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勵志故事文字版

字號:


    故事是文學(xué)體裁的一種,側(cè)重于事件發(fā)展過程的描述,強(qiáng)調(diào)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下面是分享的古代名人勵志故事文字版。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
    民族英雄鄭成功四抗父母不肯投降的趣事廣為人知。他的父親鄭芝龍是一個賣國求榮的大漢*,南明之時,朝廷兵權(quán)操縱在他手里,清廷以閩粵總督的官職為誘餌,他就心有所動。一天他把兒子鄭成功找來,講了自己的心思。當(dāng)時才二十三歲的鄭成功不僅文武雙全,而且有一顆愛國忠心,他對父親的叛變行為十分震驚,他耐心地勸說父親;清廷一向,背信棄義,我們?nèi)缃竦靥幐=ㄓ须U可守,抗清地利人和,中興大明并非毫無希望;即使失敗,有史可法為榜樣,也要名垂青史。但鄭芝龍迷戀清廷的高官厚祿,執(zhí)意投降。鄭成功當(dāng)夜逃走,決心抗清到底。他在給父親的信中說:"從來父教子以忠,未聞父教子以貳。"
    鄭芝龍投降清廷了,然而家財沒有保住,妻子田川氏(鄭成功生母)被清兵*污,自縊身死。鄭芝龍有此國恨家仇而不思圖報,反而為了保全性命,在清廷的指使、配合下三次寫信勸兒子投降,都遭到嚴(yán)辭拒絕。
    第三次勸降時,鄭芝龍派鄭成功最喜歡的弟弟鄭渡,陪伺清廷的欽差大臣去勸降。這一次清廷出價更高,不但封公,而且答應(yīng)將福州、泉州、漳州、興化四府的土地?fù)芙o鄭成功管轄,鄭渡到廈門,一見哥哥就痛哭不已,懇求哥哥為了全家人的性命忍辱投降。鄭成功思念骨肉,心如刀絞,更覺得倘若投降清廷,就對不起天地良心,會成為民族罪人。于是他堅定地說;"我要的不是個人的富貴,一家的平安,而是大:明的天下,故國的山河。父親賣國求榮,致使隆武帝被俘遇害,幾十萬軍民流血犧牲,至今萬人唾罵!"他還勸弟弟到杭州祭掃岳墓,當(dāng)岳飛而不當(dāng)秦檜。后來,鄭成功進(jìn)軍臺灣,趕跑荷蘭侵略者,使臺灣回歸祖國。
    篇二
    西漢時,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單于派漢朝叛使、被單于封為丁靈王的衛(wèi)律前來誘降。衛(wèi)律說:"蘇先生,我從前背叛漢朝歸降匈奴,受到單于大恩,封我為丁靈王,擁有數(shù)萬奴隸,馬匹、牲畜漫山遍野。你今天投降了,明天也和我一樣富貴,若白白地流血犧牲,又有誰知道你呢!"蘇武怒斥道:"衛(wèi)律,你身為漢民,不顧恩義,叛國投敵,你雖然能得逞于一時,最終卻逃脫不了天地良心的審判。"
    衛(wèi)律見蘇武不屈服,只得向單于報告。單于見蘇武很有氣節(jié),十分欽佩,更想招降他。于是把蘇武囚禁在一個大地窖里,不給飲食,蘇武只得嚼雪止渴,用氈毛充饑。后來單于又將蘇武移到北海荒無人煙的地方,逼迫他牧羊。北海在今蘇聯(lián)境內(nèi)的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蘇武到了北海,匈奴停止了對他的食物供應(yīng),他只得覓野鼠掘草根充饑。在這荒漠上,除了叢生的野草,就是漫天的風(fēng)雪,終年見不到一個人影。蘇武抱著代表漢廷的旄節(jié)牧羊,無論坐臥行走都拿著漢節(jié)。歲月一天天流逝,節(jié)桿上綴的三重旄牛尾都落盡了。
    十九年過去了,蘇武歷盡艱辛,終于回到自己的祖國。他出使還是壯年,及至歸國,頭發(fā)胡須全白了。歲月改變了他的容顏,卻改變不了他忠于祖國的赤子之心。
    篇三
    吳承恩其實從小在家鄉(xiāng)就小有名氣,他小時候勤奮好學(xué),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于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貼。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xiāng)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記》卻成書很晚。
    他生于一個有學(xué)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钡瓶疾焕?至中年才補(bǔ)上“歲貢生”,后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bǔ)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于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30歲后,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了,并且有了創(chuàng)作的打算。50歲左右,他寫了《西游記》的前十幾回,后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記》的創(chuàng)作。一生窮困的吳承恩,奮盡全力完成中外聞名的《西游記》后,帶著悲喜交加的心情,約于萬歷十年(82歲)離開了人世。
    據(jù)說吳承恩正式寫《西游記》已經(jīng)是72歲的高齡。各位年齡偏大,在學(xué)術(shù)、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慮來寫小說,說不定也寫成一代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