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合的詩詞《莊居野行》譯文

字號:

姚合在任武功縣主簿后曾在農莊閑居一段時期,寫了一些反映農村情況的詩,較有社會意義。這首《莊居野行》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首。下面就和一起來欣賞下這首詩詞,歡迎閱讀!
    《莊居野行》
    客行野田間,比屋皆閉戶。借問屋中人,盡去作商賈。
    官家不稅商,稅農服作苦。居人盡東西,道路侵壟畝。
    采玉上山顛,探珠入水府。邊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古來一人耕,三人食猶饑。如今千萬家,無一把鋤犁。
    我倉常空虛,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譯文
    在田間行走,無意中發(fā)現(xiàn)村莊中的很多人家空無一人。向路過的村人打聽才知道,這些屋子里的人都外出做生意去了。
    官家不向商人征稅,偏偏征稅于勞役辛苦的農民。在這里居住的人,紛紛做生意謀出路去了,以致這里的土地無人耕種,任由行人往來,變成了道路。
    這些經商的人冒著生命危險上山采玉,下水求珠??蛇吔孔湟砸?,這些珠寶如同泥土,無法充饑御寒。
    古來一人耕種,三個人還吃不飽。現(xiàn)在成千上萬的人家,竟沒有一個人拿著犁鋤耕田。
    我們的糧倉已經空虛了好長一段時間,我們的田園已經完全荒蕪。上天不落下糧食,有什么辦法去養(yǎng)活眾多的老百姓呢?
    擴展閱讀:《莊居野行》賞析
    《莊居野行》詩歌對當時社會上存在的重商輕農的風氣進行了正本清源,對受侮辱受損害的農民表示了深厚的同情。由于唐朝政府重商輕農,導致農民都棄農經商,造成“如今千萬家,無一把鋤犁”的嚴重局面,因此作者大力呼吁,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視。此詩和劉駕的《反賈客樂》有異曲同工之妙,拓寬了唐詩創(chuàng)作的題材。
    詩人落筆便直敷詩人“野行”之其事,突現(xiàn)了農村“比屋皆閉戶”的蕭條荒涼的現(xiàn)實。接著,詩人便挖掘、剖析了農民“閉戶”從商的社會原因,說明農民被迫流離失所、漂泊四方的根本癥結,在于“官家不稅商,稅農服作苦”。接下去,詩人又展示了農民被迫采玉擷珠的苦辛和邊兵敲詐勒索農民的生活畫面,并從古今遙迢遼闊的時間領域上對“官家”逼農經商的昏庸舉動進行了鞭笞,從而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形勢動蕩的憂恨。結尾“上天不雨粟,何由活蒸黎”二句的憤怒質問,更寄寓了詩人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之情。
    此外,這首詩語言通俗,對仗工整。如“采玉上山顛,探珠入水府”等句是?!肮艁硪蝗烁?,三人食猶饑;如今千萬家,無一把鋤犁”等句,則對比鮮明,諷指深入。
    擴展閱讀:姚合的簡介
    姚合是中國唐代杰出詩人,字大凝,陜州(今河南陜縣)人,出自大名鼎鼎的吳興姚氏,唐代名相姚崇曾侄孫。元和十一年(816)進士,授武功主簿。歷任監(jiān)察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部郎中、給事中等職,終秘書少監(jiān)。世稱姚武功,其詩派稱武功體。姚合在當時詩名很盛,與賈島友善,詩亦相近,然較賈略平淺,世稱“姚賈”。擅長五律,以幽折清峭見長,善于摹寫自然景物及蕭條官況,時有佳句。但風格題材較單調,刻畫景物較瑣細。其詩曾為南宋永嘉四靈及江湖派詩人所師法。今傳《姚少監(jiān)詩集》10卷,另編有《極玄集》。
    姚合在當時詩名很盛,交游甚廣,與劉禹錫、李紳、張籍、王建、楊巨源、馬戴、李群玉等都有往來唱酬。明代胡震亨評論他的詩說:"洗濯既凈,挺拔欲高。得趣于浪仙之僻,而運以爽亮;取材于籍、建之淺,而媚以□芬。"殆兼同時數(shù)子,巧撮其長者。但體似尖小,味亦微□。故品局中駟耳。"(《唐音癸簽》)其詩對后世有一定影響,曾為南宋"永嘉四靈"(見"四靈體")及江湖派詩人所師法。
    今傳《姚少監(jiān)詩集》10卷,通行有明代汲古閣刻本及《四部叢刊》影印明鈔本。另編選有《極玄集》,收入《唐人選唐詩(十種)》。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