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復(fù)習(xí)重要知識點

字號:


    仰望天空時,什么都比你高,你會自卑;俯視大地時,什么都比你低,你會自負(fù);只有放寬視野,把天空和大地盡收眼底,才能在蒼穹泛土之間找到你真正的位置。無須自卑,不要自負(fù),堅持自信。高三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三地理復(fù)習(xí)重要知識點》,歡迎閱讀,祝愿天下所有的學(xué)子們都能取得的成績!
    高三地理復(fù)習(xí)重要知識點(一)
    1、地球的內(nèi)部圈層:地殼(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巖石圈范圍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之上)
    3、巖石成因分類:巖漿巖(噴出巖和侵入巖)、沉積巖(層理構(gòu)造、有化石)、變質(zhì)巖。
    4、地殼物質(zhì)回圈:巖漿冷卻凝固→巖漿巖-外力→沉積巖-變質(zhì)→變質(zhì)巖-熔化→巖漿
    5、地質(zhì)作用:①內(nèi)力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地震、變質(zhì)作用)
    ②外力作用(風(fēng)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jié)成巖)
    6、地質(zhì)構(gòu)造的類型:褶皺(背斜、向斜),斷層(上升巖塊-地壘、下沉巖塊-地塹)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蝕(在外力侵蝕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頂部受張力,容易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成為山嶺。
    8、地壘--廬山、泰山;地塹--東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質(zhì)構(gòu)造對人類生產(chǎn)活動的影響:背斜(儲油)、向斜(儲水)、大型工程選址,應(yīng)避開斷層
    10.外力作用與常見地貌:
    ①流水侵蝕——溝谷、峽谷、瀑布、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彎曲的河道--凹岸侵蝕,凸岸沉積(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積——山麓沖積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
    ③風(fēng)力侵蝕——風(fēng)蝕溝谷、風(fēng)蝕洼地、蘑菇石、風(fēng)蝕柱、風(fēng)蝕城堡等
    ④風(fēng)力沉積——沙丘、沙壟、沙漠邊緣的黃土堆、黃土高原。
    高三地理復(fù)習(xí)重要知識點(二)
    一、東亞:
    1、總括:(1)東部沿海:山地丘陵為主,平原狹小;
    (2)西部內(nèi)陸:高原山地為主;
    2、山脈:阿爾泰山(蒙古),昆侖山(中國),喜馬拉雅山(中國);
    3、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國);
    二、東南亞:
    1、總括:(1)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北高南低;
    (2)馬來群島:地形崎嶇,多火山地震;
    三、南亞:
    1、總括:(1)北:喜馬拉雅山南部;
    (2)中:兩大沖積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德干高原(亞洲的高原);
    2、山脈:西高止山(印度西部),東高止山(印度東部)
    四、中亞:
    1、總括:以丘陵平原為主;
    2、平原:里海沿岸平原(俄羅斯),圖蘭平原(烏茲別克斯坦);
    3、丘陵:哈薩克丘陵(哈薩克斯坦);
    五、西亞和北非:
    1、總括:以高原為主,平原狹小
    2、山脈: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爾及利亞),大高加索山脈(西亞,為亞洲和歐洲分界線),格羅斯山(西亞,伊朗);
    3、高原:伊朗高原(伊朗),美索不達(dá)米亞高原,
    4、平原:尼羅河盆地和三角洲;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總括:(1)以高原為主,東南向西北傾斜;
    (2)第二大熱帶雨林分布區(qū);
    2、山脈:東非大裂谷,乞力馬扎羅山(肯尼亞);
    3、盆地:剛果盆地(世界上的盆地);
    4、高原: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
    七、西歐:
    1、總括:(1)海岸線曲折多半島、島嶼、內(nèi)海;
    (2)以平原山地為主,南北分布,東西走向;
    (3)冰山地形分布:挪威峽灣海峽;
    2、山脈:斯堪的納維亞山,阿爾卑斯山;
    3、盆地:巴黎盆地;
    4、平原:西歐平原,波德平原
    八、歐洲東部和北亞:
    1、總括:地勢平坦,以平原高山為主,東高西低,南高北低;
    2、山脈:烏拉爾山(亞洲、歐洲分界線);
    3、平原: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
    4、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
    九、北美:
    1、總括:縱列分布,山脈與海平行;
    (1)東部:高原山區(qū);
    (2)中部:平原區(qū)(冬冷夏暖);
    (3)西部:高山區(qū);
    2、山脈: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
    3、高原:拉布拉多高原;
    十、拉丁美洲:
    1、總括:(1)北部:以高原為主;
    (2)西部以安第斯山為主;
    (3)東部以平原、高原為主(相間分布);
    2、山脈:安第斯山脈,迪勒拉山系;
    3、平原:奧里諾科平原,亞馬遜平原(世界第一大平原),普拉塔平原;
    4、高原:圭亞那高原,巴西高原(世界第一大高原),巴塔哥尼亞高原;
    十一、大洋洲:
    1、總括:(1)東部:山地(大分水嶺)大堡礁;
    (2)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亞盆地);
    (3)西部:低矮高原(占澳大利亞面積一半);
    十二、南極:
    1、總括:(1)冰雪高原(平均海拔:2350m);
    (2)90%大陸冰川;
    (3)淡水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