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崔道融抒寫的詩詞名句

字號:

崔道融擅長作詩,與司空圖、方千結為詩友。存詩80首,皆為絕句。崔道融的詩作和羅隱一樣,流傳的不多。其風格或清新,或凝重,比較多樣。下面就和一起來欣賞下崔道融的詩詞名句,歡迎閱讀!
    1.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崔道融《梅花》
    2.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崔道融《梅花》
    3.澹澹長江水,悠悠遠客情?!薜廊凇都娜硕住?BR>    4.故園兄弟別來久,應到清明猶望歸?!薜廊凇逗晨椭杏袘选?BR>    5.江上聞鶯禁火時,百花開盡柳依依。——崔道融《寒食客中有懷》
    6.大家寒食夜,獨貯望鄉(xiāng)情?!薜廊凇逗骋埂?BR>    7.三月寒食時,日色濃于酒。——崔道融《春晚》
    8.寒食月明雨,落花香滿泥。——崔道融《春閨二首》
    擴展閱讀:崔道融的簡介
    崔道融,唐末詩人出生于江陵,以征辟為永嘉(今浙江省溫州市)令。累官至右補闕。后避居于閩,因號“東甌散人”。與司空圖為詩友,人稱江陵才子。工絕句。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齋集詩500首,輯為《申唐詩》3卷。另有《東浮集》9卷,當為入閩后所作。
    早年曾游歷陜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為右補闕,不久因避戰(zhàn)亂入閩。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齋集詩500首,輯為《申唐詩》3卷。另有《東浮集》9卷,當為入閩后所作。與司空圖、方干為詩友。《全唐詩》錄存其詩近八十首。
    其中一些作品較有社會意義,如《西施灘》否定"女人禍水"的傳統(tǒng)觀念,為西施鳴不平,詩曰:"宰?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田上》寫農民冒雨夜耕的辛勞。《寄人》、《寒食夜》等詩亦為佳作。
    擴展閱讀:崔道融的作品之西施灘
    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歷吳越兼并戰(zhàn)爭持續(xù)時間很長。公元前496年后,吳王姬光與越王勾踐戰(zhàn)于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被擊敗,受重傷而死。其子夫差繼位后,令人耳提面命,誓報父仇,終于大敗越兵,許越為屬國。后不聽伍子胥忠告,開鑿邗溝,從海上攻齊,捷于艾陵(今山東萊蕪東北);又在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大會諸侯,與晉爭盟之時,被越所襲。他被迫回師,向越請和。其后十年,越王勾踐大舉攻吳,圍姑蘇(今江蘇蘇州),他自殺而死,吳亡。夫差由有志的強者落到亡國殞身的下場,究其主觀原因,在于他一度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政治上腐敗昏庸,生活上奢侈*逸,組織上任人失宜,客觀原因則是越王勾踐利用了他的弱點,趁機勵精圖治,獎勵耕戰(zhàn),終于由弱者變成了強者。歷吳越戰(zhàn)爭局勢的變遷,蘊含有深刻的哲理意味,歷來為人所矚目。但是也有一些人把夫差的悲劇結局歸罪于其中了越王勾踐和范蠡的美人計,致使西施落得千載罵名。崔道融在《西施灘》這首詩中詠懷古跡,對“女人禍水”的傳統(tǒng)看法表示了大膽的懷疑,他認為承擔亡吳罪責的應該是佞臣宰嚭,而不應該讓西施充當吳國君臣的“替罪羊”。如果硬要責備西施這樣一個弱女子,那么,連浣江春水都要有不平之情的。羅隱在《西施》一詩中也認為:“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更進一步提出了令執(zhí)政者深思的問題。我們如果把《西施灘》與《西施》兩首詩聯相吟味,恐怕更能理解其中的義蘊?!段魇愤@首詩把導致吳國滅亡的責任全歸咎于佞臣伯嚭,而不遣責昏君夫差這亡國罪魁,則表現出作者的歷史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