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貢是明代詩人、文學家。邊貢以詩著稱于弘治、正德年間,與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并稱“弘治四杰”。下面就和一起來了解下明代詩人邊貢的詩句大全,歡迎閱讀!
1.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呚暋段缛沼^競渡》
2.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呚暋段缛沼^競渡》
3.漢江明月照歸人,萬里秋風一葉身?!呚暋吨刭泤菄e》
4.山城稀見菊,關(guān)樹不開云?!呚暋洞雾嵙魟e張西盤大參》
5.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自攀。——邊貢《嫦娥》
6.九秋三峽道,萬里一舟孤?!呚暋端驮篮啾鴤涓笆瘛?BR> 7.小臣曾讀三王紀,冬至由來始祭天?!呚暋队幥そ检朐俣Y先》
8.白帝城頭烽火急,黃牛峽里戰(zhàn)旗殷?!呚暋读魟e諸友聯(lián)句二首·其二》
9.天涯離袂惜秋分,客枕無端別夢勤?!呚暋端筒芩俊て湟弧?BR> 擴展閱讀:邊貢的簡介
邊貢(1476—1532年),字庭實,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因家居華泉附近,自號華泉子。明代詩人、文學家,“前七子”之一。與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齊名,時稱“四杰”。
邊貢出身于一個官僚世家,自幼受到傳統(tǒng)的儒學教育。弘治九年(1496年),進士及第,年僅20歲。少年登科,名動朝野。初授太常博士,遷兵科給事中。明六科給事中掌鈔發(fā)章疏,稽察違誤,職權(quán)頗重。邊貢任職期間,不避權(quán)貴,不計利害,上書彈劾貪冒軍功、卑怯無能的監(jiān)軍太監(jiān)和統(tǒng)兵將帥,上《言邊患封事疏》。當時監(jiān)軍太監(jiān)苗逵為皇帝所寵信,鎮(zhèn)軍統(tǒng)帥是宗室保國公朱暉和右都御史史琳。邊貢奏文疏直激切,聞者凜然,表現(xiàn)出他關(guān)心國事、直言敢諫的品格。
此間,文學家李夢陽任戶部主事。此后,何景明、徐禎卿及王九思、康海、王廷相也先后進士及第,在內(nèi)閣各部供職。邊貢與他們詩文往還,遂為詩友,世稱“前七子”。明自英宗之后,政治日趨腐敗,階級矛盾也日見深化。弘治以來,一些正直的朝臣想限制閹黨,改革朝政,以挽救明王朝的衰頹之勢。在文學上,則有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力圖改變萎弱的“臺閣體”統(tǒng)治文壇的局面,“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明史·文苑傳》),發(fā)起聲勢浩大的文學復古運動,天下學人翕然宗之。嘉靖間,李攀龍、王世貞等“后七子”與之相呼應,前揚后激,遂把這一運動推向高潮。經(jīng)過“前后七子”的努力,終于取代“臺閣體”而雄踞文壇。這一次文學復古運動,對于改變“臺閣體”萎弱文風,清除八股文窒息文藝創(chuàng)作的惡劣影響,有一定積極作用。然而由于其文學主張一味強調(diào)復古,便引導文學創(chuàng)作走上盲目尊古的道路,造成摹擬剽竊、追求形似的惡劣影響。邊貢附驥于李夢陽,其前期詩歌自然也具有同樣的錯誤傾向。集中摹擬之作,及祭陵諸詩,蓋為這一時期的作品。如四言古體摹擬《詩經(jīng)》,以及“集杜句”、“集江淹句”等,都是些古色古香的雜貨拌,毫無詩意可言,而于送別、游賞的詩作中則時見新意,有不少清麗雋秀之作。
擴展閱讀:邊貢的作品賞析
《午日觀競渡》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贈尚子》
意氣憑凌一當百,關(guān)西儒生五陵客。
少年學書復學劍,老大蹉跎雙鬢白。
門下諸生半賜麻,閨中小婦猶炊麥。
布衣東來謁天子,春日醉臥長安陌。
陌頭花絮夕紛紛,瓊閣如天隔紫云。
浩歌翩然卻歸去,眼底誰是平原君。
《望陵(二首)》
徙倚東峰下,西陵望郁然。
玄宮深瑀日,玉座迥浮煙。
風雨清明候,乾坤正德年。
攀龍無處所,空有淚潺湲。
憶在先朝日,曾沾侍從恩。
鸞輿歸寂寞,鳳質(zhì)儼生存。
夕日昏阡樹,春風長澗蘩。
祠官如可乞,長奉泰陵園。
《過壽陵故址(景帝臨馭時自建,尋毀之)》
玉體今何所,遺墟夕靄凝。
寶衣銷野磷,碧瓦蔓溝藤。
成戾崩年謚,恭仁葬后稱。
千秋同一毀,不獨漢唐陵。
《沙河》
放馬野田草,路回登古原。
雞鳴桑下屋,牛臥雨中村。
薄日浮山影,長橋下水痕。
煌煌中使出,束帛向陵園。
《次韻留別張西盤大參》
滿酌豈辭醉,未行先憶君。
山城稀見菊,關(guān)樹不開云。
地入河源渺,天連塞日曛。
那堪北來雁,偏向別時聞。
《泛湖》
此日秋風起,移舟向浦煙。
客心隨地遠,人語隔花傳。
古寺疏林外,孤亭落照前。
十年塵土夢,回首一茫然。
1.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呚暋段缛沼^競渡》
2.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呚暋段缛沼^競渡》
3.漢江明月照歸人,萬里秋風一葉身?!呚暋吨刭泤菄e》
4.山城稀見菊,關(guān)樹不開云?!呚暋洞雾嵙魟e張西盤大參》
5.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自攀。——邊貢《嫦娥》
6.九秋三峽道,萬里一舟孤?!呚暋端驮篮啾鴤涓笆瘛?BR> 7.小臣曾讀三王紀,冬至由來始祭天?!呚暋队幥そ检朐俣Y先》
8.白帝城頭烽火急,黃牛峽里戰(zhàn)旗殷?!呚暋读魟e諸友聯(lián)句二首·其二》
9.天涯離袂惜秋分,客枕無端別夢勤?!呚暋端筒芩俊て湟弧?BR> 擴展閱讀:邊貢的簡介
邊貢(1476—1532年),字庭實,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因家居華泉附近,自號華泉子。明代詩人、文學家,“前七子”之一。與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齊名,時稱“四杰”。
邊貢出身于一個官僚世家,自幼受到傳統(tǒng)的儒學教育。弘治九年(1496年),進士及第,年僅20歲。少年登科,名動朝野。初授太常博士,遷兵科給事中。明六科給事中掌鈔發(fā)章疏,稽察違誤,職權(quán)頗重。邊貢任職期間,不避權(quán)貴,不計利害,上書彈劾貪冒軍功、卑怯無能的監(jiān)軍太監(jiān)和統(tǒng)兵將帥,上《言邊患封事疏》。當時監(jiān)軍太監(jiān)苗逵為皇帝所寵信,鎮(zhèn)軍統(tǒng)帥是宗室保國公朱暉和右都御史史琳。邊貢奏文疏直激切,聞者凜然,表現(xiàn)出他關(guān)心國事、直言敢諫的品格。
此間,文學家李夢陽任戶部主事。此后,何景明、徐禎卿及王九思、康海、王廷相也先后進士及第,在內(nèi)閣各部供職。邊貢與他們詩文往還,遂為詩友,世稱“前七子”。明自英宗之后,政治日趨腐敗,階級矛盾也日見深化。弘治以來,一些正直的朝臣想限制閹黨,改革朝政,以挽救明王朝的衰頹之勢。在文學上,則有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力圖改變萎弱的“臺閣體”統(tǒng)治文壇的局面,“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明史·文苑傳》),發(fā)起聲勢浩大的文學復古運動,天下學人翕然宗之。嘉靖間,李攀龍、王世貞等“后七子”與之相呼應,前揚后激,遂把這一運動推向高潮。經(jīng)過“前后七子”的努力,終于取代“臺閣體”而雄踞文壇。這一次文學復古運動,對于改變“臺閣體”萎弱文風,清除八股文窒息文藝創(chuàng)作的惡劣影響,有一定積極作用。然而由于其文學主張一味強調(diào)復古,便引導文學創(chuàng)作走上盲目尊古的道路,造成摹擬剽竊、追求形似的惡劣影響。邊貢附驥于李夢陽,其前期詩歌自然也具有同樣的錯誤傾向。集中摹擬之作,及祭陵諸詩,蓋為這一時期的作品。如四言古體摹擬《詩經(jīng)》,以及“集杜句”、“集江淹句”等,都是些古色古香的雜貨拌,毫無詩意可言,而于送別、游賞的詩作中則時見新意,有不少清麗雋秀之作。
擴展閱讀:邊貢的作品賞析
《午日觀競渡》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贈尚子》
意氣憑凌一當百,關(guān)西儒生五陵客。
少年學書復學劍,老大蹉跎雙鬢白。
門下諸生半賜麻,閨中小婦猶炊麥。
布衣東來謁天子,春日醉臥長安陌。
陌頭花絮夕紛紛,瓊閣如天隔紫云。
浩歌翩然卻歸去,眼底誰是平原君。
《望陵(二首)》
徙倚東峰下,西陵望郁然。
玄宮深瑀日,玉座迥浮煙。
風雨清明候,乾坤正德年。
攀龍無處所,空有淚潺湲。
憶在先朝日,曾沾侍從恩。
鸞輿歸寂寞,鳳質(zhì)儼生存。
夕日昏阡樹,春風長澗蘩。
祠官如可乞,長奉泰陵園。
《過壽陵故址(景帝臨馭時自建,尋毀之)》
玉體今何所,遺墟夕靄凝。
寶衣銷野磷,碧瓦蔓溝藤。
成戾崩年謚,恭仁葬后稱。
千秋同一毀,不獨漢唐陵。
《沙河》
放馬野田草,路回登古原。
雞鳴桑下屋,牛臥雨中村。
薄日浮山影,長橋下水痕。
煌煌中使出,束帛向陵園。
《次韻留別張西盤大參》
滿酌豈辭醉,未行先憶君。
山城稀見菊,關(guān)樹不開云。
地入河源渺,天連塞日曛。
那堪北來雁,偏向別時聞。
《泛湖》
此日秋風起,移舟向浦煙。
客心隨地遠,人語隔花傳。
古寺疏林外,孤亭落照前。
十年塵土夢,回首一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