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左省杜拾遺》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這是一首委婉而含諷的詩,采用曲折隱晦的手法,感慨身世遭遇和發(fā)泄對朝廷不滿的憤懣之情,名為贊朝廷無諷諫之事,實含深隱的諷刺之意。此詩辭藻華麗,雍容華貴,寓貶于褒,綿里藏針,有尋思不盡之妙。下面是分享的古詩五言律詩《寄左省杜拾遺》閱讀。歡迎閱讀參考!
《寄左省杜拾遺》
岑參
聯(lián)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
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白話譯文】
上朝時齊步同登紅色臺階,分署辦公又和你相隔紫微。
早晨跟著天子的儀仗入朝,晚上身染御爐的香氣回歸。
滿頭增白發(fā)悲嘆春花凋落,遙望青云萬里羨慕鳥高飛。
圣明的朝堂大概沒有錯事,規(guī)諫皇帝的奏章日漸稀疏。
【文學賞析】
此詩悲嘆詩人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詩中運用反語,表達了一代文人身處卑位而又惆悵國運的復雜心態(tài)。
前四句是敘述與杜甫同朝為官的生活境況。詩人連續(xù)鋪寫“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榮華顯貴;但揭開“榮華顯貴”的帷幕,卻使讀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虛、無聊、死板、老套。每天他們總是煞有介事、誠惶誠恐地“趨”(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廡東西。但君臣們既沒有辦了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也沒有定下什么興利除弊、定國安邦之策。詩人特意告訴讀者,清早,他們隨威嚴的儀仗入朝,而到晚上,的收獲就是沾染一點“御香”之氣而“歸”罷了。“曉”、“暮”兩字說明這種庸俗無聊的生活,日復一日,天天如此。這對于立志為國建功的詩人來說,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厭惡。
五、六兩句,詩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內(nèi)心的悲憤?!鞍装l(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边@兩句中,“悲”字是中心,一個字概括了詩人對朝官生活的態(tài)度和感受。詩人為大好年華浪費于“朝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的無聊生活而悲,也為那種“聯(lián)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勝愁悶。因此,低頭見庭院落花而倍感神傷,抬頭睹高空飛鳥而頓生羨慕。如果聯(lián)系當時安史亂后國家瘡痍滿目、百廢待興的時事背景,對照上面四句所描寫的死氣沉沉、無所作為的朝廷現(xiàn)狀,讀者就會更加清楚地感到“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兩句,語憤情悲,抒發(fā)了詩人對時事和身世的無限感慨。
詩的結(jié)尾兩句,是全詩的高潮。有人說這兩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這樣,詩人就不必“悲花落”、“羨鳥飛”,甚至愁生白發(fā)。這“圣朝無闕事”,是詩人憤慨至極,故作反語;與下句合看,既是諷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統(tǒng)治者,才會自詡圣明,自以為“無闕事”,拒絕納諫。正因為如此,身任“補闕”的詩人見“闕”不能“補”,“自覺諫書稀”,一個“稀”字,反映出詩人對文過飾非、諱疾忌醫(yī)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這和當時同為諫官的杜甫感慨“袞職曾無一字補”(《題省中壁》)、“何用虛名絆此身”(《曲江二首》),是語異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讀了岑參詩后,心領神會,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獨贈白頭翁。”(《奉答岑參補闕見贈》)他是看出岑詩中的“潛臺詞”的。
這首詩,采用的是曲折隱晦的筆法,寓貶于褒,綿里藏針,表面頌揚,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際和傾訴對朝政的不滿。用婉曲的反語來抒發(fā)內(nèi)心憂憤,使人有尋思不盡之妙。
擴展閱讀:岑參軼事典故之赤亭教子
有一次,岑參辦完軍務要趕回西域,途中經(jīng)過赤亭。當?shù)厥叺膶⑹空堘瘏⒃诔嗤け谏项}詩,岑參沒有拒絕,于是提筆在壁上寫了一首詩。寫完之后,有個稚嫩的聲音將它念了出來,岑參回頭一看,發(fā)現(xiàn)是個小孩。岑參對西域邊疆有能念漢語的小孩感到十分驚訝,忍不住詢問起來。一位守邊將士說:“這個小孩是離這里不遠的放羊娃,他會說漢語,是我們允許他在這邊放羊的。有一次大風雪,我們迷了路,就是他救了我們十三個士兵?!贬瘏@個放羊娃感到很好奇,于是問他:“是誰教你說漢語的?”放羊娃答道:“是我爹爹。”說著,從懷里掏出一本書。岑參不認識回鶻語,放羊娃告訴他:“這是《論語》,是我爺爺寫的,爺爺說,這里面有好多好多的道理,讓我慢慢看?!贬瘏⒏械绞中牢浚谑翘峁P給他寫了幾個字:“論語博大,回鶻遠志?!?BR> 放羊娃回到家以后,把題了字的書給父親看,放羊娃的父親聽說大詩人岑參來到了這邊,十分激動,于是帶著小孩去拜訪岑參。放羊娃的父親告訴岑參:“我們本來在漠北草原,本來也是世代讀書,因為宮廷內(nèi)亂才逃到這邊避禍的,教他漢語是要他記住自己的根。現(xiàn)在我身體不行了,希望您能收他為徒,教導他成為有用的人?!贬瘏⑷粲兴?,邊疆很缺翻譯,要是有人能翻譯兩族的語言,肯定會對邊防很有幫助。但是,他畢竟不會長期留在這里,于是說:“我現(xiàn)在愿意收他為義子,但要把他帶走,您愿意嗎?”放羊娃的父親雖然很想讓放羊娃留下來做伴,但是為了放羊娃的將來,還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岑參帶走放羊娃之后,將放羊娃改名為岑鶻。岑參發(fā)現(xiàn)岑鶻天資聰穎,并且異常好學,因此十分喜歡。在岑參的細心教導下,岑鶻精通兩族語言,并且能寫一手好詩。后來,岑鶻作為翻譯家,在漢族與邊疆的事業(yè)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