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7日是立秋節(jié)氣,立秋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下有關(guān)于立秋節(jié)氣的古詩詞,歡迎閱讀!
【篇一】有關(guān)于立秋節(jié)氣的古詩詞
《秋日后》
唐·王建
住處近山常足雨,聞晴曝舊芳茵。立秋日后無多熱,漸覺生衣不著身。
《秋思》
唐·白居易
病眠夜少夢,閑立秋多思。寂寞馀雨晴,蕭條早寒至。鳥棲紅葉樹,月照青苔地。何況鏡中年,又過三十二。
《立秋喜雨》
宋·衛(wèi)宗武
天心本至仁,生意豈有息。粵從書夏五,甘霔絕點滴。涼風自西來,時送中夜?jié)?。田腹泯龜文,屋角掛龍骨。我稷與我黍,實穎而實栗。屢豐固難望,一飽或可必。豈惟曾孫庾,如坻亦如櫛。滯穗不斂穧,可續(xù)窮民食。但虞耗鼠雀,尤恐資螟螣。愿減漢民租,少裕東南力。
《立秋日呈夢錫》
宋·孔平仲
今日才立秋,涼風已蕭瑟。我不感時節(jié),念子行有日。憶初同赴官,相后惟一月。子先脫然去,我獨不得發(fā)。江邊舍未還,汴上生計足。古之仕為榮,今則富者福。子隨鴻鵠高,我戀升斗食。豈徒別離悲,更有長太息。
《立秋日書懷》
宋·王疇
一歲中分氣序平,夫何猶有感秋情。已饒健鶻凌空翮,肯作寒蜩抱樹聲。桐葉漸愁經(jīng)雨墜,桂枝還喜得風生。夜涼頻愜山居興,天澹銀河徹曉清。
《立秋夕作》
元·何中
但覺焦原苦,何當沛澤流。夕風微報響,古木暗藏秋。未事冥難測,閒心遠作愁。亂山高下碧,煙靄澹浮浮。
《七月旦立秋風雨夜寒》
元·張翥
練裯不解暖,已索絮衾眠。老疾日漸退,馀生天所憐。蝎行窗紙響,蛾撲燭花偏。喜見沽頭報,江南有到船。
【篇二】有關(guān)于立秋節(jié)氣的古詩詞
《立秋夜聽秋聲》
元·李延興
漠漠微云生曉陰,滿庭虛籟薄霜林。有聲元在無聲里,聽到無聲思轉(zhuǎn)深。
《立秋日旅懷為陳人體》
明·王世貞
冉冉彤云送火輪,脈脈銀漢寫金旻。曲里清商才入破,腕中團羽不成新。身如合浦初黃葉,心在江東欲紫莼。耐可辭鶯友,那能逐雁臣。
《立秋日》
明·王寵
南紀清秋殺氣遙,扶桑銅柱崒高標。風悲畫角關(guān)山迥,云去蒼梧畢斗搖。正憶郊迎虛玉輅,即愁邊守醉金貂。黃河白草蕭蕭去,胡馬千群出射雕。
《七夕立秋戲作古思邊》
明·鄧云霄
一葉飄殘暑,蛩聲喚晚愁。征人正南望,大火復西流。莫以邊城月,來窺乞巧樓。惟應牛與女,此夕不悲秋。
《立秋前二日游湖亭》
清·胤禛
放情幽興付漁蓑,瀟灑林亭樂太和。每踏芳叢尋古句,閑乘小艇泛清波。煙凝翠黛山疑霧,風蹙斜紋水似羅。深砌蛩鳴殘暑退,高梧蟬噪晚涼多。炎云漸斂秋將近,霽景才看夏欲過。靜聽菱歌音韻好,何須蕭鼓濟分河。
《玉樓春立秋》
清·葉紈紈
微云日暮庭花紫。一葉飄輕淡羅綺。扇驚長信泣佳人,山冷蒼梧悲帝子。樓前莫問相思字。深院螢飛照砧杵。西風燕去幾時歸,秋夢芙蓉江上水。
《立秋詩》
南北朝·周弘讓
茲辰戒流火,商飆早已驚。云天改夏色,木葉動秋聲。
《詠廿四氣詩立秋七月節(jié)》
唐·元稹
不期朱夏盡,涼吹暗迎秋。天漢成橋鵲,星娥會玉樓。寒聲喧耳外,白露滴林頭。
【篇一】有關(guān)于立秋節(jié)氣的古詩詞
《秋日后》
唐·王建
住處近山常足雨,聞晴曝舊芳茵。立秋日后無多熱,漸覺生衣不著身。
《秋思》
唐·白居易
病眠夜少夢,閑立秋多思。寂寞馀雨晴,蕭條早寒至。鳥棲紅葉樹,月照青苔地。何況鏡中年,又過三十二。
《立秋喜雨》
宋·衛(wèi)宗武
天心本至仁,生意豈有息。粵從書夏五,甘霔絕點滴。涼風自西來,時送中夜?jié)?。田腹泯龜文,屋角掛龍骨。我稷與我黍,實穎而實栗。屢豐固難望,一飽或可必。豈惟曾孫庾,如坻亦如櫛。滯穗不斂穧,可續(xù)窮民食。但虞耗鼠雀,尤恐資螟螣。愿減漢民租,少裕東南力。
《立秋日呈夢錫》
宋·孔平仲
今日才立秋,涼風已蕭瑟。我不感時節(jié),念子行有日。憶初同赴官,相后惟一月。子先脫然去,我獨不得發(fā)。江邊舍未還,汴上生計足。古之仕為榮,今則富者福。子隨鴻鵠高,我戀升斗食。豈徒別離悲,更有長太息。
《立秋日書懷》
宋·王疇
一歲中分氣序平,夫何猶有感秋情。已饒健鶻凌空翮,肯作寒蜩抱樹聲。桐葉漸愁經(jīng)雨墜,桂枝還喜得風生。夜涼頻愜山居興,天澹銀河徹曉清。
《立秋夕作》
元·何中
但覺焦原苦,何當沛澤流。夕風微報響,古木暗藏秋。未事冥難測,閒心遠作愁。亂山高下碧,煙靄澹浮浮。
《七月旦立秋風雨夜寒》
元·張翥
練裯不解暖,已索絮衾眠。老疾日漸退,馀生天所憐。蝎行窗紙響,蛾撲燭花偏。喜見沽頭報,江南有到船。
【篇二】有關(guān)于立秋節(jié)氣的古詩詞
《立秋夜聽秋聲》
元·李延興
漠漠微云生曉陰,滿庭虛籟薄霜林。有聲元在無聲里,聽到無聲思轉(zhuǎn)深。
《立秋日旅懷為陳人體》
明·王世貞
冉冉彤云送火輪,脈脈銀漢寫金旻。曲里清商才入破,腕中團羽不成新。身如合浦初黃葉,心在江東欲紫莼。耐可辭鶯友,那能逐雁臣。
《立秋日》
明·王寵
南紀清秋殺氣遙,扶桑銅柱崒高標。風悲畫角關(guān)山迥,云去蒼梧畢斗搖。正憶郊迎虛玉輅,即愁邊守醉金貂。黃河白草蕭蕭去,胡馬千群出射雕。
《七夕立秋戲作古思邊》
明·鄧云霄
一葉飄殘暑,蛩聲喚晚愁。征人正南望,大火復西流。莫以邊城月,來窺乞巧樓。惟應牛與女,此夕不悲秋。
《立秋前二日游湖亭》
清·胤禛
放情幽興付漁蓑,瀟灑林亭樂太和。每踏芳叢尋古句,閑乘小艇泛清波。煙凝翠黛山疑霧,風蹙斜紋水似羅。深砌蛩鳴殘暑退,高梧蟬噪晚涼多。炎云漸斂秋將近,霽景才看夏欲過。靜聽菱歌音韻好,何須蕭鼓濟分河。
《玉樓春立秋》
清·葉紈紈
微云日暮庭花紫。一葉飄輕淡羅綺。扇驚長信泣佳人,山冷蒼梧悲帝子。樓前莫問相思字。深院螢飛照砧杵。西風燕去幾時歸,秋夢芙蓉江上水。
《立秋詩》
南北朝·周弘讓
茲辰戒流火,商飆早已驚。云天改夏色,木葉動秋聲。
《詠廿四氣詩立秋七月節(jié)》
唐·元稹
不期朱夏盡,涼吹暗迎秋。天漢成橋鵲,星娥會玉樓。寒聲喧耳外,白露滴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