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第16課《孤獨之旅》課文原文及教案

字號:

孤獨之旅節(jié)選自《草房子》(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1997年版),作者是曹文軒。講述的是主人公杜小康,因家景敗落,被迫與父親離家去遙遠的地方牧鴨生活的故事。準備了以下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課文
    油麻地家底厚實的一戶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獨生子杜小康失學(xué)了,只好跟著父親去放鴨。
    小木船趕著鴨子,不知行駛了多久,當杜小康回頭一看,已經(jīng)不見油麻地時,他居然對父親說:“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朧朧的樹煙,就什么也沒有了。
    杜雍和沉著臉,絕不回頭去看一眼。他對杜小康帶著哭腔的請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撐著船,將鴨子一個勁趕向前方。
    鴨群在船前形成一個倒置的扇面形,奮力向前推進,同時,造成了一個扇面形水流。每只鴨子本身,又有著自己用身體分開的小扇面形水流。它們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織成了似乎很有規(guī)律性的花紋。無論是小扇面形水流,還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船首是一片均勻的、永恒的水聲。
    杜雍和只是要求它們向前游去,不停頓地游去,不肯給他們一點覓食或嬉鬧的機會。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點來,他也會像他的兒子一樣突然地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從而也會打消離開油麻地的主意。
    前行是純粹的。
    熟悉的樹木、村莊、橋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為杜小康眼中的遙遠之物。
    終于已經(jīng)不可能再有回頭的念頭了。杜雍和這才將船慢慢停下。
    已經(jīng)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偶然行過去一只船,那船上的人已是杜雍和杜小康從未見過的面孔了。
    鴨們不管,它們只要有水就行,水就是它們永遠的故鄉(xiāng)。它們開始覓食。覓食之后,忽然有了興致,就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因此,這叫聲既顯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奮。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占據(jù)他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么樣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東西,似乎更能撩逗一個少年的心思。他盤腿坐在船頭上,望著一片茫茫的水。
    四周只是草灘或凹地,已無一戶人家。
    黃昏,船艙里的小泥爐,飄起第一縷炊煙,它是這里的惟一的炊煙。它們在晚風(fēng)中向水面飄去,然后又貼著水面,慢慢飄去。當鍋中的飯已經(jīng)煮熟時,河水因曬了一天太陽而開始飄起炊煙一樣的熱氣。此時,熱氣與炊煙,就再也無法分得清楚了。
    月亮從河的東頭升上空中時,杜雍和父子倆已經(jīng)開始吃飯。
    鴨們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們才忽然覺得自己已成了無家的漂游者了。它們將主人的船團團圍住,惟恐自己與這只惟一的使它們感到還有依托的小船分開。它們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覺絕不讓主人操心的樣子。有時,它們會將頭從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還在船上,才又將頭重新插回翅膀里。
    父子倆都不想很快地去睡覺。
    杜小康想聽到聲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這不可能。
    等杜小康終于有了倦意,躺到船艙里的席子上。
    以后的幾天,都是這一天的重復(fù)。
    這一天,他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
    這才是真正的蘆蕩,是杜小康從未見過的蘆蕩。到達這里時,已是傍晚。當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他望著父親,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
    父親顯然也是有所慌張的。但他在兒子面前,必須顯得鎮(zhèn)靜。他告訴杜小康,蘆葦叢里有蘆雁的窩,明天,可以去撿蘆雁的蛋;有兔子,這里的兔子,毛色與蘆葦相似,即使它就在你眼前蹲著,你也未必能一眼發(fā)現(xiàn)它……
    吃完飯,杜小康才稍稍從恐慌中靜定下來。
    這里的氣味,倒是很好聞的。萬頃蘆葦,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時,空氣里滿是清香。蘆葦叢中還有一種不知名的香草,一縷一縷地摻雜在蘆葉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時地去用勁嗅著。
    水邊的蘆葉里,飛著無數(shù)螢火蟲。有時,它們幾十只幾百只地聚集在一起,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見一只水鳥正浮在水面上。
    但,這一切無論如何也不能完全驅(qū)除杜小康的恐慌。夜里睡覺時,他緊緊地挨著父親,并且遲遲不能入睡。
    第二天,父子倆登上蘆葦灘,找了一個合適的地方,用鐮刀割倒一大片蘆葦,然后將它們扎成把。忙了整整一天,給鴨們圍了一個鴨欄,也為他們自己搭了一個小窩棚。從此,他們將以這里為家,在這一帶蘆蕩放鴨,直到春天。
    二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父子倆也一天一天地感覺到,他們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
    與這種孤獨相比,杜小康退學(xué)后將自己關(guān)在紅門里面產(chǎn)生的那點孤獨,簡直就算不得什么了。他們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杜小康只能與父親說說話。奇怪的是,他和父親之間的對話,變得越來越單調(diào),越來越干巴巴的了。除了必要的對話,他們幾乎不知道再說些什么,而且,原先看來是必要的對話,也可以通過眼神或者干脆連眼神都不必給予,雙方就能明白一切。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
    杜小康開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直至夜里做夢看到母親,哇哇大哭起來,將父親驚醒。
    “我要回家……”
    杜雍和不再亂發(fā)脾氣。他覺得自己將這么小小年紀的一個孩子,就拉進他這樣一個計劃里,未免有點殘酷了。他覺得對不住兒子。但他除了用大手去撫慰兒子,也別無他法。他對杜小康說:“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樹還沒有發(fā)芽時就回家……”他甚至向兒子保證,“我要讓你讀書,無憂無慮地讀書……”
    后來,父子倆心里都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獨了。這樣反而好了。時間一久,再面對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再面對這一縷炊煙,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鴨子在這里長得飛快。很快就有了成年鴨子的樣子。當它們?nèi)扛≡谒嫔蠒r,居然已經(jīng)是一大片了。杜小康注定了要在這里接受磨難。而磨難他的,正是這些由他和父親精心照料而長得如此肥碩的鴨子。
    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一個惡劣的天氣。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天黑,河水也黑,蘆葦蕩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覺得風(fēng)也是黑的。臨近中午時,雷聲已如萬輛戰(zhàn)車從天邊滾動過來,過不一會,暴風(fēng)雨就歇斯底里地開始了,頓時,天昏地暗,仿佛世紀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風(fēng)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fēng)撅斷的咔嚓聲。
    鴨欄忽然被風(fēng)吹開了,等父子倆一起撲上去,企圖修復(fù)它時,一陣旋風(fēng),幾乎將鴨欄卷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聲“我的鴨子”,幾乎暈倒在地上。因為他看到,鴨群被分成了無數(shù)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杜小康忘記了父親,朝一股鴨子追去。這股鴨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們在轟隆隆的雷聲中,倉皇逃竄著。他緊緊地跟隨著它們。他不停地用手撥著眼前的蘆葦。即使這樣,臉還是又地被蘆葦葉割破了。他感到腳鉆心地疼痛。他顧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這是頭年的蘆葦舊茬兒戳破了他的腳。他一邊追,一邊呼喚著他的鴨子。然而這群平時很溫順的小東西,今天卻都瘋了一樣,只顧沒頭沒腦地亂竄。
    到暴風(fēng)雨將歇時,依然還有十幾只鴨沒被找回來。
    杜雍和望著兒子一臉的傷痕和烏得發(fā)紫的雙唇,說:“你進窩棚里歇一會,我去找。”
    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闭f完,就又走了。
    天黑了??帐只氐礁C棚的杜雍和沒有見到杜小康,他就大聲叫起來。但除了雨后的寂靜之外,沒有任何回應(yīng)。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尋找過去。
    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幾只鴨,但在蘆蕩里迷路了。一樣的蘆葦,一樣重重疊疊無邊無際。鴨們東鉆西鉆,不一會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見著天黑了。他停住了,大聲地呼喊著父親。就像父親聽不到他的回應(yīng)一樣,他也沒有聽到父親的回應(yīng)。
    杜小康突然感到累極了,將一些蘆葦踩倒,躺了下來。
    那十幾只受了驚的鴨,居然寸步不離地挨著主人蹲了下來。
    杜小康聞到了一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他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只鴨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來,但并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想哭。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個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長這么大,還從未見過藍成這樣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杜小康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里嚼著,望著異鄉(xiāng)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長大了,堅強了。
    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當時杜小康正在蘆葦上靜靜地躺著。不知是因為太困了,還是因為他又餓又累堅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沒有能夠?qū)⑺行选6庞汉捅称鹆似\浀膬鹤?,朝窩棚方向走去。杜小康的一只腳板底,還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親的腳印里,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后的那群鴨的羽毛上……
    鴨們也長大了,長成了真正的鴨。它們的羽毛開始變得鮮亮,并且變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潑進了。公鴨們變得更加漂亮,深淺不一樣的藍羽、紫羽,在陽光下猶如軟緞一樣閃閃發(fā)光。
    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開鴨欄,讓鴨們走到水中時,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顆白色的東西。他驚喜地跑過去撿起,然后朝窩棚大叫:“蛋!爸!鴨蛋!鴨下蛋了!”
    杜雍和從兒子手中接過還有點溫熱的蛋,嘴里不住地說:“下蛋了,下蛋了……”
    教案
    【教學(xué)目標】
    知識和技能:學(xué)會分析環(huán)境描寫對塑造人物的作用
    過程和方法:朗讀、品味。建設(shè)開放的課堂,教師與學(xué)生、學(xué)生與作品情感碰撞,平等的對話與合作交流,拓展師生生命成長的閱歷。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體會孤獨和成長
    【教學(xué)思路】
    理解文中孤獨的含義
    理清怎么走過孤獨旅途,邁向成長
    品味怎么用環(huán)境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重點、難點)
    【具體過程】
    一、導(dǎo)入:
    初一時我們學(xué)過一篇文章叫《爸爸的花兒落了》,英子在經(jīng)歷了父親的病逝后,迅速成長,文章后說: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成長(板書)常常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當然每個人的付出是不一樣的。英子的成長是用爸爸的死亡換來的,而今天我們看到的少年杜小康的成長是由什么換來的呢?(板書:孤獨)
    二、關(guān)于“孤獨”:
    我們同學(xué)平時有過孤獨的感覺嗎?請說一下曾經(jīng)感受過的孤獨吧。
    關(guān)于孤獨的話題,我們在上一篇文章《故鄉(xiāng)》中有過接觸。小說中的“我”感覺四周有看不見的高墻將我隔成孤身,這是由于人與人之間思想感情不相通所帶來的,哪怕是置身熱鬧的人群卻也無人可以交流的孤獨。
    那么今天我們的主人公杜小康的孤獨又是什么造成的呢?請同學(xué)在你對課文預(yù)習(xí)的基礎(chǔ)上,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雖然有父親相伴卻也無話可說環(huán)境單一、寂靜生活單調(diào))
    開頭第一段就告訴我們現(xiàn)在的杜小康是孤獨的:家境一落千丈(厚實)甚至到了失學(xué)的地步??催^整本小說的同學(xué)應(yīng)該還明白,杜小康在班級里是班長,成績是優(yōu)秀的,出了什么事都他能起到帶頭的作用,他自己也非常熱愛讀書。現(xiàn)在他失學(xué)在家,這種經(jīng)歷同伴都沒有,他跟誰去交流?他能不孤獨嗎?到選文結(jié)束,鴨子下蛋了,但他改變孤獨的狀態(tài)了嗎?因而這種孤獨感籠罩了全篇文章。所以題目叫:孤獨之旅(板書之旅)
    三、關(guān)于“旅程”
    關(guān)于孤獨的一段行程:這段行程走過了幾站路?除去首站和尾站,請同學(xué)依據(jù)時間或者地點的變化,說說這段旅程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
    (前行途中——剛到蘆蕩——日子過去——風(fēng)雨洗禮)
    四、咀嚼環(huán)境:
    風(fēng)雨之后,文中有一句形容杜小康當時感受的話,請找到劃出來。(突然長大了……)
    突然發(fā)生的背后總有一定的積淀的。這篇文章選自曹文軒的《草房子》。在我們選文的后續(xù)發(fā)展中,作者寫著這樣一段話:【幻燈顯示】
    根據(jù)我們的課文的細節(jié)描寫老師稍作修改:環(huán)境給予他的那美麗而殘酷的孤獨。
    下面讓我們按照旅程的四個階段,跟隨杜小康一起咀嚼咀嚼,環(huán)境給予他的孤獨到底是什么滋味。
    1、先要明白文中的環(huán)境主要指的是哪些:水、蘆蕩、鴨、暴風(fēng)雨
    2、來到第一站——前行途中:船行在水上,自然離不開對水的咀嚼。主要集中于水和鴨的描寫。先朗讀第13段。
    (13段:煙氣水汽的特點:在空氣中飄飄蕩蕩,無所依靠,風(fēng)一吹就散。我們就像看到杜小康的一顆心在那里飄蕩,找不到一個落腳點。前途渺茫,過去又不可及,我的未來在哪里?此外,這里的水的特點還應(yīng)對應(yīng)11段的一個詞——“茫?!?。辛棄疾說: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如今是杜小康見水,水茫茫,料這水見杜小康也應(yīng)是茫茫然。)
    帶著這樣一顆迷茫的心,夜晚降臨了。我們來讀一下這時的環(huán)境。(第15段)
    (晉桓溫。鴨子尚且都覺得自己是無家的漂游者了,人還怎么受得了?。。?BR>    (板書:不堪)(前行途中,我們從環(huán)境描寫里咀嚼出杜小康是不堪孤獨的,那杜小康咀嚼的這種孤獨的不堪,是什么滋味呢?我們找一個表示味道的詞來形容吧,想想哪一種味道進入口中是讓人的舌頭找不到北,根本不能忍受的?——麻)
    3、在不堪孤獨麻麻的滋味中,有一天他們終于到達了大蘆蕩。一到大蘆蕩一個環(huán)境馬上就出來了。
    (第21段:讀。分析“涌”:一個人能涌嗎?兩個人?形容數(shù)量多、氣勢強大。中國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自古就講究著一字而境界全出的文字雕琢?!爸庇康教爝叀保荷鷻C勃勃、無邊無際,似乎蘆葦鋪天蓋地而來,給人極大的心理壓力,“如萬重大山圍住”讓人會有窒息的感覺。所以杜小康自然而然——害怕了。)
    又是一個夜晚降臨了。朗讀24、25段。咀嚼這時的環(huán)境描寫。你讀了后,怎么想?我們?nèi)ツ抢锫稜I怎么樣?(純凈遼遠、寧靜空曠)景物這么美看來人物心情不錯了。
    (以樂景寫哀情,倍增其哀。上學(xué)期學(xué)過的杜甫《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反襯,足見杜小康害怕程度之深。這里有一個表現(xiàn)他害怕的動詞:“挨”。小時候害怕喝藥嗎?因為味道——苦。害怕孤獨的味道啊,怎一個苦字了得。)
    4、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環(huán)境有變化嗎?找到暴風(fēng)雨來臨前的環(huán)境描寫。習(xí)慣成自然了,既然無法改變,你再一味害怕有什么用呢?這是杜小康對孤獨是(面對)。面對環(huán)境后,環(huán)境會產(chǎn)生什么作用呢?如果我們把24.25兩段環(huán)境描寫放入到33、34段之間,我們會讀出什么味道來呢?朗讀33、24、25、34段。
    (杜小康的孤獨并未改變,只是面對孤獨的態(tài)度變了,于是景和人就不再格格不入,杜小康開始融入這篇景色之中。于是大蘆蕩本來的面目就走進了杜小康的心里:純凈遼遠,寧靜空曠。人走入了環(huán)境里面,心情也就容易被這環(huán)境同化,慢慢學(xué)會體會環(huán)境帶來的平和。)
    (但是這畢竟不是他主動去要求的孤獨,不然文章這里就可以寫杜小康覺得自己長大了堅強了。所以這是屬于他真正成長的前奏,那就如同未成熟的果子,咀嚼起來這是的孤獨定然是澀澀的。)我們咀嚼這時的環(huán)境描寫,已經(jīng)可以看出杜小康的變化了,這種變化好嗎?它意味著什么呢?
    5、暴風(fēng)雨終于來了。這場雨來得巧,來得妙,來的真是剛剛好。為什么好,為什么妙?(“忘記父親”“追去”和前文“緊緊挨著父親”形成對比,并靠自己的力量找回了鴨子。)
    所以杜小康覺得自己長大了,就是因為這場暴風(fēng)雨為他提供了一個成長的機會。在風(fēng)雨之后,有一處環(huán)境的描寫,47段,讀,咀嚼此時的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烘托雨后杜小康的心情就如天空一樣藍,如月亮一樣明。心境變得開朗明亮。(初悟孤獨)這是杜小康咀嚼著孤獨的滋味會是(酸、甜)(酸:注意:哭。放松、委屈等)
    可見,大自然雖然營造了無邊無際的孤獨,屢次把杜小康拋進困難的境地,卻也次在他面前展現(xiàn)出寧靜美好的魅力,使他在孤獨中日趨淡泊、沉靜,并漸漸除去了潛藏的浮躁,完成了蛻變,終于長大了。
    五、他不可能立即領(lǐng)悟,但他確實比油麻地的孩子們提前懂得了很多……
    他的成長是大蘆蕩給的嗎?——生活。大蘆蕩給予的美麗和殘酷就是生活給予的美麗殘酷。生活讓杜小康從不堪孤獨到害怕孤獨到面對孤獨并終從孤獨中收獲喜悅,這一步步走來他品味到了各種各樣的生活滋味,他終將懂得生活真實的面目不是家庭庇護下的優(yōu)越條件,那些雜陳的五味會披著各式外衣在成長的道路上粉墨登場。而他在大蘆蕩中咀嚼的孤獨就是成長的滋味。(板書:滋味)
    六、向杜小康一樣懂得善待成長道路上終會出現(xiàn)的孤獨。
    同學(xué)們成長道路上也必然會遇到孤獨的,說不定它已經(jīng)來了,只是你還沒有意識到。談到孤獨總是憂傷的,孤獨并不一定是讓人悲傷的,有時人就是需要孤獨。羅曼羅蘭說:“……”
    孤獨是有著強大力量的,請讓我們善待它。
    問題研究
    小說的題目是“孤獨之旅”,對杜小康這樣的孩子來說,“孤獨”的含義是什么?
    可以概括為以下兩點:
    1.杜小康因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學(xué)。離開同學(xué)、學(xué)校,對一個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和寂寞的。同齡人的互相幫助、支持、學(xué)習(xí)、借鑒,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失去一起長大的伙伴,也就等于失去成長道路上的朋友、依靠。不僅如此,離開小伙伴,也等于失去了充滿童真童趣的生活。
    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人群,等于失去了人文環(huán)境。人是社會化的動物,離開了社會,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質(zhì)之間的交流,在精神上會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種折磨。
    杜小康和父親一天一天地放鴨,倍感寂寞,而且連兩個人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少,“越來越單調(diào)”,“越來越干巴巴的了”。這看似一種默契的“省略”,其實是一種空虛、貧乏的生活的表現(xiàn),在這樣的生活里,人的精神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2.杜小康和父親離家去放鴨,來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一種恐懼。這樣的恐懼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對自然環(huán)境的恐懼,“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大自然的空闊與未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杜小康“遲遲不能入睡”;二是對前途的恐懼,去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么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與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