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綜合素養(yǎng)的一種體現(xiàn),它顯現(xiàn)出制作者對教育、教學、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對課堂教學的理解,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領悟。因此教師在設計課件時一定要吃透教學內(nèi)容,設計出符合教學的方案用于課件。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小學五年級語文課件:《嶗山道士》,歡迎閱讀與借鑒,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小學五年級語文課件篇一:《嶗山道士》
一、教材分析及教學策略
這是一篇拓展閱讀課文,是一篇借事說理的故事。所以,老師不宜細講,文章中蘊涵的道理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去悟出來,學生講出來比老師直接說出來好。同時,要避免上成了說理性的教育課。要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語文工具性和人讓文性的平衡。
二、教學過程
(一)整體把握課文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并劃出自己有觸動、有感覺的詞句。
2.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再快速的讀課文一篇
A.文章題目中的“嶗山道士”是指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B.“王七”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圍繞上面兩個問題討論時,老師雖然要引導學生圍繞正面價值觀去回答,但也應允許一些有不少很離譜的多元性的答案)
(二)感悟課文
1.“王七“來嶗山的目的是什么?他達到了么?為什么?
2.劃出讓你有感悟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或體會通過讀表現(xiàn)出來。(學生自由讀,老師巡視)
3.指名學生讀,學生評價,老師評價。
(三)課文拓展,回歸整體。
1.在我們?nèi)粘I钪杏羞@樣的人嗎?
2.誰來說說這則故事告訴你什么了?(避免說道理)
三、作業(yè)布置:
1.劃出課文中四四字詞,并自選3個造句。
2.把自己劃的句子讀一讀。
小學五年級語文課件篇二:《嶗山道士》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內(nèi)容,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能復述故事。
3.從故事中領悟,一個人只有不畏艱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機取巧的人,不可能學到真正的本領。
4.引導學生課外閱讀。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內(nèi)容,弄清文章線索。
[教學難點]
領悟其中的道理,在感悟中受到教育。
[課前準備]
讓學生事先了解蒲松齡、搜集有關《聊齋志異》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課
1、這節(jié)課老師帶來了一份奇特的禮物,快來猜猜是什么?
2、學生猜到后,送禮物。
3、說到書,我們的話題就多了,你喜歡讀那些方面的書?
4、出示《聊齋志異》,《嶗山道士》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感受它神奇夢幻般的文學魅力吧!板題、讀題、質(zhì)疑。
二、資料交流
1、資料交流會
拿出資料卡,匯報有關蒲松齡的資料。
2、讀過《聊齋志異》嗎?關于《聊齋志異》你了解到些什么?
匯總資料。(課件)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文,說說文章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敘述的?
3、試著畫出本文的情節(jié)曲線圖,指名上臺畫。
4、試著給各部分加上小標題。
(1)出示小標題要求,嘗試加小標題。(課件)
(2)完善情節(jié)曲線圖。
5、看著情節(jié)曲線圖,復述文章內(nèi)容。
6、小組合作學習。
(1)對課文把握的準確,才能復述的生動,這些都得益于細心地讀文,你還有疑問嗎?
(2)合作學習,出示學習要求。(課件)
(3)匯總解疑。
三、古文、今文對照學習。
1、蒲松齡真乃大家也,“鬼狐成性格,笑罵皆文章。”讓我們再次感受《聊齋志異》那神奇夢幻般的文學魅力。出示古文。
2、師范讀,生思:這一段是文中的那一部分?
3、男女生分讀古文、今文。
四、總結拓展
1、讀了王七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啟發(fā)了?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2、把寫下的條子貼在黑板上。
五、激發(fā)讀書興趣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蒲松齡,知道了《聊齋志異》,老師希望同學們課后都去讀讀《聊齋志異》的其他故事,記住冰心老人家對我們的期望,“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BR> 板書設計:
嶗山道士
纏師教法
看師演法
上山學法、演法失敗
投機取巧、終就成空
不畏艱辛、才獲成功
小學五年級語文課件篇一:《嶗山道士》
一、教材分析及教學策略
這是一篇拓展閱讀課文,是一篇借事說理的故事。所以,老師不宜細講,文章中蘊涵的道理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去悟出來,學生講出來比老師直接說出來好。同時,要避免上成了說理性的教育課。要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語文工具性和人讓文性的平衡。
二、教學過程
(一)整體把握課文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并劃出自己有觸動、有感覺的詞句。
2.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再快速的讀課文一篇
A.文章題目中的“嶗山道士”是指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B.“王七”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圍繞上面兩個問題討論時,老師雖然要引導學生圍繞正面價值觀去回答,但也應允許一些有不少很離譜的多元性的答案)
(二)感悟課文
1.“王七“來嶗山的目的是什么?他達到了么?為什么?
2.劃出讓你有感悟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或體會通過讀表現(xiàn)出來。(學生自由讀,老師巡視)
3.指名學生讀,學生評價,老師評價。
(三)課文拓展,回歸整體。
1.在我們?nèi)粘I钪杏羞@樣的人嗎?
2.誰來說說這則故事告訴你什么了?(避免說道理)
三、作業(yè)布置:
1.劃出課文中四四字詞,并自選3個造句。
2.把自己劃的句子讀一讀。
小學五年級語文課件篇二:《嶗山道士》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內(nèi)容,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能復述故事。
3.從故事中領悟,一個人只有不畏艱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機取巧的人,不可能學到真正的本領。
4.引導學生課外閱讀。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內(nèi)容,弄清文章線索。
[教學難點]
領悟其中的道理,在感悟中受到教育。
[課前準備]
讓學生事先了解蒲松齡、搜集有關《聊齋志異》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課
1、這節(jié)課老師帶來了一份奇特的禮物,快來猜猜是什么?
2、學生猜到后,送禮物。
3、說到書,我們的話題就多了,你喜歡讀那些方面的書?
4、出示《聊齋志異》,《嶗山道士》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感受它神奇夢幻般的文學魅力吧!板題、讀題、質(zhì)疑。
二、資料交流
1、資料交流會
拿出資料卡,匯報有關蒲松齡的資料。
2、讀過《聊齋志異》嗎?關于《聊齋志異》你了解到些什么?
匯總資料。(課件)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文,說說文章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敘述的?
3、試著畫出本文的情節(jié)曲線圖,指名上臺畫。
4、試著給各部分加上小標題。
(1)出示小標題要求,嘗試加小標題。(課件)
(2)完善情節(jié)曲線圖。
5、看著情節(jié)曲線圖,復述文章內(nèi)容。
6、小組合作學習。
(1)對課文把握的準確,才能復述的生動,這些都得益于細心地讀文,你還有疑問嗎?
(2)合作學習,出示學習要求。(課件)
(3)匯總解疑。
三、古文、今文對照學習。
1、蒲松齡真乃大家也,“鬼狐成性格,笑罵皆文章。”讓我們再次感受《聊齋志異》那神奇夢幻般的文學魅力。出示古文。
2、師范讀,生思:這一段是文中的那一部分?
3、男女生分讀古文、今文。
四、總結拓展
1、讀了王七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啟發(fā)了?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2、把寫下的條子貼在黑板上。
五、激發(fā)讀書興趣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蒲松齡,知道了《聊齋志異》,老師希望同學們課后都去讀讀《聊齋志異》的其他故事,記住冰心老人家對我們的期望,“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BR> 板書設計:
嶗山道士
纏師教法
看師演法
上山學法、演法失敗
投機取巧、終就成空
不畏艱辛、才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