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兒童寓言故事(五篇)

字號:

寓言故事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兒童寓言故事》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小學二年級兒童寓言故事篇一
    影子的故事:
    早晨,太陽公公慢慢的從東方升起。小樹旁邊出現(xiàn)了一個長長的影子。
    影子打了一個呵欠,又伸了伸懶腰,讓后又打量了四周,臉上露出了不高興的表情,對旁邊的小松樹說:“喂,小松樹,你怎么長得那么矮?你看我多高?。 毙∷蓸湮⑽⒁恍?,說:“你現(xiàn)在比我高,但你總不會這樣高?!庇白硬幌嘈诺暮吡艘宦?。
    微風涼爽的吹著大地,太陽慢慢升高了,這時影子慢慢的變矮了。他傷心地說:“這是怎么一回事???”小松樹回答道:“你的高和矮都是由太陽公公決定的,不信你去問問看?!薄笆菃??太陽公公?”影子抬起頭來看著太陽公公問?!笆堑?,孩子?!碧柟珜λf:“由于地球的轉動,我每天都在變化。我升高時你就會變矮,我降低時,你又會變高,只要你等到下午了,你就又會變高了?!?BR>    下午,影子果然又變高了。當他正高興的時候,忽然看見自己正在慢慢地消失,便急著大喊起來:“太陽公公,請您別走!”太陽公公擺擺手,笑呵呵地說:“孩子們,別擔心,明天早上我們還會見面的?!闭f完,太陽公公和影子都不見了。四周一點兒聲音都沒有,只有小松樹依然挺立。
    小學二年級兒童寓言故事篇二
    胖子和小不點學習:
    今天,我們去上課,老師教我們,一個小不點在認真聽。
    可一個胖子卻不認真聽,他看見小不點,就想打他一頓。下課的時候,胖子來找小不點,胖子對小不點說:“咱們倆比比拳頭”,小不點說:“比拳頭干嘛?還是比比學習吧!”,胖子上課就集中起來。
    這節(jié)課老師表揚了小不點,胖子想:“老師怎么沒表揚我?”,剛想到這里,老師就表揚胖子了,胖子感覺:“老師表揚我,我真高興,如果接著學習下去,不就更高興了嗎?”
    上課的時候,胖子都和小不點表現(xiàn)的一樣好,老師偷偷的對胖子的媽媽說:“胖子怎么換成別人了?跟我們班的小不點表現(xiàn)一樣好”,老師就想把胖子換成副隊長,小不點是正的。
    下課的時候,胖子非常感謝小不點,還請小不點到他家吃了好幾次飯呢。每天胖子都幫媽媽打掃衛(wèi)生,媽媽對胖子說:“你怎么換人了?”,胖子說:“我沒換呀,只是一個人幫得我而已”,媽媽生氣起來,說:“他是不是幫你學習?”,胖子說:“不是,只是教我怎樣做而已,要不然我怎么搶著幫你打掃衛(wèi)生呢?”
    胖子和小不點成為了一對好朋友,長大以后,他們成為全國學習第一第二的人,并且,他們去世以后,小不點獎300萬,胖子獎200萬,是獎給世界學習好的人。
    小學二年級兒童寓言故事篇三
    容身之道:
    一片茂密的森林里,棲息著許多種鳥類。鳥的鳴叫聲不絕于耳,有的叫聲悅耳動聽,有的叫聲婉轉悠揚,有的叫聲渾厚嘹亮……百鳥齊鳴,場面煞是壯觀。
    終于有一天,森林嫌棄這份嘈雜,便憤怒地趕走了絕大部分鳥兒,只留下了不善言辭的孔雀。過了一段時間,森林卻無法忍受這份寂寞,便又請回了叫聲凄涼的烏鴉。
    沒過幾天,森林仍覺得日子過于單調了,便又請回了叫聲歡快的喜鵲。沒過幾日,森林還是覺得林子里太過寂寥,于是,百靈鳥、畫眉、麻雀等鳥類又陸續(xù)地被請回到了森林,森林又恢復了往夕的熱鬧和生機。
    這次,森林不再覺得百鳥的鳴叫是一種嘈雜,并學會了欣賞百鳥的爭鳴,生活過得無比愉快。
    【人生感悟】包容和欣賞,才能讓自己和別人都暢享好日子。
    小學二年級兒童寓言故事篇四
    路是如何形成的:
    一頭小牛為了返回牧地需要穿過一片原始森林,由于這頭小牛做事缺乏理性,僅憑感覺在森林中獨自穿行,所以便踩出了一條蜿蜒曲折的小路。
    次日,狗經過這里,它也走了同樣的路。第三天,羊群的首領發(fā)現(xiàn)了這條小道,便也帶著它的同伴沿著此路穿過了森林。
    后來,人們陸陸續(xù)續(xù)地沿著這條路走。他們在走的過程中經常需要彎下腰,繞開一個又一個障礙物,于是他們紛紛抱怨,甚至咒罵。但是,他們只是發(fā)發(fā)牢騷,并沒有繞道而行。
    漸漸地,這條小路變成了山野當中的一條主要道路。許多年后,這條小路變成了村莊的大路,隨后成了城鎮(zhèn)的主干道。所有的人都抱怨交通擁堵,說這條路可能是糟糕的一條路。而其實,如果朝著其他的方向走,也許只需三十分鐘便可走出大山。
    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看起來復雜的事情,也許只要稍微換一個角度思考,或是換一個方向行進,曾經棘手的問題便會迎刃而解。有時候,我們缺少的不是跋涉的努力與堅持,而是適時的思考與總結。當然,還有為了改變而必需的勇氣與行動。
    哲理:思想決定行為,行為形成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小學二年級兒童寓言故事篇五
    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
    有一個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幾下。他繼續(xù)向前走,看見有人提著燈籠向他走過來,這時候旁邊有人說:"這個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見,卻每天晚上打著燈籠!"僧人被那個人的話吸引了,等那個打燈籠的人走過來的時候,他便上前問道:"你真的是盲人嗎?"那個人說:"是的,我從生下來就沒有見到過一絲光亮,對我來說白天和黑夜是一樣的。我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么樣的!"僧人更迷惑了,問道:"既然這樣你為什么還要打燈籠呢?是為了迷惑別人,不讓別人說你是盲人嗎?"盲人說:"不是的,我聽別人說,每到晚上,人們都變成了和我一樣的盲人,因為夜晚沒有燈光,所以我就晚上打著燈籠出來。"僧人感嘆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來你是為了別人!"盲人回答說:"不是,我為的是自己!"僧人更迷惑了,問道:"為什么呢?"盲人答道:"你剛才過來有沒有被人碰撞過?"僧人說"有呀,就在剛才,我被兩個人不留心碰到了。"盲人說:"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見,但我從來沒有被人碰到過。因為我的燈籠既為別人照了亮,也讓別人看到了我,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碰我了。
    "僧人頓悟,感到道:"我辛苦奔波就是為了找佛,其實佛就在我身邊??!"生活禪理:點燈照亮別人更照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