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傳:《哀公六年》原文譯文

字號:


    《公羊傳》寫定于漢初,系用漢代通行的隸書書寫,它是今文經(jīng)學(xué)中富有理論色彩的代表性典籍。下面是分享的公羊傳:《哀公六年》原文譯文。歡迎閱讀參考!
    【原文】
    六年,春,城邾婁葭。
    晉趙鞅帥師伐鮮虞。
    吳伐陳。
    夏,齊國夏及高張來奔。
    叔還會吳于主且。
    秋,七月,庚寅,楚子軫卒。
    齊陽生入于齊。
    齊陳乞弒其君舍。弒而立者,不以當(dāng)國之辭言之,此其以當(dāng)國之辭言之何?為諼也。此其為諼奈何?景公謂陳乞曰:“吾欲立舍,何如?”陳乞曰:“所樂乎為君者,欲立之則立之。不欲立則不立。君如欲立乙,則臣請立之?!标柹^陳乞曰:“吾聞子蓋將不欲立我也?!标惼蛟唬骸胺蚯С酥鳎瑢U正而立不正,必殺正者。吾不立子者,所以生子者也。走矣。”與之玉節(jié)而走之。
    哀公景公死而舍立,陳乞使人迎陽生于諸其家。除景公之喪,諸大夫皆在朝,陳乞曰:“常之母,有魚寂之祭。愿諸大夫之化我?!敝T大夫皆曰:“諾?!庇谑墙灾惼蛑易j惼蛟唬骸拔嵊兴鶠榧?,請以示焉?!敝T大夫皆曰:“諾?!庇谑鞘沽κ颗e巨囊,而至于中霤。諸大夫見之皆色然而駭。開之則闖然公子陽生也。陳乞曰:“此君也已?!敝T大夫不得已皆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而君之爾,自是往弒舍。
    冬。仲孫何忌帥師伐邾婁。
    宋向巢帥師伐曹。
    【譯文】
    魯哀公六年,春季,魯國軍隊占領(lǐng)了邾婁國的葭這個地方。晉國大夫趙鞅率領(lǐng)軍隊攻打鮮虞國。
    吳國軍隊攻打陳國。
    夏季,齊國大夫國夏和高張?zhí)油龅紧攪鴣怼?BR>    魯國大夫叔還在柤這個地方會見吳國人。
    秋季,七月,庚寅這天,楚子軫死了。
    齊國公子陽生進(jìn)入齊國。
    齊國大夫陳乞弒殺了他的國君舍。弒殺了自己立的國君,按例,《春秋》對這種人是不用表示圖謀篡權(quán)的語言來說的。這里為什么用表示圖謀篡權(quán)的語言來說陳乞呢?因陳乞的行為欺詐。怎么說他的行為欺詐呢?齊景公臨死時對陳乞說:“我想立舍為太子,你認(rèn)為怎么樣?”陳乞說:“國君您高興怎樣就怎樣。如果想立舍為太子,就立他為太子;不想立他為太子,就不立他為太子。如果國君想立舍為太子,那么我就請求把他立為太子?!惫雨柹牭竭@情況后,就對陳乞說:“我聽說您大概不準(zhǔn)備立我為太子了?!标惼蛘f:“一個千乘大國的國君,如果準(zhǔn)備廢棄嫡長子而立非嫡長子為太子,一定要殺嫡長子,我不請求立你為太子的原因,是想救你一命,你趕快逃跑吧!”陳乞把玉的符節(jié)送給公子陽生后,送他逃亡國外。
    齊景公死后,舍立為國君。陳乞派人將公子陽生接來,安置在自己家中。當(dāng)除去齊景公喪禮的服裝后,齊國的大夫們都聚在朝廷上。陳乞?qū)Υ蠓騻冋f:“我兒子常的母親備有簡陋的祭品,希望各位大夫能到我家去品嘗。”各位大夫都說:“很好!”于是都到陳乞家來坐,陳乞說:“我做了一副鎧甲,想請大家看看。”大夫們都說:“可以!”于是陳乞命令大力士舉著一個大口袋,來到客廳的中央。各位大夫看見這么大的口袋,都大吃一驚??诖淮蜷_,一個頭伸出來,一看,是公子陽生。陳乞說:“這才是真正的國君??!”眾大夫始料不及,不得已慌忙后退,向北兩次跪拜磕頭,奉公子陽生為國君。并從陳乞家派人去弒殺國君舍。冬季,魯國大夫仲孫何忌率領(lǐng)軍隊攻打邾婁國。宋國左師向巢率領(lǐng)軍隊攻打曹國。
    擴(kuò)展閱讀:《公羊傳》簡介
    《公羊傳》亦稱《春秋公羊傳》、《公羊春秋》,是專門解釋《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訖年代與《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釋史十分簡略,而著重闡釋《春秋》所謂的“微言大義”,用問答的方式解經(jīng)?!豆騻鳌放c《春秋》起訖時間相同。相傳其作者為子夏的弟子,戰(zhàn)國時齊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說流傳,西漢景帝時,傳至玄孫公羊壽,由公羊壽與胡母生(子都)一起將《春秋公羊傳》著于竹帛。《公羊傳》有東漢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詁》、唐朝徐彥作《公羊傳疏》、清朝陳立撰《公羊義疏》。
    《公羊傳》的作者舊題是戰(zhàn)國時齊人公羊高,他受學(xué)于孔子弟子子夏,后來成為傳《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公羊傳》是春秋三傳之一即注釋《春秋》的書,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稱為“春秋三傳”。另有鄒氏、夾氏二家,早在漢朝即已失傳。《漢書·藝文志》,《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將春秋三傳的淵源說得很詳細(xì)。晉范寧評《春秋》三傳的特色說:“《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指多敘鬼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辯而裁,其失也俗。”
    《尚書》和《春秋》∶“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言為《尚書》,事為《春秋》?!边@是中國古代有記載的(甲骨文)最早的兩部書。
    《春秋》是記事的,后多散佚,僅留下經(jīng)孔子整理的魯國的《春秋》,漢代有重新編撰整理的“春秋三傳”,即《公羊傳》、《谷(榖)梁傳》、《左傳》。《春秋》和《左傳》是編年體史書。
    春秋經(jīng)文,言簡義深,如無注釋,則無法了解。注釋春秋的書,有左氏,公羊、谷(榖)梁三家,稱為春秋三傳。另有鄒氏夾氏二家,早在漢朝即已失傳。所以自漢至今,學(xué)者只藉三傳研讀春秋。
    《公羊春秋》作為家學(xué),最初只是口耳相傳,至公羊高的玄孫公羊壽(漢景帝時人)方與齊人胡毋生(《漢書》作胡母生,復(fù)姓胡毋,名子都,生是“先生”的意思)合作,將《春秋公羊傳》定稿“著于竹帛”。所以《公羊傳》的作者,班固《漢書·藝文志》籠統(tǒng)地稱之為“公羊子”,顏師古說是公羊高,《四庫全書總目》則署作漢公羊壽,說法不一。但比較起來把定稿人題為作者更合理一些。
    《公羊傳》的體裁特點,是經(jīng)傳合并,傳文逐句傳述《春秋》經(jīng)文的大義,與《左傳》以記載史實為主不同?!豆騻鳌肥墙裎慕?jīng)學(xué)的重要經(jīng)籍,歷代今文經(jīng)學(xué)家時常用它作為議論政治的工具。同時它還是研究先秦至漢間儒家思想的重要資料。
    后世注釋《公羊傳》的書籍主要有東漢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詁》、唐朝徐彥作《公羊傳疏》、清朝陳立撰《公羊義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