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傳讀后感400字三篇

字號:

書是人類獲取知識的源泉,提高人們素質(zhì)的有效途徑,也是涵養(yǎng)靜氣的搖籃。讀書的妙處可謂無窮,書香更是浸人心脾,引人入境不能自拔。歡迎閱讀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托爾斯泰傳讀后感400字三篇”!更多相關(guān)訊息請關(guān)注!
    【篇一】
    在暑假的閑暇之余,我翻開了《托爾斯泰傳》,體會列夫·托爾斯泰的生活。
    托爾斯泰是十九世紀(jì)最偉大的作家。他的目光是那么特別,以至于他這種無法抵御的目光,讓別人根本不敢在他的面前撒謊。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夠活得非常長久,而且對死亡是那么畏懼。但是最終,他還是平靜的看待了死亡。但是,他卻對所有事物都冷淡了。托爾斯泰從五十歲開始一直到去世這段時間,他完全是為了生活的意義和對生活的悟解而生活的。他為了真理而進(jìn)行的斗爭不是為了拯救自己,而是為了拯救全人類!他為這一項任務(wù)付出了生命,這一切使他成為了英雄!
    托爾斯泰去世了,但是他與世界的關(guān)系繼續(xù)對人類產(chǎn)生著作用。他的作用憑著他的理智和愛心增強,而且會像一切生物那樣沒有停頓,也沒有終結(jié)地生長。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里感慨萬分。正如托爾斯泰所說:“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我認(rèn)為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生命的意義只是在于助長人生的愛?!蔽覀儜?yīng)該好好生活,每天都要活得有價值,不能只知道享受。我們要這樣過一天你或許會覺得很容易,但是過一生就不會那么簡單了。我們還應(yīng)該有愛,因為愛是可以包容一切的!
    所以,我們要向托爾斯泰學(xué)習(xí),做一個堅強、執(zhí)著,有愛心,對社會,對國家都有用的棟梁之才,就像托爾斯泰一樣!
    【篇二】
    看了《托爾斯泰傳》后,在我眼中原本是偉大而莊嚴(yán)的他變得更真實了,也變得更沉重了。也更能理解他所說的,“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我認(rèn)為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生命的意義只是在于助長人生的愛”。他有一雙最有雄辯力的眼睛。就像高爾基所形容的“托爾斯泰的眼睛里擁有上百雙眼睛”。也像茨威格所說的,“具有這種永遠(yuǎn)看到真實情況和永遠(yuǎn)清醒的眼睛的人,是不會幸福的”。
    在這里,我們不得不佩服茨威格,他那么認(rèn)真,那么準(zhǔn)確地給我們描述了一個真實的托爾斯泰,可以說茨威格的理解力和寫作的表現(xiàn)力也是驚人的。他本人也是一個語言的天才。
    “人只能單獨地接近上帝。”是不是說人要接近上帝就只能孤獨,那么人最真實的時候就是孤獨的時候了。這是不是也說明了人生的沉重了?
    我們大都想快樂地生活,但是很多時候,生活給我們的壓力太多了,或者說我們向生活索取得太多了??鞓返纳钔己芎唵?,索取的東西很少。
    看來越偉大的人越不快樂。因為他們思考得太多了,生活就變得復(fù)雜了。作為平凡人的我們,還是過我們平凡和簡單的生活吧??鞓肪驮谄椒仓?!快樂就是簡單!
    【篇三】
    今天我讀了《托爾斯泰傳》,讀完之后,深有感悟。
    托爾斯泰是俄 國作家。他在一八八五至一八八七年間,在巴黎印行了《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童年與少年》、《波利庫什卡》、《伊萬·伊里奇之死》。
    作者一開始就說,認(rèn)識托爾斯泰的日子,在他的精神上是永遠(yuǎn)不會消失的。托爾斯泰雖然容貌丑陋,即使他自己都感到傷心絕望,但他絕對真誠可靠,勇于盡責(zé),胸中燃燒著熱性之火和愛國之心。
    為了自己的祖國,甘愿奉獻(xiàn)出自己的生命。他做的這些決不是為了想出風(fēng)頭,他是愛國的。
    在文學(xué)上,他是一個巨匠,他想法獨特、大膽,精力充沛,永不放棄藝術(shù),從沒有中斷他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但是,他又是有對自己的貴族出身又無聊的驕傲和自大,回本能的反對大家的所承認(rèn)的一切判斷,對于一般潮流感到厭惡,對于人群表現(xiàn)猜疑,對于人類理性暗藏著輕蔑,他永遠(yuǎn)不相信別人的真誠。
    但是他偉大,因為他博愛,渴望得到真正幸福的愛情,同情群眾,從不以斗爭的態(tài)度對付他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對手,不是那種生存在藝術(shù)與智慧的寶座上的大師和天才。托爾斯泰誠實、倔強,是一個有著一顆純粹的基 督徒靈魂的英雄。
    在書中,羅曼·羅蘭曾這樣說過,他是俄羅斯最偉大的靈魂,百年前在大地上閃爍著的光芒,對于我們這一代而言,曾經(jīng)是照耀我們青春時代的對精妙的光彩。是的,在法蘭西,多少人認(rèn)為托爾斯泰不僅是一個受人愛戴的藝術(shù)家,還是一個朋友,最有好的朋友,在整個歐洲藝術(shù)中,也是的真正的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