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四字成語故事二篇

字號:


    成語是語言中的精華,是歷史的產(chǎn)物,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下面是分享的經(jīng)典四字成語故事二篇。歡迎閱讀參考!
    【不倫不類】
    “不倫不在”這則成語的“倫”即類。表示不像這一類,也不象那一類,是不三不四,形容不成樣子或不正派。
    這個成語來源于《紅樓夢》第六十七回,王夫人聽了,早知道來意了。又見他說的不倫不類,也不便不理他,說道:“你只管收了去給環(huán)哥玩罷。”
    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有這樣一段故事:
    有一次,薛蟠從江南帶來了兩大箱東西,送給母親薛姨媽和妹妹薛寶釵。一箱是綢緞綾羅、洋貨等家常應(yīng)用之物,另一箱是筆、墨、紙、硯和各種小工藝品。薛姨媽將箱子里的東西取出,一份一份地打點清楚,叫人送給賈母并王夫人等處。
    寶釵回到房中,將那些玩意兒一件一件過了目,除了自己留用之外,一份一份配合妥當,分送給賈府的姊妹們,就是賈環(huán)那里,她也沒有忘記。林黛玉的比別人不同,而且又加厚一倍。一一打點完畢,叫人送往各處。
    趙姨娘見寶釵送了賈環(huán)如此東西,心里很喜歡,想道:“怪不得別人都說寶丫頭好,會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來,果然!她哥哥能帶多少東西來?她挨門送,一處也不遺漏,也不露出誰薄誰厚。連我這樣沒時運的,她都想到了。要是那林黛玉,她對我們娘兒正眼也不瞧,哪里還肯送我們東西?”
    趙姨娘一面想,一面擺弄那些東西。忽然,她又想起寶釵是王夫人的親戚,為何不到王夫人那里去賣個好呢?于是她拿了東西走進王夫人的房中,站在旁邊,陪笑說道:“這是寶姑娘才送給環(huán)哥的,難為寶姑娘這么年輕的人,想得這么周到,真是大戶人家的姑娘呢,多大方,怎么不叫人敬奉呢?怪不得老太太和太太成天夸她、疼她。我也不敢自主就收起來,特地拿來給太太瞧瞧,太太也喜歡喜歡?!?BR>    王夫人聽了,早知道趙姨娘的來意。又見她說的話不像這類,也不像那一類,但又不便不理她,就說:“你只管收了去拿給環(huán)哥玩罷。”
    趙姨娘來時很高興,誰知抹了一鼻子灰,心中生氣,又不敢露出來,只得訕訕地走了。
    【奮不顧身】
    “奮不顧身”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奮勇向前,不顧個人安危。
    這個成語來源于《漢書。司馬遷傳》,然仆觀其為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李陵,字少卿,是漢武帝時的著名大將,很受漢武帝信用,任命他為騎都尉,率軍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長騎射,又懂得兵法,當時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戰(zhàn)斗中,由于寡不敵從,無奈投降了匈奴。聽說李陵投降,漢武帝很是生氣,認為李陵辱沒了自己對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紛紛指責(zé)李陵沒有骨氣。
    只有太史令司馬遷不這樣認為,他說:“我和李陵一向沒什么交情,但我見他為人很講義氣,孝順父母,友愛兵士。他常常想奮不顧身地解救國家的災(zāi)難,所以,我認為李陵這次在領(lǐng)兵不到五千的情況下,與數(shù)萬名敵兵對陣,最后由于傷亡慘重,彈盡糧絕,歸路被切斷,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還認為,他這次投降,并非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時機再來報答國家。”
    司馬遷說得在情在理,但漢武帝卻認為他是替李陵辯護,是非不分,將他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施行“腐刑”。
    以后,漢武帝還殺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實現(xiàn)他奮不顧身、為國捐軀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