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哲理故事文字版【五篇】

字號:


    世界總是千變?nèi)f化的,而我們恰好能從一些小小的故事之中,去感悟這個世界上的某些道理。下面是分享的精彩哲理故事文字版【五篇】。歡迎閱讀參考!
    精彩哲理故事文字版【篇一】
    有一個人想掛一張畫。他有釘子,但沒有錘子。鄰居有錘子。于是他決定到鄰居那兒去借錘子。
    就在這時候他起了疑心:要是鄰居不愿意把錘子借我,那怎么辦?昨天他對我只是漫不經(jīng)心地打招呼,也許他匆匆忙忙,也許這種匆忙是他裝出來的,其實他內(nèi)心對我是非常不滿的。什么事不滿呢?我又沒有做對不起他的事,是他自己在多心罷了。要是有人向我借工具,我立刻就借給他。而他為什么會不借呢?怎么能拒絕幫別人這么點兒忙呢?而他還自以為我依賴他,僅僅因為他有一個錘子!我受夠了。
    于是他迅速跑過去,按響門鈴。鄰居開門了,還沒來得及說聲“早安”,這個人就沖著他喊道:“留著你的錘子給自己用吧,你這個惡棍!”
    【大道理】消極的思想造成錯誤的行為,積極的心態(tài)可以避免一切不必要的麻煩和錯誤。
    精彩哲理故事文字版【篇二】
    莊子與弟子走到一座山腳下,看見一株大樹,枝繁葉茂,聳立在大溪旁。
    莊子問伐木者,這么高大的樹木,怎么沒人砍伐。伐木者似對此樹不屑一顧,道:“這何足為奇?此樹是一種不中用的木材。用來作舟船,則沉于水;用來作棺材,則很快腐爛;用來作器具,則容易毀壞;用來作門窗,則脂液不干;用來作柱子,則易受蟲蝕,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壽?!?BR>    聽了此話,莊子說:“樹不成材,方可免禍;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钡茏踊腥淮笪?,點頭不已。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活法,不同的標準下,有著不同的價值。有時候看似無用也是用。人不能總是用“利益”來作為的評判標準,天生萬物,各有不同,不單為取悅?cè)硕嬖凇?BR>    樹木彎曲,雖不能用,但是卻不能妨礙他自由自在的生長,這遠比成為棟梁更有用。
    就像教育孩子,雖然孩子不能成為社會棟梁,但是卻不妨礙他發(fā)展自己的興趣,他的成長本身就有價值。
    精彩哲理故事文字版【篇三】
    一天,小猴出去摘桃子,他走得非常匆忙,都忘記關(guān)門。
    一頭獅子經(jīng)過,看到這么美麗的房子,就先住了進去。過了一會兒,小猴回來了,他看到一頭獅子在自家沙發(fā)上休息,嚇得連忙跑到門外,大聲對獅子說:“這房子是我的,你趕緊離開這兒?!豹{子不理它,不講理地說:“現(xiàn)在我住進來,那么就是我的。”猴子在外面急得團團轉(zhuǎn)。突然它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對里面的獅子叫道:“既然你說這房子是你的,那么我們來比賽搬南瓜,誰最快到達終點,誰就是這房子的主人。”獅子想:“這么小的猴子,怎能比得過我?”就自信滿滿地說:“好,我接受挑戰(zhàn)?!?BR>    等他們準備好了的時候,天都快要黑了。獅子吃力地把南瓜扛在背上,不一會兒,就累得大汗淋漓,趴在地下。而猴子呢,把南瓜當皮球,不一會兒就滾到了終點,它十分輕松,一點兒也不覺得累。猴子毫無懸念地勝出了,獅子呢,垂頭喪氣,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
    猴子很聰明,奪回了自己的房子。獅子只能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己潮濕的洞穴。
    精彩哲理故事文字版【篇四】
    有這么一個故事:老族長帶領(lǐng)村民日夜兼程,要把鹽運送到某地換成過冬的大麥。有一天晚上,他們露宿于荒野,星空燦爛。長者依然用祖先世代傳下來的方法,取出三塊鹽投入篝火,占卜山間天氣的變化……大家都在等待長者的“天氣預(yù)報”:若聽到火中鹽塊發(fā)出“噼里啪啦”的聲響,那就是好天氣的預(yù)兆;若是毫無聲息,那就象征天氣即將變壞,風(fēng)雨隨時會來臨。
    長者神情嚴肅,因為鹽塊在火中毫無聲息。他認為不吉,主張?zhí)炝梁篑R上趕路。但族中另一位年輕人,認為“以鹽窺天”是迷信,反對匆忙啟程。第二天下午,果然天氣驟變,風(fēng)雪交加,堅持晚走的年輕人這才領(lǐng)悟到長者的睿智。其實,用今天的科學(xué)解釋,老族長也是對的,鹽塊在火中是否發(fā)出聲音,與空氣中的濕度相關(guān)。換句話說,當風(fēng)雨欲來,濕度高,鹽塊受潮,投入火中自然喑啞無聲。
    年輕人往往看不起老人的哲學(xué),片面地認為它們都是過時的、無用的。其實,一些人生理念如同海鹽,它再老,仍然是一種結(jié)晶,并且有海的記憶。
    精彩哲理故事文字版【篇五】
    山里的農(nóng)場住著祖孫倆。
    每天早晨,爺爺都會早早起來,在餐桌旁誦讀一本圣典。孫子也照樣學(xué)樣地在一旁模仿。
    一天孫子禁不住問道:“爺爺,我試著像您一樣誦讀這本圣典,可是我怎么也做不到全部讀懂,而且讀懂的那部分,合上書就忘個精光。您說讀這個有用嗎?”
    爺爺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轉(zhuǎn)身把煤炭從盛煤的籃子里放入火爐,他告訴孫子:“你把這籃子拿到河邊,給我?guī)б换@水回來?!?BR>    男孩照著爺爺?shù)姆愿雷隽耍墒窃谒郊抑?,水就從籃子里漏光了。爺爺見狀笑著說:“你下次應(yīng)該走快點?!闭f著,又讓孫子回到河邊,進行第二次的嘗試。
    這次男孩跑得很快,但是在他回家之前籃子還是再一次地漏空了。他上氣不接下氣地告訴爺爺竹籃是打不了水的,他想要個桶打水。
    老人說:“我要的不是一桶水,是一籃水。你還是沒盡力啊。”這次他來到門外,監(jiān)督男孩再一次嘗試。
    雖然知道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但是男孩還是想讓爺爺看見他已經(jīng)盡了全力。男孩把籃子深深地浸入河中,提起后拼命往家跑。但是跑到爺爺面前時,籃子依然沒水存下來。他喘著粗氣對老人說:“爺爺您看,一點用也沒有啊!”
    “你覺得沒用嗎?”老人說,“看看這籃子?!?BR>    男孩這才疑惑地看著籃子,突然意識到籃子跟他剛拿到手里的時候不一樣了——這不是那個盛過煤炭的臟籃子了,它已經(jīng)變得從里到外都干干凈凈。
    爺爺這才對男孩說:“孩子,你也許讀不懂或者記不住圣典里講的東西,但是在你誦讀它的時候,從內(nèi)心到外表都潛移默化地發(fā)生著改變。世上沒有無用功,竹籃打水也不空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