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詳盡版】

字號:

幼兒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基礎的基礎,是對兒童進行預備教育。其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qū)分,大概由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等五個領域以及各種活動構成。各個領域相互融合,決定教學內(nèi)容。今天為您推薦了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詳盡版】,歡迎大家的參考借鑒。
    【篇一】
    小班區(qū)域活動中的建構區(qū):晨晨、超超和新焱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數(shù)字火車的拼搭。晨晨和新焱一起拼,而超超則自己拼搭。很快,超超的作品完成了,用沒有輪胎的一節(jié)節(jié)小車廂拼成了一座高高的長筒狀樓房。超超問新焱:“你們拼的是什么?”新焱驕傲地說:“火車呀!你看我們的火車多長呀。”超超問:“你們的火車有多少車廂呀?”新焱和晨晨都茫然的搖了搖頭,超超說:“我?guī)湍銈償?shù)數(shù)吧?”新焱點點頭,超超開始數(shù)數(shù):“1、2、3、4、7、9、10(后面雖然數(shù)的不對,但前面卻是手口一致點數(shù)的),哎,不對,這兩個有車輪的車廂怎么能在摞在一起呢?”晨晨同意的點點頭,然后開始動手拆裝,但拆的手法不對,小車廂不但沒有拆下來,整列火車都變得歪歪扭扭了,“你別動了,再動火車都被你弄壞了。”新焱著急的邊喊邊把小車廂整理好??次以谂赃吙矗亚笾哪抗饪聪蛭?,我只好接招:“我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有幾節(jié)車廂好嗎?”手口一致的點數(shù),孩子們數(shù)的很好。后面的收材料中,晨晨拆車廂的動作明顯熟練許多。
    從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學習的特點有以下幾方面:
    1、在與同伴的合作中相互學習。
    2、無意識學習與有意識學習相結合;無意識學習占優(yōu)勢,有意識學習效果更好。
    3、語言的交流與溝通幫助孩子在無意識中獲取知識與本領。
    4、遇到問題時想辦法解決,能用簡單的語言、眼神、動作等向同伴、老師處獲取幫助求助,但具有一定的依賴性。
    5、模仿能力進一步增強(拆小車廂的動作)。
    【篇二】
    今年我?guī)“?,從九月份開學到現(xiàn)在有一段時間了,漸漸覺得這群小寶貝們越來越調皮了,對于老師的要求權當沒聽見。比如:我有上完課請孩子們把書交上來,沒想到這么一件事情,我吆吆喝喝竟然強調了五次,全體小朋友才草草的完成。當時,我看到教室里的情景氣壞了,拍了桌子,教室里卻突然安靜了。于是我生氣地坐在那里一句話不說,孩子們也不敢說話,我很清楚孩子們被我嚇了一跳,他們只知道老師生氣了卻不知道自己的錯誤,
    一會兒,我逐漸平息了情緒,同時也向孩子們提了個問題:生氣的臉好看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回答:“不好看?!蔽医又f:“你們說對了,可是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會生氣,沒有了笑臉呢?”孩子們沒有說話的。我又說:“那你們討論一下:小朋友都喜歡什么樣的老師?”想不到小班的孩子倒是說得頭頭是道。聽著他們的回答真是哭笑不得,而轉念一想,老師也不想拍桌子,老師也不想傷害你們幼小的心靈,只是有時被你們的胡鬧氣壞了。
    對于孩子們說的話,我思考好久。接下來的幾天我與孩子共同討論怎樣來監(jiān)督老師和小朋友的不禮貌行為,就是老師可以給小朋友提意見,小朋友也可以給老師提意見,一方面是對我自身情緒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對孩子不規(guī)范行為的制約。我也覺得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是慢慢養(yǎng)成的,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作為教師的我,在自我情緒的控制上沒有做到律己,很容易傷害到小朋友的心情,其實作為小班孩子來講剛入園不久,進入一個新的環(huán)境,對于任何事物都有新鮮感,老師要循序漸進的引導他們而不是用大嗓門“嚇唬”他們,更好地實施個別化教育,促進幼兒個性健康地發(fā)展。
    【篇三】
    又是一年開學之際,我在幼兒園新生班級門口又看到了這樣的情景。
    一位年輕的媽媽抱著孩子來到幼兒園門口,經(jīng)過一番勸說,老師和這位媽媽順利完成交接。(在勸說的過程中,我了解到這個小男孩教豪豪。)豪豪情緒穩(wěn)定,老師帶著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戲。但是幾分鐘后,豪豪突然哭了起來,一邊哭一邊往門口跑。原來,豪豪看見了一直在門口張望的媽媽??吹竭@個情景,豪豪媽媽哭了起來,伸手想抱孩子回家。
    這樣的情景多不勝數(shù),家長的這樣舉動、焦慮直接影響著孩子,使孩子的焦慮分離期延長,不利于孩子適應集體生活,更限制了孩子的環(huán)境適應力,因此,開學前的家長工作是新生入園前的重中之重。
    首先,開學前成立親子園,讓家長和幼兒一同來園活動、游戲;其次,指導家長適時短暫離開幼兒,為長久分離做好準備;再次,與家長分析孩子的依賴指數(shù),讓家長送下幼兒后就離開;后,開到家長,孩子放在幼兒園后,你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做你想做、喜歡做的事情,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孩子的環(huán)境適應力,又完成了你自己的心愿。
    孩子到了入園的年齡,家長也到了放手的時候,只要我們工作到位,就一定會讓家長感受到有一種愛叫做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