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四字成語故事精選六篇

字號:

成語是語言中的精華,是歷史的產(chǎn)物,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下面是分享的簡短四字成語故事精選六篇。歡迎閱讀參考!
    簡短四字成語故事精選一:【老馬識途】
    戰(zhàn)國時期,齊桓公發(fā)兵攻打無終國。齊軍勝利回到時,因為不熟悉地形,走進了一個峽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謀的齊國軍師管仲對齊桓公說:“老馬識途,無終國的馬很多是從山戎弄來的,不如挑選幾匹無終國的老馬,讓它們在前邊走,興許能夠找到出去的路。”
    齊桓公雖然將信將疑,但又沒有別的辦法,就同意試一試。于是管仲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在前邊走,大隊人馬跟在后頭。幾匹老馬不慌不忙地走著,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先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謀。
    從此,“老馬識途”也成為一句廣為流傳的成語。比喻有經(jīng)驗,能帶領(lǐng)新手工作。
    簡短四字成語故事精選二:【天道酬勤】
    沒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給予了天分,勤奮將天分變?yōu)樘觳拧?BR>    曾國藩是中國歷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復(fù)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后撈點好處??墒堑劝〉龋褪遣灰娝X,還是翻來復(fù)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么書?”然后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勤能補拙是良訓(xùn),一分辛苦一分才?!蹦琴\的記憶力真好,聽過幾遍的文章都能背下來,而且很勇敢,見別人不睡覺居然可以跳出來“大怒”,教訓(xùn)曾先生之后,還要背書,揚長而去。但是遺憾的是,他名不見經(jīng)傳,曾先生后來啟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說這位賊人與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賦沒有加上勤奮,變得不知所終。
    “天道酬勤”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上天偏愛于勤奮的人們,付出的努力一定會有所回報,也說明了機遇和靈感往往只光顧有準(zhǔn)備的頭腦,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指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是指古今中外所稱道的多勞多得。
    出處:出自《論語》的“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謝、厚報的意思“勤”即勤奮、敬業(yè)的意思,就是說“天意厚報那些勤勞、勤奮的人”。
    簡短四字成語故事精選三:【按兵不動】
    春秋末期,諸侯爭霸,弱肉強食,位于晉國東部的一個弱小國家——衛(wèi)國,長期以來受著強大晉國的壓迫,苦不堪言。這個時候衛(wèi)國的國君——衛(wèi)靈公,毅然投靠了與晉國同樣強大的齊國,締約結(jié)盟。這種做法令當(dāng)時晉國的執(zhí)政卿趙鞅十分惱怒,集結(jié)大軍準(zhǔn)備討伐衛(wèi)國,大軍出發(fā)前,趙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衛(wèi)國,暗中調(diào)查衛(wèi)國內(nèi)部的情況,并約好在一個月后回來報告,可是,一個月,兩個月很快過去了,史默仍舊沒有消息,趙鞅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意外情況,晉國內(nèi)部也開始議論紛紛,史默已經(jīng)被衛(wèi)國殺害,不可能再回來了。況且衛(wèi)國只不過是一個弱小的國家,不如干脆出兵,一舉擊破,趙鞅否定了這種說法,他認(rèn)為衛(wèi)國之所以敢背叛晉國投靠齊國,一定已經(jīng)做好了十分充分的準(zhǔn)備,貿(mào)然進攻,會使晉國損失巨大,所以在史默控聽消息回來之前,決不能草率采取行動。就這樣等了半年之久,史默終于回來了。趙鞅問他:“為什么耽擱這么長的時間呢。史默答道,經(jīng)過六個月的觀察,衛(wèi)靈公很有才干,國內(nèi)賢臣很多,人民擁戴,舉國上下團結(jié)一心。如果我們要依靠武力使衛(wèi)國屈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的。經(jīng)過這半年來,還是尋找不到衛(wèi)國的弱點,所以我只好回來了。趙鞅聽后,同意史默的看法,暫時打消了攻打衛(wèi)國的念頭,按兵不動,等待時機。
    簡短四字成語故事精選四:【拋磚引玉】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小有名氣的詩人,名叫趙嘏(ɡǔ)。他的詩寫得很有特色,連的大詩人杜牧也十分欣賞。因為趙嘏曾在一首詩中寫出“長笛一聲人倚樓”的佳句,所以他又被人稱為“趙倚樓”。
    當(dāng)時,在吳地有一個名叫常建的人,也很喜歡寫詩,對趙嘏十分仰慕。有一次,常建聽說趙嘏到蘇州來玩,便很想乘機得到趙嘏的詩句。他估計趙嘏一定要到當(dāng)?shù)氐拿麆凫`巖寺去游覽,就預(yù)先在靈巖寺的墻壁上題了兩句詩,希望以此引出趙嘏的詩句來。
    果然不出常建所料,趙嘏到蘇州不久,便來到了靈巖寺。當(dāng)他看到寺壁上題的兩句有頭無尾的詩時,一時興起,提起筆來,添上兩句,湊成一首完整的詩。這樣,常建的愿望就實現(xiàn)了。由于常建的前兩句詩不如趙嘏的后兩句詩好,所以人們便把常建的這種做法叫做“拋磚引玉”,意思是拋出一塊磚頭,引出一塊寶玉。
    后來,“拋磚引玉”逐漸成了人們熟知的成語,比喻用粗劣的東西換取珍貴的東西?,F(xiàn)在人們常常用“拋磚引玉”來表示謙虛,比喻自己的看法和文字十分粗淺,希望能引出別人的高見或佳作。
    簡短四字成語故事精選五:【驕兵必敗】
    漢朝時,軍隊經(jīng)常在周邊地區(qū)和匈奴國的軍隊發(fā)生戰(zhàn)爭。公元前68年,雙方又發(fā)生了一次戰(zhàn)爭,漢軍占領(lǐng)了車師國,匈奴于是派騎兵襲擊車師國。
    聽到這個消息,當(dāng)時的皇帝漢宣帝趕忙召集群臣商量對策。在群臣中有兩種意見:將軍趙充國主張攻打匈奴國,使他們不再騷擾車師國;而宰相魏相則不以為然,他對漢宣帝說:“近年來匈奴并沒有侵犯我們的邊境,我們邊境上的老百姓生活困難,怎能為了一個小小的車師國再去攻打匈奴呢?況且我們國內(nèi)還有許多事情要做,不但有天災(zāi)還有人禍。官吏需要治理,違法亂紀(jì)的事情也在增多?,F(xiàn)在擺在眼前的事情不是去攻打匈奴,而是整頓朝政,治理官吏,這才是大事?!苯又?,魏相又指出了攻打匈奴的后果:“如果我們出兵的話,即使是打了勝仗,也會后患無窮。因為如果仗著國家強大、人民眾多而出兵攻打別人,炫耀武力,這樣的軍隊就是驕橫的軍隊,而驕橫的軍隊一定會滅亡的。(原文是:‘恃國家之大,矜民人之眾,欲見威于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滅。’)我們漢朝的軍隊?wèi)?yīng)該做一支文明而威武的軍隊,而不是驕橫的軍隊啊!”漢宣帝認(rèn)為魏丞說的有道理,便采納了他的意見,沒有出兵去攻打匈奴。
    后來,人們便用“驕兵必敗”來比喻自負(fù)強大而輕敵的軍隊必會打敗仗。驕,驕橫;兵,軍隊。
    簡短四字成語故事精選六:【分庭抗禮】
    一天,孔子和學(xué)生們在樹林里休息。學(xué)生們讀書,孔子彈琴。一條船停在附近的河岸邊,一位漁夫靜靜地聽孔子彈奏??鬃訌椡炅?,漁夫招手叫來孔子的學(xué)生子貢和子路,問了孔子的情況,又說了幾句寓意深刻的話,就轉(zhuǎn)身走了。
    子貢把漁夫的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追上漁夫表示要虛心求教。于是,漁夫就和孔子暢談起人生的道理來??鬃又t卑地對漁夫說:“我愿意做您的學(xué)生,得到您的教誨。”漁夫沒有答應(yīng)他,獨自劃船走了。這時,顏淵把車子拉了過來,子路請孔子上車??墒强鬃尤匀淮舸舻赝鴿O夫遠去的方向,直到水波平靜下來,聽不見槳聲了,才登上車子。
    子路問孔子:“我為您駕車已經(jīng)很久了,不曾看見先生對人如此謙恭尊敬。就是天子和諸侯見到您,也是相對行禮,平等相待,您還帶有點自尊的神色呢。(原文是:‘由得為役久矣,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夫子猶有倨傲之容?!?但今天,那個漁夫漫不經(jīng)心地站著,而您卻彎腰弓背,先施禮后說話,是不是太過分了呢?”孔子便向他說明了如此謙卑的原因。
    “分庭伉禮”是說賓主相見,分別站在庭中兩邊,相對行禮,平等相待。伉,對等?,F(xiàn)在寫作“分庭抗禮”,用來比喻平起平坐,或表示互相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