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語錄》讀后感三篇

字號:

讀書不但可以滋潤讀者的心靈,充實讀者的精神世界,還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讀者面對生活的狀態(tài),多讀一些好的書籍吧,它會讓你受益終身。相信不久的以后你也會愛上讀書!以下“《姥姥語錄》讀后感三篇”由整理發(fā)布,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guān)訊息請關(guān)注!
    【篇一】
    今天,我讀了倪萍的《姥姥語錄》,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語言,書中的姥姥,不是遙不可及的偉人,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靈,她就是我們身邊可親可近的普通老人,但就是這樣的一個樸素老人,她就像一桿稱,讓我遇事在上面稱一稱,便明白了幾斤幾兩,讓我心中有數(shù)。
    這本書中,有一句話最讓我受益匪淺:‘眼要是吃不飽,人就想個傻子。’姥姥愛看花,用這種廉價的方式,陶冶了心靈。到了晚年雖然大字不識一個,但讓‘我’給她讀書,現(xiàn)在人們生活節(jié)奏加快,習(xí)慣了抬頭趕路的我們總會忘了停下腳步,低頭品味書中的智慧。姥姥不就是學(xué)無止境的模范嗎?
    這位老人有一個長壽秘方,常說‘糖稀越滾糖越厚,苦菜越洗水越少。’姥姥用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不正是我們要學(xué)習(xí)的嗎?
    有這樣的一個老人,好像一張刷不爆的銀行卡,告訴了我們無窮的人生道理,讓我品嘗了姥姥至始到終的善良,也慷慨地給我們一筆又一筆精神財富,讓我懂得了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讓我知道了工作就像是爬山,要想達(dá)到頂峰,不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我們以積極、自信的心態(tài)去面對,更需要我們擁有超常的毅力和忍耐力。
    讀完這本書,我懂得了人生要多讀書,學(xué)無止境;讓我明白了路漫漫而修遠(yuǎn),堅定了勇攀高峰的信念;讓我知道了保持自我,知足常樂,享受當(dāng)下美好生活的重要;聚集身邊的小幸福,品味生活的大快樂。
    【篇二】
    平凡的人也可以在這一生中悟出很多人生的道理,倪萍的姥姥就是如此。讀了姥姥語錄,發(fā)現(xiàn)平凡中暗藏著偉大與幸福。姥姥是一個擁有智慧的人,她說過許多富有哲理的話,即使這位姥姥沒有很多的文化,但是在倪萍從小到大的人生中,姥姥的話一直激勵著她,一直為倪萍指點迷津,改正著她的缺點:
    “愛越分越多,愛是個銀行,不怕花錢,就怕不存錢?!?BR>    “人生下來就得受苦,別埋怨,埋怨也是苦,不埋怨還是苦,你們文化人不是說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嗎?什么是甜?沒病沒災(zāi)是甜,不缺胳膊少腿是甜,不識字的人認(rèn)個字也是甜??!”
    “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著,這叫幫人;有一鍋米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guī)湍??!?BR>    這就是姥姥說的話,這就是姥姥的智慧,同樣打動我的還有倪萍的孝心。
    倪萍為了讓姥姥不閑著,自己想辦法讓姥姥有事做,就讓她剝瓜子,姥姥便感到很滿足,在姥姥的葬禮上,倪萍前所未有的平靜,更是打動我,其實她在內(nèi)心里是多么不想讓姥姥離她而去,多么痛姥姥的逝去。姥姥在北京住的那段日子,倪萍讓姥姥收集舊衣服,并給姥姥發(fā)工資,多么的用心,只是為了讓姥姥覺得不再那么空虛。
    古人曾說過: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讓我們珍惜身邊愛我們的人,做一個充滿智慧的人。
    【篇三】
    這是一本充滿愛和善的書,字里行間都是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包包子,撿麥穗,聊閑話……但卻在作者的筆下生動了起來,如果沒有對姥姥那份無微不至的愛,對生活的感觸深厚,怎么會寫出那么生動,那么活躍,那么活躍;更激活了心中對愛的理解,對孝的理解,對人和生命的理解。
    這本書啟發(fā)了我兩點:一是姥姥的智慧;而是作者的孝心。
    姥姥那些智慧的語言和比喻令我印象極為深刻,其中,就有這么一句:
    “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著,這叫幫人;有一鍋米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這叫別人幫你?!蔽乙婚_始對后半句很奇怪,給別人盛飯,怎么能叫別人幫你呢?后來想了想,正因為是有了前一句“有一鍋米自己吃不了”,這句話才能讓人想通,姥姥的智慧真是博大啊。
    作者為了能讓97歲的姥姥能有些事做,讓姥姥剝瓜子來掙錢,作者是想讓姥姥快樂地過完一輩子;為了能讓姥姥補(bǔ)補(bǔ)身體,補(bǔ)品從幾元一斤買到幾千一斤,為了能讓姥姥開心,作者真是費盡心思。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趁著家人還健在,只要讓長輩感到滿足,幸福,這即是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