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趣的寓言故事三篇

字號:

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xùn)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情節(jié)高度凝練的故事中得到揭示。下面是分享的古代有趣的寓言故事三篇。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古代有趣的寓言故事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于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yán),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里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jié)拍顫動,我愿把我的絕技獻(xiàn)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jìn)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后,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拿優(yōu)厚的薪水和豐厚的賞賜,心里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么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i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rèn)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于是齊湣王發(fā)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xí),作好準(zhǔn)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知道命令后都積極練習(xí),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xué)無術(shù)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的辦法就是勤奮學(xué)習(xí),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lǐng),才能經(jīng)受得住一切考驗。
    【篇二】古代有趣的寓言故事
    有3位老人都擅長吹牛,平時與人談話,一般沒人吹得過他們??墒沁@一天,這3位會吹的老人卻碰到了一起。
    正巧,有一個過路人走來了,看到3位年紀(jì)大的人在一起,便上前詢問他們的年齡。過路人很有禮貌地問:"請問各位老丈今年高壽?"
    其中一位老人摸了摸滿頭白發(fā),說:"你問我的年紀(jì),我已記不清了,只記得我小時候,曾經(jīng)跟盤古在一起玩耍,我們的交情不淺,他還叫我哥哥哩。"
    過路人聽了嚇了一跳,心想,還真沒見過這般老壽星呢。
    另一位老人說:"問我的年紀(jì)有多大嗎?這么跟你說吧,大海的水每次變成桑田的時候,我就記下一個籌碼,不知有多少次了,反正這樣的籌碼我已經(jīng)放滿了10間屋子!"
    過路人一聽大為驚駭,今天可看見老神仙了,真是大開眼界。
    第三位老人說:"你們聽說過王母娘娘的仙桃嗎?那可是一萬年才熟的呀!可我吃的仙桃已經(jīng)無數(shù),我每吃一個仙桃,就把它的核丟到昆侖山下,而今那些丟掉的仙桃核,已經(jīng)堆積得和昆侖山一樣高了!"
    過路人這反而非常平靜,一點兒也不吃驚,他說:"原來是3個老牛皮精。"
    吹牛皮如果吹到了離奇的地步,又有什么意義呢?那種根本不存在的長壽與那些生命短促的蜉蝣(fuyou)、朝菌,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篇三】古代有趣的寓言故事
    從前,臨江地方有一個人愛好打獵。有,他進(jìn)山里去打獵,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駝鹿穴,老鹿可能是覓食去了,只剩下一只毛都還沒長齊的小鹿仔。這個人很是憐愛這頭小駝鹿,就將它抱起來,帶回家里去飼養(yǎng)。
    這人抱著小駝鹿剛一走進(jìn)家門,家里養(yǎng)的一群狗就一邊搖著尾巴一邊流著涎水跑過來,以為小駝鹿是主人帶給它們的食物,不顧小駝鹿還在主人懷里,躍躍欲試地伸出爪子去碰它。主人很生氣,大聲地呵斥它們:"畜牲,還不快滾開!"又踢了狗幾腳,它們這才悻悻地躲遠(yuǎn)了。
    這群狗如此對小駝鹿垂涎三尺,主人不禁很擔(dān)心小駝鹿會遭它們的毒手,于是就天天抱著小駝鹿到狗跟前去,讓狗慢慢熟悉它、親近它,讓它們之間建立起感情,到后來又把它們放在一塊兒玩耍,教狗要愛護(hù)小駝鹿,不準(zhǔn)去驚動它、騷擾它。
    這群狗明白主人的意思是要保護(hù)小駝鹿的安全,也就都按照主人的心意去做,聽從主人的安排,和小駝鹿很是親熱,也不再嚇唬它。小駝鹿慢慢地長大了,因為和狗處得久了,竟然忘記了狗是鹿的敵人,反而確信狗是自己的好朋友,成天和狗一塊兒互相舔舐,翻滾嬉戲,碰撞追逐,玩得十分開心,和狗也一天比一天親熱。而這群狗因為想討好主人,又怕主人的責(zé)罰,也就一直遷就小駝鹿,陪著它玩耍,但還是改不了它們的本性,常常暗地里瞧著小駝鹿,垂涎三尺。
    過了幾年,小駝鹿長成了大駝鹿。有它出門去,碰到別人家的一群狗,可高興了,以為遇到了好朋友,趕快跑過去和它們嬉戲。
    這群狗見這只駝鹿竟如此大膽,感到又奇怪又生氣,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沖上來又撕又咬,一會兒工夫就把駝鹿吃了個精光,血淋淋的尸骨就這樣被棄置在道路上。只可惜駝鹿到死也不明白一向和氣的狗為什么要吃它。
    自家的狗不敢碰駝鹿,是因為畏懼主人的威懾,并不是因為駝鹿本身有多厲害,而別家的狗沒有了這個威懾,自然就不買駝鹿的帳了。駝鹿不明白這一點,落得個可悲的下場。人如果借助外部力量獲得了地位和利益后,一定要謹(jǐn)慎從事,不要盲目高估了自己。智誨小偷
    東漢時期,有個叫作陳寔(shi)的人,是個飽學(xué)之士,品行端正、道德高潔,遠(yuǎn)鄉(xiāng)近鄰的人因此都非常敬重他。陳寔不僅自己自覺自律,對兒孫們的要求也相當(dāng)嚴(yán)格,常常抓住各種場合和機會教育他們,而且很注意方法,所以總能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有一年洪水泛濫,淹沒了大片村莊和良田,成千上萬的人無家可歸,到處逃荒。為此盜賊四處橫行,天下很不太平。
    一天夜里,有個小偷溜進(jìn)了陳寔家里。他剛準(zhǔn)備動手偷東西,忽然聽得幾聲咳嗽,不好,有人來了?;艁y間,小偷一時找不到妥善的藏身之處,急中生智,順著屋內(nèi)的柱子爬到大梁上伏下身子,大氣也不敢喘。
    陳寔提著燈從里屋出來拿點東西,偶然間一抬頭,瞥見了梁上的一片衣襟,他馬上心知家里進(jìn)了賊了。他一點都不驚慌,也不趕緊抓小偷,而是從容不迫地把晚輩們?nèi)冀衅饋?,將他們召集到外屋,然后十分?yán)肅地說道:
    "孩子們啊,品德高尚是我們?yōu)槿说母?,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應(yīng)該對自己高標(biāo)準(zhǔn)、嚴(yán)要求,不能夠因為任何借口而放縱自己、走上邪路。有些壞人,并不是一出娘胎就是天生的壞人,而是因為不能嚴(yán)格要求自己,慢慢地養(yǎng)成了不好的習(xí)慣,后來想改都改不過來了,這才淪為了壞人。比如我家梁上的那位君子,就是這種情況。我們可不能因為一時的貧困而丟掉志氣、自甘墮落啊!"
    聽了陳寔的一番教誨,梁上的小偷吃了一驚:原來自己早就被發(fā)現(xiàn)了。同時他又很為陳寔的話所感動:他不但沒抓自己反而耐心教育自己。小偷羞愧難當(dāng),就翻身爬下梁來,向陳寔磕頭請罪說:"您說得太好了,我錯了,以后再也不干這種勾當(dāng),求您寬恕我吧。"陳寔和藹地回答道:"看你的樣子,也并不像個壞人,也是被貧窮所逼的吧。以后要好好反省一下,要改還來得及。"說完,他又吩咐家人取來幾匹白絹送給小偷。小偷感激涕零,千恩萬謝地走了。
    從這以后,這一帶就幾乎再沒有偷盜之類的事情發(fā)生了。
    陳寔不失時機地給小偷和晚輩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德育課,也啟發(fā)了我們,做工作時方法不要太簡單粗暴,要分析事物的本質(zhì),對犯了錯誤的人立足于挽救,往往能夠收到比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