可終日。在別人的勸導(dǎo)之下,他又放下心,開心極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了。另外一個人物,開導(dǎo)杞人的熱心人,他的解釋雖然不科學(xué),但是他關(guān)心他人的精神還是值得肯定的。
寓意:該故事辛辣的諷刺了那些胸?zé)o大志,患得患失的人。比喻不必要的或者缺乏根據(jù)的憂慮和擔(dān)心。“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3.夜郎自大
出自《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同漢朝的使者說道:“漢朝和我國相比,哪個更大?”漢朝使者到達夜郎,夜郎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是因為道路不通的緣故,各自以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漢朝的廣大。
寓意:比喻驕傲無知的膚淺自負或自大的行為。
4.揠苗助長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古時候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一點,回家還夸口說:“今天我?guī)椭堂玳L高了”。他兒子聽說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已經(jīng)死了。
寓意:比喻違反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5.邯鄲學(xué)步
出自《莊子秋水》戰(zhàn)國時期,一個燕國人聽說趙國邯鄲人走路的姿勢很漂亮,便來到趙國學(xué)習(xí)邯鄲人走路。沒有學(xué)會,反而忘記了自己是怎么走路的,最后爬著回了燕國。
寓意:比喻一味地模仿別人,不僅學(xué)不到本事,還把自己原來的本事弄丟了。
6.畫蛇添足
出自《戰(zhàn)國策》楚國有一個人請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約定:在地上畫蛇,誰先畫好,誰喝酒。一個人最先畫好了,左手拿過酒準(zhǔn)備喝,同時用右手為蛇畫腳,并說:“我還能給蛇畫腳呢!”腳還沒有畫完,另一個人已經(jīng)把蛇畫好,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么給他添上腳了呢?”于是,拿過酒,一飲而盡。
寓意: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篇二】
1.刻舟求劍
出自《呂氏春秋》楚國有個人過江,不小心把劍掉在了水里,他在船幫上劍落水的地方刻上記號,等船停下,從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尋找寶劍,結(jié)果自然是找不到。
寓意:比喻拘泥于成例,不知道跟著情勢的變化而改變看法或者辦法。
2.杯弓蛇影
出自《晉書樂廣傳》樂廣在河南做官,曾經(jīng)有一個特別親密的朋友,分別很久也沒來看他,樂廣就問朋友為什么不來的原因。朋友回答說:“前些日子到你家做客,承蒙你給我喝酒,但我端起酒杯,看見杯中有一條蛇,心里十分惡心,不喝吧,對朋友不尊敬,喝了以后,就得了重病?!睒窂V想到可能是墻上掛著的那只弓,弓上有一條用漆畫的蛇。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于是樂廣再次邀請朋友喝酒,還是在原來的地方。樂廣問朋友“看見了什么?”朋友回答:“跟上次一樣,有一條蛇”。于是樂廣就告訴了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開朗,病也就好了。
寓意: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3.鄭人買履
出自《韓非子》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于是就事先量了自己腳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碼放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卻忘了帶上尺碼。挑好了鞋子,才發(fā)現(xiàn):“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他再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早已經(jīng)散了,最終也沒有買到鞋子。有人問:“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一試鞋子?”他回答到:“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寓意: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墨守成規(guī)的教條主義者,說明因循守舊,不知變通,終將一事無成。
4.守株待兔
出自《韓非子五蠹》傳說戰(zhàn)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nóng)夫,看見一只兔子撞在樹樁子上死了,他便放下手中的農(nóng)具在那里等待,希望能再次得到撞死的兔子,導(dǎo)致兔子也沒有得到,莊稼也荒蕪了。
寓意:比喻不主動的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5.濫竽充數(shù)
出自《韓非子》齊宣王命令人們吹竽的時候,必三百人,有一位南郭先生不會吹竽,卻混在吹竽隊里充數(shù)。齊宣王死了以后,齊緡王繼位,喜歡聽人單獨演奏,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寓意:比喻沒有本領(lǐng)的人冒充有本領(lǐng),占著位置,或者指拿次的東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數(shù)。有時候也用于自謙。
6.亡羊補牢
出自《戰(zhàn)國策》從前,有一個人,養(yǎng)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發(fā)現(xiàn)少了一只羊,原來羊圈有個窟窿,夜間,狼就把羊叼走了。鄰居勸告說:“趕緊修一修羊圈吧。”他說:“羊都丟了,修羊圈有什么用?”第二天,他去放羊的時候,發(fā)現(xiàn)羊又少了一只。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就趕緊把羊圈修好了。從此,再也沒有發(fā)生過羊被狼叼走的事情了。
寓意: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xù)受到損失。
7.南轅北轍
出自《戰(zhàn)國策》講述了一個人想要乘車去楚國,由于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又不聽別人的勸告,最后,只能是離楚國越來越遠了。
寓意: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先看準(zhǔn)方向,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的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