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雖然篇幅短小,但是有非常強的社會性和教育性。整理了相關(guān)內(nèi)容,快來看看吧!希望能幫助到你~更多相關(guān)訊息請關(guān)注!
幽默的兩歲兒童寓言故事篇一
古時候有個善于彈琴的樂師名叫瓠(hu)巴,據(jù)說在他彈琴的時候,鳥兒能踏著節(jié)拍飛舞,魚兒也會隨著韻律跳躍。鄭國的師文聽說了這件事后,十分向往,于是離家出走,來到魯國拜師襄為師。師襄手把手地教他調(diào)弦定音,可是他的手指十分僵硬,學了3年,竟彈不成一個樂章。師襄無法可想,只好說:"你太缺乏悟性,恐怕很難學會彈琴,你可以回家了。"
師文放下琴后,嘆了口氣,說:"我并不是不能調(diào)好弦、定準音,也不是不會彈奏完整的樂章。然而我所關(guān)注的并非只是調(diào)弦,我所向往的也不僅僅是音調(diào)節(jié)津。我的真正追求是想用琴聲來渲泄我內(nèi)心復雜而難以表達的情感啊,在我尚不能準確地把握情感,并且用琴聲與之相呼應的時候,我暫時還不敢放手去撥弄琴弦。因此,請老師再給我一些時日,看是否能有長進!"
果然,在過了一段時間以后,師文又去拜見他的老師師襄。師襄問:"你的琴現(xiàn)在彈得怎樣啦?"
師文胸有成竹地說:"稍微摸到了一點門道,請讓我試彈一曲吧。"
于是,師文開始撥弄琴弦。他首先奏響了屬于金音的商弦,使之發(fā)出代表8月的南呂樂律,只覺琴聲挾著涼爽的秋風拂面,似乎草木都要成熟結(jié)果了。
面對這金黃收獲的秋色,他又撥動了屬于木音的角弦,使之發(fā)出代表2月的夾鐘樂律,隨之又好像有溫暖的春風在耳畔回蕩,頓時引來花紅柳綠,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
接著,師文奏響了屬于水音的羽弦,使之發(fā)出代表11月的黃鐘樂律,不一會兒,竟使人感到霜雪交加,江河封凍,一派肅殺景象如在眼前。
再往下,他叩響了屬于火音的征(zhi)弦,使之發(fā)出代表5月的蕤(rui)賓樂律,又使人仿佛見到了驕陽似火,堅冰消釋。
在樂曲將終之際,師文又奏響了五音之首的宮弦,使之與商、角、征、羽四弦產(chǎn)生和鳴,頓時在四周便有南風輕拂,祥云繚繞,恰似甘露從天而降,清泉于地噴涌。
這時,早已聽得如癡如醉的師襄忍不住雙手撫胸,興奮異常,當面稱贊師文說:"你的琴真是演奏得太美妙了!即使是晉國的師曠彈奏的清角之曲,齊國的鄒衍吹奏的律管之音,也無法與你這令人著迷的琴聲相媲美呀!他們?nèi)绻軄泶说?,我想他們一定會帶上自己的琴瑟管簫,跟在你的后面當學生哩!"
故事說明:學習任何技藝,都不能滿足于表面上的簡單操作,而要像師文那樣花氣力,下苦功,深究其理,矢志不渝,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達到得心應手的自由境界,從而取得常人難及的業(yè)績。
幽默的兩歲兒童寓言故事篇二
春秋時期,在現(xiàn)在河南省境內(nèi)有一個小國叫"宋"。宋國大夫戴不勝比較開明,很關(guān)心國事,很想讓宋國國君多理朝政,就是不知道該怎樣勸說宋王才好。戴不勝知道孟子很有見識,很佩服孟子,也很想向孟子請教。有一次孟子到宋國旅行,戴不勝大夫很恭敬地接待了孟子,向孟子請教說:"您是很有學問的人。請您告訴我,怎樣才能勸說一個國家的國君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來管理自己的國家,多為國家辦些好事呢?"
孟子想了一會兒,微笑著不緊不慢地說道:"這話看怎么說,比如說,有位楚國大夫很想讓自己的兒子學說齊國話,您看是請齊國人教他好呢,還是請楚國人教他好呢?"戴不勝亦笑著回答說:"那當然是請齊國人教他好啊!"孟子笑了一下,接著說;"即使請來一個齊國人教他,并且很耐心地教他說齊國話,然而他周圍的人覺得很希奇,整天來干擾他,吵吵鬧鬧難得安靜,到了這種情形之下,哪怕用鞭子來抽打他,逼迫他學齊國話,他仍然是學不會的。如果把他帶引到齊國去,并且住在齊國都城最有名、最繁華的街巷里,住下來學講齊國話。幾年以后,他的齊國話學會了,講得很好了,到那時再要他說楚國話,假若也用鞭子天天抽打他,要他說楚國話,那也是很困難的了。"
聽了孟子一席話以后,戴不勝終于明白過來:在宋國,國王周圍的大夫少有好人,在太多的壞大夫的讒言欺騙下,也難怪宋國國君會變得無道啊!
故事啟示:不可忽視客觀環(huán)境、周圍風氣對人的影響。
幽默的兩歲兒童寓言故事篇三
甘蠅是古時候的一位射箭能手。他只要一拉弓射箭,將箭射向野獸,野獸就應聲而倒;將箭射向天空飛翔著的飛鳥,飛鳥就會頃刻間從空中墜落下來。只要看到過甘蠅射箭的人,沒有哪一個不稱贊他是射箭能手,真是箭無虛發(fā),百發(fā)百中。甘蠅的學生叫飛衛(wèi),他跟著甘蠅學射箭非常刻苦,幾年以后,飛衛(wèi)射箭的本領(lǐng)趕上了他的老師甘蠅,真是出高徒。后來,又有一個名叫紀昌的人,來拜飛衛(wèi)為師,跟著飛衛(wèi)學射箭。
飛衛(wèi)收下紀昌作徒弟后,對紀昌學習射箭可真叫嚴啦!剛開始學射箭時,飛衛(wèi)對紀昌說:"你是真的要跟我學射箭嗎?要知道不下苦工夫是學不到真本領(lǐng)的。"紀昌表示:只要能學會射箭,我不怕吃苦,愿聽老師指教。于是,飛衛(wèi)很嚴肅地對紀昌說:"你要先學會不眨眼,做到了不眨眼后才可以談得上學射箭。"
紀昌為了學會射箭,回到家里,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織布機下面,兩眼一眨不眨地直盯著他妻子織布時不停地踩動著的踏腳板。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心里想著飛衛(wèi)老師對他的要求和自己向飛衛(wèi)表示過的決心。要想學到真功夫,成為一名箭無虛發(fā)的神箭手,就要堅持不懈地刻苦練習。這樣堅持練了兩年,從不間斷;即使錐子的尖端刺到了眼眶邊,他的雙眼也一眨不眨。紀昌于是整理行裝,離別妻子到飛衛(wèi)那里去了。飛衛(wèi)聽完紀昌的匯報后卻對紀昌說:"還沒有學到家哩。要學好射箭,你還必須練好眼力才行,要練到看小的東西像看到大的一樣,看隱約模糊的東西像明顯的東西一樣。你還要繼續(xù)練,練到了那個時候,你再來告訴我。"
紀昌又一次回到家里,選一根最細的牦牛尾巴上的毛,一端系上一個小虱子,另一端懸掛在自家的窗口上,兩眼注視著吊在窗口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粗?,看著,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10天不到,那虱子似乎漸漸地變大了。紀昌仍然堅持不懈地刻苦練習。他繼續(xù)看著,看著,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三年過去了,眼中看著那個系在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又漸漸地變大了,大得仿佛像車輪一樣大小了。紀昌再看其他的東西,簡直全都變大了,大得竟像是巨大的山丘了。于是,紀昌馬上找來用北方生長的牛角所裝飾的強弓,用出產(chǎn)在北方的蓬竹所造的利箭,左手拿起弓,右手搭上箭,目不轉(zhuǎn)睛地瞄準那仿佛車輪大小的虱子,將箭射過去,箭頭恰好從虱子的中心穿過,而懸掛虱子的牦牛毛卻沒有被射斷。這時,紀昌才深深體會到要學到真實本領(lǐng)非下苦功夫不可。他便把這一成績告訴飛衛(wèi)。
飛衛(wèi)聽了很為紀昌高興,甚至高興得跳了起來,并還用手拍著胸脯,走過去向紀昌表示祝賀說:"你成功了。對射箭的奧妙,你已經(jīng)掌握了啊!"
故事啟示:要學好本領(lǐng),必須苦練基本功,必須持之以恒。只有堅持不懈地練習,才能精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