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托班觀察記錄與分析范例合集

字號:

觀察記錄可以作為教師與家長溝通的依據(jù),利用觀察記錄的結果與家長溝通,教師的敘述不再空洞;家長也因了解孩子的發(fā)展狀況,而知道怎樣去幫助孩子,并與教師合作共同建構課程。今天為您帶來了幼兒園托班觀察記錄與分析范例合集,希望對您有所啟發(fā)。
    幼兒園托班觀察記錄與分析范例合集篇一
    行為表現(xiàn):
    孩子們圍在一起觀察蠶寶寶,尹鑫玥也來了,她仔細看了看,發(fā)現(xiàn)了盒子里的一些小小的黑色顆粒,就指著說:“這黑豆都是什么?”然然看了一會兒說:“肯定是桑葉里面有臟東西,被蠶寶寶吐出來了?!彼焉H~拿起來看了看,沒說什么,又放了下來。另一名小朋友說:“才不是呢,這是蠶寶寶的屎?!币潍h撇了撇嘴說:“啊,好臭呀”。
    行為分析:
    孩子們已經(jīng)初步養(yǎng)成了每天來園第一時間觀察蠶寶寶的良好習慣。對蠶寶寶有愛心和初步的責任意識。初步有喂養(yǎng)蟻蠶的方法經(jīng)驗。從孩子們發(fā)現(xiàn)蠶寶寶的排泄物可以看出,他們觀察的十分仔細。因為在蟻蠶階段,排泄物是比細沙還要小的顆粒。盡管不知此為何物,但孩子們能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大膽的猜測。
    教育對策:
    幼兒對喂養(yǎng)蠶寶寶的活動很感興趣,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喂養(yǎng)方法,并且有了良好的觀察習慣。那么老師接下來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連續(xù)觀察、持久觀察的良好習慣及觀察的方式方法。教給幼兒簡單的記錄方法,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隨時記錄或者幫助幼兒記錄。同時生成關于“蠶沙”的主題教育活動,幫助幼兒認識到蠶寶寶也是有排泄物的,并且蠶的“便便”是要定時清的,清理的方法與步驟也要教給孩子。以及蠶沙在生活中的藥用價值等。
    幼兒園托班觀察記錄與分析范例合集篇二
    觀察過程:
    瑋琪和鉦樂就跑到美工區(qū),開始進行"指印畫"?,|琪很熟練的用手指沾著顏料,根據(jù)作品需要運用著"平按、側壓、轉壓、點印"的技巧。一會兒,白色的畫紙就呈現(xiàn)了春天的景象。然后用濕抹布擦干凈手,再畫下一景物。在繪畫過程中能將物品放回原位保持畫面整潔,操作熟練。在她一旁的鉦樂情緒高漲,操作步驟也很有序,但由鉦樂對瑋琪難說"你會印這個小女孩的胳膊嗎?幫幫我吧!"瑋琪(思考了一下)"給我,我會"。"你怎么弄得?教教我吧。"鉦樂興奮又帶著祈求說。"你這樣就行了",瑋琪邊說邊又畫了。"我試試吧",說著就迫不及待的手沾顏料畫起來,畫的沒有瑋琪快、好,但也畫出了基本特征還是不錯的?;顒咏Y束音樂響起時,兩人有序整理材料,將作品整齊的擺放在站牌上,并主動洗手。
    行為分析:
    1.孩子已具備基本的繪畫技能的能力,且已學會自己思考并想辦法解決遇到困難時的解決方法。在孩子進行思考時,教師"不參與",是為了給幼兒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機會,這樣有助于幼兒獨立性與自主性、合作性的培養(yǎng)。
    2.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行為可以說是孩子日?;顒拥脑佻F(xiàn),積累孩子們一定的活動技能經(jīng)驗,展現(xiàn)出她們養(yǎng)成的良好規(guī)則意識,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區(qū)域活動的規(guī)則性。(圖標規(guī)則、繪畫程序規(guī)則)
    教育策略:
    1.在活動中,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給予孩子們充分的獨立思考空間,這樣提高了孩子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合作意識。在幼兒自主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盡量采用間接介入的方法來引導幼兒,并以此提高他們對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
    2.幼兒的繪畫技能與語言表述能力、詞匯量及傾聽習慣的發(fā)展有很大偏差。教師應想辦法在講評活動中提高幼兒語言組織的完整性和表述的優(yōu)美性、情節(jié)性。
    效果及反思:
    1.轉變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2.建構積極的師幼互動。
    3.讓孩子真正成為區(qū)域活動的主人。
    4.指導到得當、適時,有針對性。
    5.有效的抓住一切教育契機豐富幼兒的活動經(jīng)驗。
    幼兒園托班觀察記錄與分析范例合集篇三
    觀察實錄:今天下午我們班的美術活動是粘貼繪畫《一瓶花》。當我出示范例作品的時候,小朋友便不約而同地發(fā)出了贊嘆之聲:好漂亮啊!多美的花瓶啊!花兒也很好看呢??粗独髌沸∨笥丫鸵呀?jīng)產(chǎn)生了動手的欲望,一個個顯出躍躍欲試的神情。
    這個活動在粘貼繪畫之前要求小朋友剪出許多的彩色碎紙屑,再用碎紙屑粘貼花瓶,后在花瓶里添畫自己喜歡的花朵。我對操作方法步驟一一作了詳細地解說并強調、演示了如何快速剪出碎紙屑的方法后,小朋友便興致勃勃地開始工作了。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陸昌澤小朋友,他也在認真剪紙,但沒有按老師給的方法去操作:在他的手里,小紙屑是一小片一小片的剪出來,別的小朋友剪好紙屑已經(jīng)開始粘貼花瓶了,可他還在不慌不忙地一片片地剪。在我的催促幫忙下,終于將紙屑剪好……
    分析措施效果:
    在上述觀察中,雖然老師已經(jīng)詳細講解操作方法,但發(fā)現(xiàn)該幼兒并沒有掌握如何快速剪紙屑的方法,可見該幼兒在學習中尚未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及專心觀察習慣,而且沒有時間觀念,不在意速度,對周圍小朋友的操作情況不注意也不會向同伴學習,這對孩子的發(fā)展非常不利。孩子的大部分知識、經(jīng)驗來自于傾聽和觀察及同伴之間的相互學習,良好的傾聽、觀察等習慣對于個體的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對于該幼兒要加強個別教育和指導,逐漸形成良好的傾聽、觀察習慣,并鼓勵他向周邊的同伴學習,努力調動幼兒多種感官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促使幼兒取得更大的進步。
    幼兒園托班觀察記錄與分析范例合集篇四
    嫉妒是一種原始情感,嬰兒期孩子看到母親抱別的孩子,會哭鬧。大些,看到與自己親近的大人疼愛別的孩子時,會情緒失落,甚至會跑過去拉扯撕咬那個孩子,這就是早期的嫉妒。上了幼兒園后,幼兒與同伴的接觸多了,進行比較的機會增多,要遭受更多嫉妒情感的折磨,嫉妒的形式也隨之發(fā)生變化。下面我們摘取一些事例進行分析:
    事例一:
    幼兒園里,老師正進行每周的小紅花評比。靜靜看到別的小朋友陸續(xù)得到了獎勵,自己卻沒有,開始不高興了。等到老師給成成小紅花時,他站起來,大聲說:老師,成成不愛護玩具,還不好好洗手,不要給他小紅花。”
    分析:
    對獲得老師表揚的幼兒有敵對情緒。當同伴受到老師的表揚、獎勵時,表現(xiàn)得不服氣、不高興,甚至當眾揭發(fā)受表揚幼兒的缺點。
    事例二:
    繪畫活動結束后,老師把幾個畫得好的幼兒作品帖在小黑板上,讓大家欣賞。下午放學時卻發(fā)現(xiàn)有兩幅畫被撕破了,經(jīng)過一番調查,原來是小娟做的。在老師耐心的詢問下,小娟才說:“我不喜歡他們的畫被貼起來。我也畫得好,你怎么不貼我的?”
    分析:
    當自己不能擁有象同伴一樣的待遇時,會因此產(chǎn)生嫉妒,他們會直接地將自己的不快歸咎于自己所嫉妒的人和事,進而對之產(chǎn)生破壞、攻擊,以發(fā)泄自己的怨氣。
    策略:
    1、盡量避免使孩子產(chǎn)生嫉妒心理的環(huán)境刺激,正確評價每個幼兒。
    幼兒的評價水平低,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和別人,他們對自己和別人的評價是以成人的評價為標準的,成人之間的關系如果不和諧、相互猜疑,或當著孩子的面議論別人、貶低別人,則會對孩子的心理產(chǎn)生不良影響。在幼兒園里為了鼓勵幼兒,老師設置了小星星評比欄,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表揚:有的是愛學習的紅星,有的是愛護玩具的藍星,有的是進餐好的綠星,有的是愛勞動的黃星……恰如其分的評價使幼兒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同時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
    2、轉化幼兒消極的嫉妒心理。
    采取積極的方式使嫉妒的消極作用向積極方向轉化。如文文看到評比欄里自己的星星比別的小朋友少,老師可以鼓勵幼兒說:“瞧,你已經(jīng)有兩顆星了,再有一顆愛護玩具的綠星就可以得到獎品了,加油哦!老師的話使文文看到了希望,并滿心歡喜地為下一顆星而努力。
    3、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通過各種途徑對幼兒進行教育,如:講故事、做游戲,使幼兒理解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不可能各方面都勝過別人,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去彌補自己的不足。不能用不正當?shù)?、不光采的方式去獲取競爭的勝利。
    4、傾聽孩子的心理感受。
    充當孩子的“知心姐姐”讓孩子把自己的煩躁不安說出來,并理解他、諒解他,很多時候,成人微笑的眼神、清松的語調能化解幼兒的不良情緒,有效控制嫉妒心理。
    愛孩子是一種責任,原我們的這種健康的愛成為孩子快樂成長的永恒動力和發(fā)展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