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大全

字號:

寓言具有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主題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下面是分享的簡短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大全。歡迎閱讀參考!
    簡短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篇一】
    晉國范某有個名叫子華的兒子,他在一群門客的擁戴下,成為遠近聞名且受晉王垂愛的人物。他雖不為官,其影響幾乎比三卿大夫還大。
    禾生和子伯是范家的上客。他們有一次外出在老農(nóng)商丘開家借宿,半夜談起子華在京城里名噪一時的作為。商丘開從窗外聽見后,眼前頓時閃過一線光明。既然范子華能把死的說話、窮的說富,干脆找他求個古祥。第二天,他用草袋裝著借來的干糧,進城去找子華。
    子華家的門客都是些富家子弟。他們衣著綢緞、舉止輕浮、出門車轎、目空一切。當商丘開這個又黑又瘦、衣冠不整的窮老頭走來時,他們都投以輕蔑的目光。商丘開沒見過大世面,說了聲來找子華就往里走。沒想到被門客拽住、又推又撞、肆意侮辱。但他毫無怒容,門客只好帶他去找子華。說明來意后,商丘開被暫時收留下來??墒情T客們?nèi)匀皇怪鞣N花樣戲弄他,直到招式用盡,興味索然。
    有一次,商丘開隨眾人登上一個高臺。不知是誰喊道:“如果有人能安然跳下去,賞他100斤黃金?!鄙糖痖_信以為真,搶先跳了下去。他身輕如燕,翩然著地,沒傷著一點身體。門客們知道這是偶然,并不驚奇。事過不久,有人指著小河深處說:“這水底有珍珠,誰拾到了歸誰?!鄙糖痖_又當是真。他潛入水底果然拾到了珍珠。此后,門客們再也不敢小看他;子華也給了他同別的門客一樣游樂、吃酒肉和穿綢緞的資格。
    有一天,范家起了火。子華說:“誰能搶救出錦緞,我將依數(shù)重賞?!鄙糖痖_毫無難色,在火中鉆出鉆進,安然無恙。范家的門客看傻了眼,連聲謝罪說:“您原來是個神人。就當我們是一群瞎子、聾子和蠢人,寬恕我們的過去吧!”商丘開說:“我不是神人。過去我聽說你們本領(lǐng)大,要富貴必須按你們的要求說一不二地去做?,F(xiàn)在才知道我是在你們的蒙騙下莽撞干成了那些冒險事?;叵肫饋恚嬗悬c后怕?!?BR>    從此以后,范家門客再不敢侵犯他人,見了乞丐、巫醫(yī)也作揖拱手,害怕真會遇到神人。
    這則寓言通過對商丘開在范子華家經(jīng)歷的描述,揭露了以子華和門客為代表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奢華、蠻橫、虛偽和無能;反映了商丘開雖然貧窮卑賤卻有著誠實和耐勞的品質(zhì)。
    簡短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篇二】
    毛遂在平原君門下已經(jīng)三年了,一直默默無聞,總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機會。
    一次,碰上秦國大舉進攻趙國,秦軍將趙國都城邯鄲團團圍住,情況十分危急,趙王只好派平原君趕緊出使楚國,向楚國求救。
    平原君到楚國去之前,召集他所有的門客商議,決定從這千余名門客中挑選出20名能文善武足智多謀的人隨同前往。他們挑來挑去最終只有19人合乎條件,還差一人卻怎么挑也總覺得不滿意。
    這時,只見毛遂主動站了出來說:“我愿隨平原君前往楚國,哪怕是湊個數(shù)!”
    平原君一看,是平常不曾注意的毛遂,便不大以為然,只是婉轉(zhuǎn)地說:“你到我門下已經(jīng)三年了,卻從未聽到有人在我面前稱贊過你,可見你并無什么過人之處。一個有才能的人在世上,就好像錐子裝在口袋里,錐尖子很快就會穿破口袋鉆出來,人們很快就能發(fā)現(xiàn)他。而你一直未能出頭露面顯示你的本事,我怎么能夠帶上沒有本事的人同我去楚國行使如此重大的使命呢?”
    毛遂并不生氣,他心平氣和地據(jù)理力爭說:“您說的并不全對。我之所以沒有像錐子從口袋里鉆出錐尖,是因為我從來就沒有像錐子一樣放進您的口袋里呀。如果早就將我這把錐子放進口袋,我敢說,我不僅是錐尖子鉆出口袋的問題,我會連整個錐子都像麥穗子一樣全部露出來?!?BR>    平原君覺得毛遂說得很有道理且氣度不凡,便答應毛遂作為自己的隨從,連夜趕往楚國。
    一到楚國,已是早晨。平原君立即拜見楚王,跟他商討出兵救趙的事情。可是這次商談很不順利,從早上一直談到了中午,還沒有一絲進展。面對這種情況,隨同前往的20個人中便有19個只知道干著急,在臺下直跺腳、搖頭、埋怨。唯有毛遂,眼看時間不等人,機會不可錯過,只見他一手提劍,大踏步跨到臺上,面對盛氣凌人的楚王,毛遂毫不膽怯。他兩眼逼視著楚王,慷慨陳詞,申明大義,他從趙楚兩國的關(guān)系談到這次救援趙國的意義,對楚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的凜然正氣使楚王驚嘆佩服;他對兩國利害關(guān)系的分析深深打動了楚王的心。通過毛遂的勸說,楚王終于被說服了,當天下午便與平原君締結(jié)盟約。很快,楚王派軍隊支援趙國,趙國于是解圍。
    事后,平原君深感愧疚地說:“毛遂原來真是了不起的人啊!他的三寸不爛之舌,真抵得過百萬大軍呀!可是以前我竟沒發(fā)現(xiàn)他。若不是毛先生挺身而出,我可要埋沒一個人才呢!”
    毛遂自薦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總是等著別人去推薦,只要有才干,不妨自己主動站出來,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簡短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篇三】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于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里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jié)拍顫動,我愿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饼R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后,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拿優(yōu)厚的薪水和豐厚的賞賜,心里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么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i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于是齊湣王發(fā)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知道命令后都積極練習,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shù)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lǐng),才能經(jīng)受得住一切考驗。
    簡短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篇四】
    唐代大詩人李白,幼年時便讀那些經(jīng)書、史書,那些書都十分深奧,他一時讀不懂,便覺枯燥無味,于是他丟下書,逃學出去玩。
    他一邊閑游閑逛,一邊東瞧西看。他看見一位老媽媽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著一很粗大的鐵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著,神情專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沒有察覺。
    李白不知道老媽媽在干什么,便好奇地問:“老媽媽,您這是在做什么呀?”
    “磨針。”老媽媽頭也沒抬,簡單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認真地磨著手里的鐵棒。
    “磨針?”李白覺得很不明白,老媽媽手里磨著的明明是一根粗鐵棒,怎么是針呢?李白忍不住又問:“老媽媽,針是非常非常細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鐵棒呀!”
    老媽媽邊磨邊說:“我正是要把這根鐵棒磨成細小的針?!?BR>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脫口又問道:“這么粗大的鐵棒能磨成針嗎?”
    這時候,老媽媽才抬起頭來,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說:“是的,鐵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針是很困難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總有一天,我會把它磨成針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棒也能磨成針呀!”
    幼年的李白是個悟性很高的孩子,他聽了老媽媽的話,一下子明白了許多,心想:“對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堅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讀書也是這樣,雖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堅持多讀,天天讀,總會讀懂的?!毕氲竭@里,李白深感慚愧,臉都發(fā)燒了。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書房,翻開原來讀不懂的書,繼續(xù)讀起來。
    簡短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篇五】
    有一個人到野地里去打柴,在經(jīng)過一片沼澤地的時候,意外地得到了一只麋鹿。他非常高興,但沒有立即把麋鹿帶回家去,而是找了棵樹,將麋鹿拴在那里,打算忙完了活計再去牽麋鹿。
    碰巧,有10多輛經(jīng)商的車子從這片沼澤地經(jīng)過。車上的人看見樹旁拴著一只麋鹿,周圍一個人也沒有。于是,他們走過去把麋鹿牽走了。沒走多遠,這些人覺得自己不勞而獲太不像話,就從車上拿了一條備在路上吃的干咸魚放在拴麋鹿的地方以作補償,然后心安理得地離開了這個地方。
    過了半晌,打柴的人來取他拴著的那頭麋鹿,可是樹旁的麋鹿不見了,卻有一條大干咸魚放在拴麋鹿的地方。他覺得太奇怪了??纯此闹?,不見一個人影。這一片沼澤地中也沒有人走的道路,這干咸魚是從哪里來的呢?就算是從附近湖塘中蹦出來的魚,那也應該是鮮魚呀!憑空冒出一條干咸魚來,它不是神又是什么呢?想到這里,這人恭恭敬敬地抱起干咸魚回家去了。
    回家后,打柴人把這事說給妻子和四鄰八舍的人聽了,他們都覺得很奇怪。很快,這件事便傳開了,而且被人們越說越神奇,竟然引來了許多前來祈禱的人。他們到沼澤地里的小樹邊求福消災,治病祛邪,有許多祈禱的人竟然也靈驗了。這樣一來,人們對這干咸魚是神的傳說深信不疑。大家湊錢為干咸魚建了一座祀廟,將干咸魚供奉在里面,在廟里設了多達幾十人的專職祝巫,并給干咸魚送了一個“鮑君神”的尊號(“鮑”就是“咸魚”的意思)。從此,“鮑君神”廟內(nèi)神帳高掛,鐘鼓齊鳴,香火不斷。祈禱的人絡繹不絕地從方圓幾百里內(nèi)外赴來朝圣。
    好幾年過去了,一天,一支經(jīng)商的車隊路過這里,當年放干咸魚的人也坐在車上。當他經(jīng)過廟前的時候,看了這熱鬧的場面和廟門高懸的“鮑君神”扁額,感到十分奇怪,便下車向人打聽原因。有人向他講了這座廟宇和“鮑君神”的來歷,他不禁大聲說道:“這是我的魚,是我?guī)啄昵坝H手拴在一棵樹上的,哪來的什么鮑君神呢!”他走進廟內(nèi),上前去將干咸魚取下,然后頭也不回地走了。廟里的祝巫和那些祈禱的人被弄得哭笑不得、十分尷尬。從此以后,再也無人來朝拜這個廟,漸漸地,廟的四周長滿了野草。又過了一些時候,這座廟也倒塌了。
    遇事不仔細想想,只憑主觀臆斷、人為地編造神話去盲目頂禮膜拜的做法,既無任何實效,又勞民傷財、愚昧可笑。
    簡短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篇六】
    田野里,大片大片的莊稼沐浴著陽光雨露,茁壯成長,一派勃勃生機。也許你看不出莊稼每天都在長,但它卻是實實在在地長高了起來。
    有一個宋國人靠種莊稼為生,天天都必須到地里去勞動。太陽當空的時候,沒個遮攔,宋國人頭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渾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濕,但他卻不得不頂著烈日躬著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時候,也沒有地方可躲避,宋國人只好冒著雨在田間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頭來,和著汗一起往下淌。
    就這樣日復一日,每當勞動了一天,宋國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動也不想動,連話也懶得說一句。宋國人覺得真是辛苦極了。更令他心煩的是,他天天扛著鋤頭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莊稼,似乎一點也沒有長高,真讓人著急。
    這一天,宋國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著大得好像沒有邊的莊稼地,不禁一陣焦急又涌上心頭。他自言自語地說:“莊稼呀,你們知道我每天種地有多辛苦嗎?為什么你們一點都不體諒我,快快長高呢?快長高、快長高……”他一邊念叨,一邊順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線頭,線頭沒拔斷,卻出來了一大截。宋國人望著線頭出神,突然,他的腦子里蹦出一個主意:“對呀,我原來怎么沒想到,就這么辦!”宋國人頓時來勁了,一躍而起開始忙碌……
    太陽落山了,宋國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飯菜,坐在桌邊等他回來?!耙酝@時候早該回來了,會不會出了什么事?”她擔心地想。忽然門“吱呀”一聲開了,宋國人滿頭大汗地回來了。他一進門就興奮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把每一根莊稼都拔出來了一些,它們一下子就長高了這么多……”他邊說邊比劃著。“什么?你……”宋國人的妻子大吃一驚,她連話也顧不上說完,就趕緊提了盞燈籠深一腳淺一腳地跑到田里去??墒且呀?jīng)晚了,莊稼已經(jīng)全都枯死了。
    自然界萬物的生長,都是有自己的客觀規(guī)律的,人無力強行改變這些規(guī)律,只有遵循規(guī)律去辦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國人不懂得這個道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讓莊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長高,結(jié)果落得一個相反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