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名人讀書故事(三篇)

字號:

那些優(yōu)秀的故事,在吸引學生去了解其中發(fā)生的事情時,又往往能把一些具有深遠意義的道理教給學生,在學生心中樹立一個榜樣,樹立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慢慢的這些品質(zhì)會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影響力足以貫穿一生,所以,老師家長一定要注意在這方面對學生的熏陶。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名人讀書故事(三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小學二年級名人讀書故事篇一
    李四光是農(nóng)村中一位窮教書先生的兒子。
    他的祖父母更窮。他們是蒙古族,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在清朝光緒年間,沿途乞討,流落到湖北黃岡的回龍山旁。
    回龍山,蜿蜒起伏,氣象不凡。人們傳說回龍山原有九條龍蟄伏在這里,后來都乘著云雨回到龍宮去了,獨有那第九條小龍,舍不得這個地方,又返了回來,后來變成回龍山。它確實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李四光的祖父看到這個去處靠山有水,不愿再四處流浪,就帶著妻兒在一座破廟里住了下來。
    白天,他帶著兒子李卓侯上山砍柴打草,換點糧食、零錢養(yǎng)家活口。晚上,他帶著兒子在燈光下讀四書五經(jīng)。
    清朝的時候設有科舉考試。李卓候在父親的教誨下進府應考,倒也考上了一個秀才,只可借家中無錢無勢,因此也并沒有得到什么出路,只得在離家比較遠的另一座破廟里,設了一個館,靠著教幾個農(nóng)村的學生糊口。
    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就在這回龍山下的下張灣里誕生,因為他是父親李卓侯的第二個兒子,父親給他起名叫仲揆。
    六歲,小仲揆跟著一位名叫陳二爹的老先生發(fā)蒙了,他學習很用功,經(jīng)常受到陳二爹的夸獎。
    爸爸讓他這么早就讀書,也是抱著“早發(fā)蒙、早出息”的希望。家里雖然貧寒,但是,他交代給小仲揆的媽媽,家里寧可少吃點油,每天晚上也要給孩子們一盞燈油,讓他們可以在晚上讀點書。
    小學二年級名人讀書故事篇二
    女科學家林蘭英的家鄉(xiāng)在福建省莆田縣。在舊社會,女孩子上學很困難。
    當林蘭英上到小學三年級時,她的堂姐妹都紛紛退學,回家做家務事或外出當女工去了。媽媽也勸她:“一個女孩子家,念書有什么用?看你堂姐,都能納鞋掙錢了?!?BR>    女孩子讀書就真的沒有用?小蘭英心里又是生氣又是不平。她寫信給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傾吐了自己的心里話。爸爸的思想倒很開明,多次回信鼓勵女兒:“在外國,有出息的女孩子多著哪!好好念書吧,只要胸有大志,女孩子也能干大事!”
    小蘭英從此發(fā)憤學習,直到小學畢業(yè),年年成績都在前三名??蓩寢屖芊饨ㄋ枷胗绊?,說什么也不同意女兒上中學。蘭英對媽媽說:“中學里有規(guī)定,考第一名的學生不用交學費。我要爭取第一名!”媽媽又氣又急,賭氣說:“好!要是交錢就別去上學!”母女倆就這樣達成了協(xié)議。
    林蘭英懷著一團火跨進了莆田縣礪青中學的大門。剛進校時,男同學都瞧不起她,還有人譏諷道:“單獨的竹子扎不成排,毛丫頭念書長不了!”
    林蘭英睬也不睬,只是埋頭讀書。雖然,她每天都要干許多家務活,但上學從沒有遲到或早退過。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也總是按時完成。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學期結(jié)束的時候,林蘭英果真得了第一名。一直到初中畢業(yè),她每個學期都是第一。媽媽無可奈何,只好認輸了。
    小學二年級名人讀書故事篇三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里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墒沁€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BR>    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并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fā)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御不住深山的嚴寒??!”宋濂說:“娘,今不出發(fā)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BR>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里時,老師感動地稱贊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