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抒寫送別的古詩詞

字號:

王昌齡發(fā)揚了六朝華美艷麗、精雕細琢的表現(xiàn)手法,繼承了其形式美。因此王昌齡被譽為是成功地用七言絕句寫宮詞的第一人。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下王昌齡抒寫送別的古詩詞,歡迎閱讀!
    王昌齡抒寫送別的古詩詞
    1、《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BR>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2、《送竇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熒熒望一舟。
    鄂渚輕帆須早發(fā),江邊明月為君留。
    3、《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4、《送郭司倉》
    映門淮水綠,留騎主人心。
    明月隨良掾,春潮夜夜深。
    5、《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將引掉。
    山為兩鄉(xiāng)別,月帶千里貌。
    羈譴同繒綸,僻幽聞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節(jié)知所效。
    6、《送李十五》
    怨別秦楚深,江中秋云起。
    天長杳無隔,月影在寒水。
    7、《送張四》
    楓林已愁暮,楚水復堪悲。
    別后冷山月,清猿無斷時。
    8、《送胡大》
    荊門不堪別,況乃瀟湘秋。
    何處遙望君,江邊明月樓。
    9、《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蟬,洛陽樹色鳴皋煙。
    送君歸去愁不盡,又惜空度涼風天。
    擴展閱讀:王昌齡的詩歌內(nèi)容
    王昌齡的七言絕句在內(nèi)容上可分三類,這三類都自有特色。而其中以邊塞詩第一、閨怨詩第二。
    第一類是沿用樂府舊題的邊塞詩。盛唐邊塞詩人歷來以高適、岑參為首。兩人又都擅長歌行長篇,高作昂揚奮激,岑作瑰麗雄奇。王昌齡卻另辟蹊徑,以短小的絕句形式,抒寫征人的種種情思,既有“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七首》之四)的壯志和“已報生擒吐谷渾”(《從軍行七首》之五)的勝利喜悅,也有沙漠風前、長城月下懷念親人的離愁,都寫得含蓄深沉、情景交融,配以格調(diào)的舒緩自然、音節(jié)的宛轉(zhuǎn)瀏亮,成為傳唱不衰的名作。
    第二類是抒寫宮女思婦怨情的閨怨詩和宮詞。王昌齡在《宮詞》、《閨怨》諸作中從另一方面表現(xiàn)了他刻畫封建制度下婦女內(nèi)心情感的高度藝術(shù)才能。從外表上看,宮廷生活是那么靜謐迷人:“西宮夜靜百花香”(《西宮春怨》)、“芙蓉不及美人妝”(《西宮秋怨》),但在綺麗的情景中,詩人卻細膩入微地摹寫了她們深刻的內(nèi)心痛苦,她們對幸福的憧憬,她們的失望,在失望之中仍交織著希望的復雜心理。這些作品文筆之龍麗,語言之凝煉,情韻之深刻,都使后來作者難于爭勝。
    第三類是送別詩。王昌齡的一生交游很廣,和許多文人、官吏、隱士和僧道都有來往,特別是在他兩次遭貶、長年謫居的情況下,他多么需要親友的慰藉和友情的溫暖。他也把自己忠貞深沉的友情,獻給了那些正直的知心朋友。他一生寫了四十多首送別詩,不落窠臼,不同凡響,他的送別詩,在表現(xiàn)手法上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一、用不同的藝術(shù)構(gòu)思,表現(xiàn)誠摯而深厚的友情。二、打破送別詩常規(guī),不重在寫當前的離別,卻著意在寫別后的情景。三、不寫傷離,而以慰別為“主意”四、無恭維、無應酬,以抒情、寫人見長。
    王昌齡是的邊塞詩人,并在后代以邊塞詩稱世。而王昌齡邊塞詩的藝術(shù)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方面:
    其一,王昌齡善于采用心理描寫,表現(xiàn)細膩多變的感情。王昌齡在詩中較早地抒寫征夫心靈的一位詩人,為宋詞對人物心理進行細膩刻劃打下了基礎(chǔ)。他或通過瞬間征夫的心理變化,描寫他們跳動的心曲;或通過營中的歌舞聲,對征夫的內(nèi)心痛苦進行抒寫;或者借助邊關(guān)的特有的生活場景,寫征夫內(nèi)心的憂愁;或者借戰(zhàn)爭,寫守邊將士捍衛(wèi)國家尊嚴的英雄氣概??梢哉f感情的抒發(fā)非常細膩、真實。
    其二,王昌齡詩情景妙合,意與境渾。王昌齡去過邊塞,真正看到了邊塞的大漠、雄關(guān)、孤城、長云、雪山、烽火、羌笛等景象,因而在他的邊塞詩中,組成了一幅非常壯美的自然景物的群體圖。這些意象的上面附著了邊塞將士的情與意,是特定環(huán)境中的特定物,即自然的物與將士的情兩相交觸,詩人還借助化無形為有形的藝術(shù)手法,構(gòu)成了王昌齡邊塞詩的情景妙合,意與境渾的藝術(shù)境界。他創(chuàng)造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其一,選擇某些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注入強烈的主觀情感,促使景與情水乳交融,真善美高度統(tǒng)一。其二,既采用賦體,描寫實景,又巧用直中含曲的方式,求得含蘊無窮的言外之意。其三,以苦心與孤詣,展開形象思維的翅膀,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體,使意境十分深蔚。
    其三,王昌齡詩內(nèi)容簡潔、明快、含蓄,具有很高的語言藝術(shù)成就。王昌齡的邊塞詩,非常講究語言的精煉,真正做到了言均意足,意蘊無窮?;蚝啙崱⒒蛎骺?、或含蓄,讓讀者回味無窮。另外,王昌齡在藝術(shù)上精益求精,對每一句都精心地加以處理,沒有閑筆,絕句的起句往往是驟響易徹,以雷鳴般的聲勢打開一個局面,如:“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大漠風塵日色昏”、“青海長云暗雪山”、“琵琶起舞換新聲”等等,都是單刀直入,開門見山,不過最妙的地方還不在于起句,而是在第三句。絕句一般的都要在第三句另辟新境,翻出新意,所以首二句要平緩些才便于翻上一層。王昌齡調(diào)既已高險,還能在第三句上就勢一振,把思想感情再深入一步,實在是需要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