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美術教案精選3篇

字號:

“美術”這一名詞始見于歐洲17世紀,也有人認為正式出現(xiàn)于18世紀中葉。近代日本以漢字意譯,五四運動前后傳入中國,開始普遍應用。準備了以下內(nèi)容,供大家參考!
    下雨啦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利用色彩、粗細、疏密、節(jié)奏不同的點、線及細小的形狀、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情感性目標:嘗試體驗下雨給人與動物帶來的不同感受。
    能力性目標:鍛煉學生以動作、線條再現(xiàn)情景的能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回憶下雨的情景,感受人間親情、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
    教學難點:用色彩、粗細、疏密、節(jié)奏不同的點、線及細小的形狀、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不同的雨,表達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具準備:雨的詩歌、〈小雨沙沙〉歌曲磁帶、學生范作。
    教學過程:
    一、兒童歌曲〈小雨沙沙〉導入。
    學生跟著樂曲邊唱邊做動作(一年級音樂課已教過這首歌)
    二、引導學生討論歌曲里面下雨了種子會怎么樣?
    三、欣賞兒童詩歌《下雨了》,說說小動物們下雨了怎樣躲雨。
    師朗誦:
    下雨了!
    下雨了!下雨了!
    小螞蟻躲在大蘑菇下,
    它說,蘑菇就是他的傘。
    下雨了!下雨了!
    小青蛙躲在大荷葉下,
    它說,荷葉就是它的傘。
    下雨了!下雨了!
    小蟲躲在大樹下,
    它說,樹葉就是它的傘。
    下雨了!下雨了!
    小弟弟快過來,
    讓我為你撐起一把小傘。
    四、引導學生回憶下雨時的情景。(小組討論交流)
    1、自然界的變化。
    2、人怎樣躲雨。
    3、下雨給你帶來什么感受。
    五、雨中情景模仿表演。(個別學生上臺表演)
    六、欣賞一組表現(xiàn)雨中情景的畫。
    1、書本中的插圖。
    2、優(yōu)秀學生范畫。
    七、同桌討論怎樣畫雨中情景。
    八、集體交流。
    九、學生作業(yè)。(自選繪畫材料,運用多種方法表現(xiàn)。)
    十、作業(yè)展示、評比。
    十一、課堂小結。
    五彩的煙花
    教學目標:
    1、認識不同形狀的煙花,學習煙花的表現(xiàn)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啟發(fā)學生回憶煙花的形狀,學習煙花的表現(xiàn)方法。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導入新課
    1、春節(jié)過得愉快嗎?過春節(jié)時你開心的事是什么?
    2、過春節(jié)時哪些同學放煙花了?哪些同學看見別人放煙花了?哪些同學看見電視里放煙花了?
    三、講授新課:
    啟發(fā)學生回憶煙花的形狀
    1、你放(見)的煙花美嗎?它是什么形狀的?
    2、欣賞放煙花場景,激發(fā)學生興趣,認識不同形狀的煙花。
    3、煙花的表現(xiàn)方法
    1)教師示范集中不同形狀的煙花的表現(xiàn)方法。
    2)總結煙花的表現(xiàn)方法。(用大小不同的彩點直接點出煙花的形狀,由內(nèi)而外依次點出。一個煙花可以用同一種顏色表現(xiàn),也可以用多種顏色表現(xiàn)。
    3)找學生講講打算用什么工具來表現(xiàn)美麗的煙花。
    四、作業(yè)要求
    1、用彩色筆直接作畫,不必用黑色勾線。
    2、可以表現(xiàn)自己見過的煙花形狀,也可以自己設計煙花的形狀。
    3、可以多畫幾個煙花使畫面飽滿。
    4、構圖時可以以一種煙花為主,稍加幾個其它形狀的煙花,做到主次分明。
    5、適當添畫人物或場景,使畫面充實有情節(jié)。
    五、作業(yè)評析
    1、作業(yè)展示,學生選優(yōu)并說一說為什么?
    2、教師評析。
    評析標準:構圖飽滿,色彩鮮艷,煙花的形狀優(yōu)美多姿。
    六、課后拓展:用多種形式、材料表現(xiàn)煙花
    美麗的印紋
    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物品印紋嘗試實驗,引導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的習慣。
    2、利用敲印的表現(xiàn)手法,使學生對由于底面不平而產(chǎn)生印紋的美觀從而感受形式美感。
    3、學習操作方法,培養(yǎng)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學生是否能簡單地運用敲印的方法組織畫面。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課前準備:學生和教師一起收集自然界中表面粗糙、有凹凸的物件。
    2、課前教師收集一些運用拓印方法進行畫面肌理創(chuàng)作的作品。
    二、導入新課:
    教師事先準備好四個小組用的顏料:紅、黃、藍、綠。(分別用臉盆放著)找兩名學生穿著鞋子蘸上顏料后在地上鋪著的白紙上走,讓學生觀察紙上出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有的鞋印花紋清晰有的鞋印花紋不清晰?
    學生總結:因為鞋底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紋。
    三、講授新課:
    1、發(fā)展階段:
    讓學生用自己的小手蘸上顏料后敲印以及用各類擁有紋理的物品敲印,提醒學生仔細觀察、探究,從而找出產(chǎn)生紋理的原因。
    2、利用印紋制作畫面時要注意色彩的協(xié)調(diào)、疏密的安排(可以是沒有具體物象的)。
    3、利用紙片的重疊制作圖章時,先剪出圖形的外輪廓,再剪出圖形中所需的小部件,隨后粘貼,要注意紙片厚薄的變化(厚薄明顯的地方線條光滑而清晰),后注意圖案在圖章中要構圖飽滿,從而產(chǎn)生豐富的圖案形象。
    四、小組合作,教師指導。
    五、學生評價作品,小結。
    六、課后拓展:
    1、用印紋和彩紙剪貼來組織畫面,譬如:用葉脈敲印出草叢,配上彩紙剪貼的蝴蝶,可以產(chǎn)生另一種作品的效果。
    2、對印出的紋理進行聯(lián)想,看看能成為什么……然后再通過簡單的添加,完成作品的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