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一教學工作計劃

字號:


    工作計劃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是非常實用的,可以讓我們能夠認真的去思考自己的崗位工作。從廣義上講,在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會涉及到工作計劃,比如學期工作計劃、學年工作計劃、活動項目計劃等等。歡迎來到,本文是為您特別搜集的《2020年高一教學工作計劃》,歡迎鑒賞!
    2020年高一教學工作計劃: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教授高一5、6兩個班,學生的基礎較好,認知能力強??傮w來說,作為高一新生,對于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初中階段的認識水平。
    2、教材簡析:
    高中歷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歷程為主題,著重反映了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分九個單元,30課進行闡述。教材的編寫采取中外合編的專題史體例,每個單元集中探究一個比較宏觀的歷史問題。每個單元分為若干課,每課涉及一個比較具體的歷史問題。對于專題史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必修課的學習探究,除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外,還要重視對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歷史進程,正確認識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整體與局部的關系,辯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lián)系。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質量目標
    在期中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為90%,優(yōu)秀率為25%
    在期末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為95%,優(yōu)秀率為30%
    四、重點工作
    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習方法,養(yǎng)成學習習慣,夯實知識基礎,穩(wěn)步提高學習成績。
    五、具體措施
    1、做好初高中銜接,放慢講課速度,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綱化教學,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有的放矢。
    3、抓好課堂效率,擴大提問范圍,關注每一位學生,觀察學生上課狀態(tài)。上課力求精干、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在教材上做好筆記,課后進行知識整理。
    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識的鞏固,注重課后反饋,每節(jié)課后完成練習,每個單元結束后,進行總復習和考核,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6、注重授課語言的精確,準確適用以下詞匯“了解”“掌握”“重點學習”“知識遷移”。
    2020年高一教學工作計劃:高一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時光飛逝,歲月如流,轉眼新學期開學了,作為高一的語文教師特制定本學期語文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1.貫徹《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樹立科學的、民主的、開放的、以人為本的語文教育觀念,不斷地探索能適應學生發(fā)展和學生實際需要的新教法。
    2.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為升高二進高三入社會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高中語文學習習慣,幫助他們掌握知識點的學習方法,為終身學習準備好必備的能力。
    3.發(fā)現新問題,探索新教法,把課堂的研究性閱讀推向深入,把新課標配套的“自學——探究——反思”模式新課型加以完善。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高一327班和334班兩個班,其中327班66人,334班55人,學生來自全縣各地及周邊縣市。從入學摸底考試的情況來看,學生初中基礎普遍不夠扎實。閱讀能力、分析鑒賞能力及對文章整體感知能力均令人擔憂,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語文。所以,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進講與練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為這一階段教學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1、新教材的體系和構建,在試驗修訂本的基礎上作了“四大改革”:
    (1)建立了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三線并行的教材編寫體系;
    (2)破除了比較復雜的記敘、比較復雜的說明、比較復雜的議論的三個階段模式,閱讀部分不再以文體為中心編排,而結合能力培養(yǎng)目標和課文實際組織單元;
    (3)編寫了與教材相配套的語文讀本,作為語文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供學生在課外閱讀;
    (4)設計了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2、新教材的教學重點
    閱讀教材,高一階段著重培養(yǎng)理解分析能力;寫作教材第一冊按寫作心理要求編排,著重培養(yǎng)學生個體主體能力;第一冊口語訓練的重點,培養(yǎng)單向的口語交際能力:傾聽、應答。探究性學習著眼于對文學作品主題的多種解讀、書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學策略及實施
    1、策略:
    (1)改變觀念,加強學習,增強新課標意識,重視知識更新。
    (2)重視思維訓練,注重能力培養(yǎng),增強素質教育意識,扎扎實實學好課本。
    (3)重視作文教學,努力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整體水平。
    (4)加強語文第二課堂的組織,充分發(fā)揮第二課堂的輔助作用。
    2、實施:
    必修課
    1.教本
    (1)進度安排
    必修1、2的閱讀教材,著重培養(yǎng)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本著由淺入深、分散化解難點的原則,教學安排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單元,后半期完成六、三、四單元。
    (2)教學要求
    本期教材文體多樣,有詩歌與散文,還有講演詞、序言等,內容比較分散,涉及到古今中外,因而在教學中要突出各種文體的特點,引導學生欣賞與學習并模仿與創(chuàng)作.每個單元的教學都要精心組織,單元內部的各篇課文在突出自身特點的同時,一定要和單元的整體特征和要求相一致。每個單元的教學完成后,要指導學生對單元知識進行小結,明確每單元知識的重點和難點。
    2.讀本
    根據教本和讀本相結合的原則,為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3.個性研討
    著手進行國學的普及,從晨讀入手,選一些經典名句與大家一起涵詠。
    2020年高一教學工作計劃:高一英語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1、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增強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2、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fā)展心智和拓展視野;
    3、讓學生在使用英語中學習英語,讓學生成為GoodUser而不僅僅是Learner。讓英語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實用的工具而非累贅,讓他們在使用和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體味到輕松和成功的快樂,而不是無盡的擔憂和恐懼。
    二、學生情況分析
    今年任教的一個班英語教學,學生的基本情況較差,部分學生已經對英語失去了信心,還有一部分學生覺得英語越來越難,漸漸力不從心了,不感興趣了,上課的注意力也不集中了,發(fā)言也不是很活躍。針對這種情況,教學的時候需要注意在備課中增加趣味性,以此來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三、教材分析
    教學目的:
    1.要使學生受到聽、說、讀、寫、英語的訓練,掌握基礎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以及培養(yǎng)初步援用英語交際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外語學習習慣,掌握學習外語的基本方法;為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打下扎實的基礎。
    2.使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性,
    3.培養(yǎng)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具體目標:針對本班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二方面的教學目標:
    1.語言技能:
    聽:1)、能聽懂課文大致內容;2)、能抓住簡單語段中的觀點;
    說:1)、能使用恰當的語調和節(jié)奏表達課文大意;2)、能經過準備就一般話題作短暫表達
    讀:1)、能理解閱讀材料中不同的觀點和態(tài)度;2)、能識別不同文體的特征;3)、能通過分析句子結構理解難句和長句;
    寫:1)、能簡單寫出連貫且結構較完整的句子,2)、能默寫課文;3)、能在寫作文中基本做到文體較規(guī)范語句較通順;
    2.語言知識:
    語音:1)、逐步做到語音、語調自然、得體;2)、根據語音辨別和書寫不太熟悉的單詞或簡單語句。
    詞匯:1)、運用詞匯描述比較復雜的事物、行為和特征,說明概念等;2)、盡可能學會使用規(guī)定的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
    語法:1)、進一步掌握描述時間、地點、方位的表達方式;2)、進一步理解、掌握比較人、物體及事物的表達方式;3)、使用適當的語言形式進行描述和表達觀點、態(tài)度、情感等;4)、學習、掌握基本語篇知識并根據特定目的有效地組織信息。
    功能:1)、掌握詢問信息、談論物件,表示否定,表示不肯定,表示發(fā)生在某一過去時間之前的行為。2)、靈活運用已經學過的常用功能項目,進一步學習并掌握如何描寫與分類,描寫物體,和敘述等語言功能項目;3)、恰當理解和表達道歉和應答,忠告等交際功能;
    四、教學具體措施
    1、摸清學生基本情況,逐步激勵學生對英語產生學習興趣。
    2、重視課堂教學質量,逐步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
    3、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聽力、表述、朗讀、書寫和作業(yè)的基本能力。
    4、重視思維過程系統(tǒng)編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點面結合,逐步擴展,循環(huán)往現,以加深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