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的成就雖然難與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詩歌藝術(shù)的直接繼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繪趨于細膩工致,抒情與寫景結(jié)合得自然貼切,在楚辭與漢賦之間,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下面就和一起來了解下關(guān)于宋玉的三首詩詞,歡迎閱讀!
關(guān)于宋玉的三首詩詞篇一
風賦
作者:宋玉
原文:
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王曰:“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今子獨以為寡人之風,豈有說乎?”宋玉對曰:“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托者然,則風氣殊焉?!?BR> 王曰:“夫風始安生哉?”宋玉對曰:“夫風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緣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飄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聲,回穴錯迕。蹶石伐木,梢殺林莽。至其將衰也,被麗披離,沖孔動楗,眴煥粲爛,離散轉(zhuǎn)移。故其清涼雄風,則飄舉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宮。抵華葉而振氣,徘徊于桂椒之間,翱翔于激水之上。將擊芙蓉之精。獵蕙草,離秦衡,概新夷,被荑楊,回穴沖陵,蕭條眾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躋于羅幢,經(jīng)于洞房,乃得為大王之風也。故其風中人狀,直慘凄惏栗,清涼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酲,發(fā)明耳目,寧體便人。此所謂大王之雄風也。”
王曰:“善哉論事!夫庶人之風,豈可聞乎?”宋玉對曰:“夫庶人之風,塕然起于窮巷之間,堀堁揚塵,勃郁煩冤,沖孔襲門。動沙堁,吹死灰,駭溷濁,揚腐余,邪薄入甕牖,至于室廬。故其風中人狀,直憞溷郁邑,毆溫致濕,中心慘怛,生病造熱。中唇為胗,得目為篾,啖齰嗽獲,死生不卒。此所謂庶人之雌風也。”
風賦賞析:
風沒有生命,本無雄雌之分,但王宮空氣清新,貧民窟空氣惡濁,這乃是事實。作者從聽覺、視覺、嗅覺對風的感知不同,生動、形象、逼真地描述了“雄風”與“雌風”的截然不同,反映了帝王與貧民生活的天壤之別。前者驕奢*逸,后者凄慘悲涼。寓諷刺于描述之中,意在言外。
帝王幽居深宮,生存環(huán)境優(yōu)越,肆虐的狂風進了高城深宮,早已化為清涼治病的和風;而生活在窮巷貧窟的庶民生存環(huán)境惡劣,沒有防護實施,狂風肆意侵凌,無奈的遭受著風的凄苦。正如文中指出“枳勾來巢,空穴來風,所托者然也,則風氣也殊焉?!币驗樯鏃l件的不同,所以對風的感受也就不同,風帶給帝王的是享受,帶給貧民的是災(zāi)難。不管宋玉是插科打諢,逗帝王開心,還是暗藏諷諫,風帶給不同條件的人的禍福感受是客觀存在的。
文章從開頭到“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托者然,則風氣殊焉。”為第一段。這段通過引起“雄風”和“雌風”論辯的背景,提出風氣帶給人不同感受的論點。
第二段論述了風的形成、起源以及由弱到強、由強衰弱直至進入深宮化為清風四處飄散吸取萬物精華而后帶給帝王享受的過程。肆虐的狂風在入城前飄散為清風乘越高墻入於深宮,搖動華葉,徘徊香木之間,尋取其幽香;臨池采芙蓉芳香;出水掠蕙草濃香;劈開秦衡,擺動新夷掠取清香,披開荑楊收取嫩香,然后帶著五香的新鮮徜徉中庭,北上玉宮,又通過層層帷幕進入深宮。這段描寫頗為生動,像是描寫一個殷情而又謹慎的君王侍臣,小心的調(diào)制著君王需求的和風。這里對風的描寫暗喻了帝王貪欲的神圣特權(quán),以及臣民伺候帝王的恭敬與虔誠。帝王得到的不像是自然的風,而是精心調(diào)制的服務(wù)。這風帶給帝王的享受,好像是一付神藥,這種輕松與愉悅像是病愈酒醒,耳聰目明,舒服至極,使得帝王不由的感嘆“好痛快!”這就是帝王享受的雄風。這也是對帝王的生活側(cè)面寫照,揭示了帝王生活的奢求與貪欲。
第三段論述了庶人的風。突然起於閉塞的巷道中,揚起沙塵,像憤怒的冤魂惡鬼叫囂著沖孔襲門。光這來勢,就讓人感覺這風對于貧民不懷好意的侵犯是何等的囂張可怕啊!繼而卷起沙粒,吹起死灰,攪起污*骯臟的垃圾,揚起腐臭的氣味,斜插進破甕做的窗戶,直沖茅廬。這陰風在貧窟里肆意妄為,使得貧民頭昏胸悶,傷心勞神,疲軟無力,繼而發(fā)燒生病,吹到嘴上生口瘡,吹到眼上害紅眼病,進而嘴巴抽搐吮動,咿呀叫喊,說不出話來,得了中風病。這就是庶人的雌風。通過這段描寫,我們可以深切感受的庶民生存環(huán)境的惡劣,以及庶民生存的艱難與痛苦。
通過帝王的雄風與貧民的雌風,我們深切感受到同在一片藍天下的生命是如此的不平等。這不平等的根源不是自然災(zāi)害,而是人權(quán)的肆意踐踏。因為生存環(huán)境的不同,造成雄風帶來的是無與倫比的享受,而雌風帶來的是欲哭無淚的災(zāi)殃。
關(guān)于宋玉的三首詩詞篇二
高唐賦
作者:宋玉
原文:
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云者也?!蓖踉唬骸昂沃^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云?!蓖踉唬骸俺剖汲瑺钊艉我??”玉對曰:“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進也,晰兮若姣姬,揚衭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駕駟馬,建羽旗。湫兮如風,凄兮如雨。風止雨霽,云無所處?!蓖踉唬骸肮讶朔浇窨梢杂魏酰俊庇裨唬骸翱?。”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上屬于天,下見于淵,珍怪奇?zhèn)ィ豢煞Q論?!蓖踉唬骸霸嚍楣讶速x之!”玉曰:“唯唯!”
惟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巫山赫其無疇兮,道互折而曾累。登巉巗而下望兮,臨大阺之稸水。遇天雨之新霽兮,觀百谷之俱集。濞洶洶其無聲兮,潰淡淡而并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上。長風至而波起兮,若麗山之孤畝。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卻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礫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厲,水澹澹而盤紆兮,洪波**之溶。奔揚踴而相擊兮,云興聲之霈霈。猛獸驚而跳駭兮,妄奔走而馳邁?;⒈蛸?,失氣恐喙;雕鶚鷹鷂,飛揚伏竄。股戰(zhàn)脅息,安敢妄摯。于是水蟲盡暴,乘渚之陽,黿鼉鱣鮪,交積縱橫。振鱗奮翼,蜲蜲蜿蜿。
中阪遙望,玄木冬榮,煌煌熒熒,奪人目精。爛兮若列星,曾不可殫形。榛林郁盛,葩華覆蓋;雙椅垂房,糾枝還會。徙靡澹淡,隨波闇藹;東西施翼,猗狔豐沛。綠葉紫裹,丹莖白蒂。纖條悲鳴;聲似竽籟;清濁相和,五變四會。感心動耳,回腸傷氣;孤子寡婦,寒心酸鼻。長吏隳官,賢士失志;愁思無已,嘆息垂淚。
登高遠望,使人心瘁;盤岸巑,裖陳皚皚。磐石險峻,傾崎崖。巌嶇參差,縱橫相追。陬互橫啎,背穴偃蹠。交加累積,重疊增益。狀若礫柱,雜巫山下;仰視山巔,肅何千千。炫燿虹蜺,俯視崢嶸,窐寥窈冥,不見其底,虛聞松聲。傾岸洋洋,立而熊經(jīng),久而不去,足盡汗出。悠悠忽忽,怊悵自失。使人心動,無故自恐。賁育之斷,不能為勇。卒愕異物,不知所出。縱縱莘莘,若生于鬼,若出于神。狀似走獸,或象飛禽。譎詭奇?zhèn)?,不可究陳。上至觀側(cè),地蓋底平?;嗦埽疾萘_生。秋蘭茝蕙,江離載青。青荃射干,揭車苞并。薄草靡靡,聮延夭夭,越香掩掩;眾雀嗷嗷,雌雄相失,哀鳴相號。王鴡鸝黃,正冥楚鳩。秭歸思婦,垂雞高巢。其鳴喈喈,當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隨流。
有方之士,羨門高谿。上成郁林,公樂聚榖。進純犧,禱琁室。醮諸神,禮太一。傳祝已具,言辭已畢。王乃乘玉輿,駟倉螭,垂旒旌;旆合諧。紬大絃而雅聲流,冽風過而增悲哀。于是調(diào)謳,令人惏悽,脅息曾。于是乃縱獵者,基趾如星,傳言羽獵;銜枚無聲,弓弩不發(fā),罘不傾。涉莽莽,馳蘋蘋。飛鳥未及起,走獸未及發(fā)。何節(jié)奄忽,蹄足灑血。舉功先得,獲車已實。王將欲往見,必先齋戒。差時擇日,簡輿玄服。建云旆,蜺為旌,翠為蓋。風起云止,千里而逝。蓋發(fā)蒙,往自會,思萬方,憂國害,開賢圣,輔不逮,九竅通郁,精神察滯。延年益壽千萬歲。
關(guān)于宋玉的三首詩詞篇三
宋玉對楚王問
作者:宋玉
原文:
楚襄王問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宋玉對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陀懈栌谯姓?,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有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故鳥有鳳而魚有鯤。鳳皇上擊九千里,絕云霓,負蒼天,足亂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籬之鷃,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鯤魚朝發(fā)昆侖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諸。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宋玉對楚王問評析:
用現(xiàn)今的話說,宋玉的群帶關(guān)系大概是糟透了。不僅是同僚中傷他,非議他,沒少給他打小報告,就連“士民眾庶”都不大說他的好話了,致使楚襄王親自過問,可見其嚴重性。面對楚襄王的責問,宋玉不得不為自己辯護,然而整篇應(yīng)對之詞,卻又沒有一句直接為自己申辯的話,而是引譬設(shè)喻,借喻曉理。分別以音樂、動物、圣人為喻作比。先以曲與和作比照,說明曲高和寡;繼以鳳與鷃、鯤與鯢相提并論,對世俗再投輕蔑一瞥;最后以圣人與世俗之民對比,說明事理??傊?,把雅與俗對立起來,標榜自己的絕凡超俗,卓爾不群,其所作所為不為蕓蕓眾生所理解,不足為怪?!笆浪字?,又安知臣之所為哉!”既是對誹謗者的有力回擊,也表現(xiàn)了自己孤傲清高的情懷。
宋玉的形象,頗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兩千余年的封建社會里,除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僚文人或未爬上高位的奴才文人之外,絕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都或多或少的具有宋玉的性格特征。他們才高而命薄,正直而軟弱,對社會的黑暗與丑惡十分敏感,卻又無能為力。他們大都想入仕,想為國為民做一番事業(yè),但“世”是俗的,是小人的天堂,因此,他們常常在仕途上失意潦倒,最后只落個自命不凡,自命清高,懷著不被人理解的痛苦和憤慨而孤芳自賞。這一性格特征演化至現(xiàn)代,便形成所謂的“小資”情調(diào)。
關(guān)于宋玉的三首詩詞篇一
風賦
作者:宋玉
原文:
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王曰:“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今子獨以為寡人之風,豈有說乎?”宋玉對曰:“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托者然,則風氣殊焉?!?BR> 王曰:“夫風始安生哉?”宋玉對曰:“夫風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緣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飄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聲,回穴錯迕。蹶石伐木,梢殺林莽。至其將衰也,被麗披離,沖孔動楗,眴煥粲爛,離散轉(zhuǎn)移。故其清涼雄風,則飄舉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宮。抵華葉而振氣,徘徊于桂椒之間,翱翔于激水之上。將擊芙蓉之精。獵蕙草,離秦衡,概新夷,被荑楊,回穴沖陵,蕭條眾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躋于羅幢,經(jīng)于洞房,乃得為大王之風也。故其風中人狀,直慘凄惏栗,清涼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酲,發(fā)明耳目,寧體便人。此所謂大王之雄風也。”
王曰:“善哉論事!夫庶人之風,豈可聞乎?”宋玉對曰:“夫庶人之風,塕然起于窮巷之間,堀堁揚塵,勃郁煩冤,沖孔襲門。動沙堁,吹死灰,駭溷濁,揚腐余,邪薄入甕牖,至于室廬。故其風中人狀,直憞溷郁邑,毆溫致濕,中心慘怛,生病造熱。中唇為胗,得目為篾,啖齰嗽獲,死生不卒。此所謂庶人之雌風也。”
風賦賞析:
風沒有生命,本無雄雌之分,但王宮空氣清新,貧民窟空氣惡濁,這乃是事實。作者從聽覺、視覺、嗅覺對風的感知不同,生動、形象、逼真地描述了“雄風”與“雌風”的截然不同,反映了帝王與貧民生活的天壤之別。前者驕奢*逸,后者凄慘悲涼。寓諷刺于描述之中,意在言外。
帝王幽居深宮,生存環(huán)境優(yōu)越,肆虐的狂風進了高城深宮,早已化為清涼治病的和風;而生活在窮巷貧窟的庶民生存環(huán)境惡劣,沒有防護實施,狂風肆意侵凌,無奈的遭受著風的凄苦。正如文中指出“枳勾來巢,空穴來風,所托者然也,則風氣也殊焉?!币驗樯鏃l件的不同,所以對風的感受也就不同,風帶給帝王的是享受,帶給貧民的是災(zāi)難。不管宋玉是插科打諢,逗帝王開心,還是暗藏諷諫,風帶給不同條件的人的禍福感受是客觀存在的。
文章從開頭到“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托者然,則風氣殊焉。”為第一段。這段通過引起“雄風”和“雌風”論辯的背景,提出風氣帶給人不同感受的論點。
第二段論述了風的形成、起源以及由弱到強、由強衰弱直至進入深宮化為清風四處飄散吸取萬物精華而后帶給帝王享受的過程。肆虐的狂風在入城前飄散為清風乘越高墻入於深宮,搖動華葉,徘徊香木之間,尋取其幽香;臨池采芙蓉芳香;出水掠蕙草濃香;劈開秦衡,擺動新夷掠取清香,披開荑楊收取嫩香,然后帶著五香的新鮮徜徉中庭,北上玉宮,又通過層層帷幕進入深宮。這段描寫頗為生動,像是描寫一個殷情而又謹慎的君王侍臣,小心的調(diào)制著君王需求的和風。這里對風的描寫暗喻了帝王貪欲的神圣特權(quán),以及臣民伺候帝王的恭敬與虔誠。帝王得到的不像是自然的風,而是精心調(diào)制的服務(wù)。這風帶給帝王的享受,好像是一付神藥,這種輕松與愉悅像是病愈酒醒,耳聰目明,舒服至極,使得帝王不由的感嘆“好痛快!”這就是帝王享受的雄風。這也是對帝王的生活側(cè)面寫照,揭示了帝王生活的奢求與貪欲。
第三段論述了庶人的風。突然起於閉塞的巷道中,揚起沙塵,像憤怒的冤魂惡鬼叫囂著沖孔襲門。光這來勢,就讓人感覺這風對于貧民不懷好意的侵犯是何等的囂張可怕啊!繼而卷起沙粒,吹起死灰,攪起污*骯臟的垃圾,揚起腐臭的氣味,斜插進破甕做的窗戶,直沖茅廬。這陰風在貧窟里肆意妄為,使得貧民頭昏胸悶,傷心勞神,疲軟無力,繼而發(fā)燒生病,吹到嘴上生口瘡,吹到眼上害紅眼病,進而嘴巴抽搐吮動,咿呀叫喊,說不出話來,得了中風病。這就是庶人的雌風。通過這段描寫,我們可以深切感受的庶民生存環(huán)境的惡劣,以及庶民生存的艱難與痛苦。
通過帝王的雄風與貧民的雌風,我們深切感受到同在一片藍天下的生命是如此的不平等。這不平等的根源不是自然災(zāi)害,而是人權(quán)的肆意踐踏。因為生存環(huán)境的不同,造成雄風帶來的是無與倫比的享受,而雌風帶來的是欲哭無淚的災(zāi)殃。
關(guān)于宋玉的三首詩詞篇二
高唐賦
作者:宋玉
原文:
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云者也?!蓖踉唬骸昂沃^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云?!蓖踉唬骸俺剖汲瑺钊艉我??”玉對曰:“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進也,晰兮若姣姬,揚衭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駕駟馬,建羽旗。湫兮如風,凄兮如雨。風止雨霽,云無所處?!蓖踉唬骸肮讶朔浇窨梢杂魏酰俊庇裨唬骸翱?。”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上屬于天,下見于淵,珍怪奇?zhèn)ィ豢煞Q論?!蓖踉唬骸霸嚍楣讶速x之!”玉曰:“唯唯!”
惟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巫山赫其無疇兮,道互折而曾累。登巉巗而下望兮,臨大阺之稸水。遇天雨之新霽兮,觀百谷之俱集。濞洶洶其無聲兮,潰淡淡而并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上。長風至而波起兮,若麗山之孤畝。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卻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礫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厲,水澹澹而盤紆兮,洪波**之溶。奔揚踴而相擊兮,云興聲之霈霈。猛獸驚而跳駭兮,妄奔走而馳邁?;⒈蛸?,失氣恐喙;雕鶚鷹鷂,飛揚伏竄。股戰(zhàn)脅息,安敢妄摯。于是水蟲盡暴,乘渚之陽,黿鼉鱣鮪,交積縱橫。振鱗奮翼,蜲蜲蜿蜿。
中阪遙望,玄木冬榮,煌煌熒熒,奪人目精。爛兮若列星,曾不可殫形。榛林郁盛,葩華覆蓋;雙椅垂房,糾枝還會。徙靡澹淡,隨波闇藹;東西施翼,猗狔豐沛。綠葉紫裹,丹莖白蒂。纖條悲鳴;聲似竽籟;清濁相和,五變四會。感心動耳,回腸傷氣;孤子寡婦,寒心酸鼻。長吏隳官,賢士失志;愁思無已,嘆息垂淚。
登高遠望,使人心瘁;盤岸巑,裖陳皚皚。磐石險峻,傾崎崖。巌嶇參差,縱橫相追。陬互橫啎,背穴偃蹠。交加累積,重疊增益。狀若礫柱,雜巫山下;仰視山巔,肅何千千。炫燿虹蜺,俯視崢嶸,窐寥窈冥,不見其底,虛聞松聲。傾岸洋洋,立而熊經(jīng),久而不去,足盡汗出。悠悠忽忽,怊悵自失。使人心動,無故自恐。賁育之斷,不能為勇。卒愕異物,不知所出。縱縱莘莘,若生于鬼,若出于神。狀似走獸,或象飛禽。譎詭奇?zhèn)?,不可究陳。上至觀側(cè),地蓋底平?;嗦埽疾萘_生。秋蘭茝蕙,江離載青。青荃射干,揭車苞并。薄草靡靡,聮延夭夭,越香掩掩;眾雀嗷嗷,雌雄相失,哀鳴相號。王鴡鸝黃,正冥楚鳩。秭歸思婦,垂雞高巢。其鳴喈喈,當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隨流。
有方之士,羨門高谿。上成郁林,公樂聚榖。進純犧,禱琁室。醮諸神,禮太一。傳祝已具,言辭已畢。王乃乘玉輿,駟倉螭,垂旒旌;旆合諧。紬大絃而雅聲流,冽風過而增悲哀。于是調(diào)謳,令人惏悽,脅息曾。于是乃縱獵者,基趾如星,傳言羽獵;銜枚無聲,弓弩不發(fā),罘不傾。涉莽莽,馳蘋蘋。飛鳥未及起,走獸未及發(fā)。何節(jié)奄忽,蹄足灑血。舉功先得,獲車已實。王將欲往見,必先齋戒。差時擇日,簡輿玄服。建云旆,蜺為旌,翠為蓋。風起云止,千里而逝。蓋發(fā)蒙,往自會,思萬方,憂國害,開賢圣,輔不逮,九竅通郁,精神察滯。延年益壽千萬歲。
關(guān)于宋玉的三首詩詞篇三
宋玉對楚王問
作者:宋玉
原文:
楚襄王問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宋玉對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陀懈栌谯姓?,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有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故鳥有鳳而魚有鯤。鳳皇上擊九千里,絕云霓,負蒼天,足亂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籬之鷃,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鯤魚朝發(fā)昆侖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諸。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宋玉對楚王問評析:
用現(xiàn)今的話說,宋玉的群帶關(guān)系大概是糟透了。不僅是同僚中傷他,非議他,沒少給他打小報告,就連“士民眾庶”都不大說他的好話了,致使楚襄王親自過問,可見其嚴重性。面對楚襄王的責問,宋玉不得不為自己辯護,然而整篇應(yīng)對之詞,卻又沒有一句直接為自己申辯的話,而是引譬設(shè)喻,借喻曉理。分別以音樂、動物、圣人為喻作比。先以曲與和作比照,說明曲高和寡;繼以鳳與鷃、鯤與鯢相提并論,對世俗再投輕蔑一瞥;最后以圣人與世俗之民對比,說明事理??傊?,把雅與俗對立起來,標榜自己的絕凡超俗,卓爾不群,其所作所為不為蕓蕓眾生所理解,不足為怪?!笆浪字?,又安知臣之所為哉!”既是對誹謗者的有力回擊,也表現(xiàn)了自己孤傲清高的情懷。
宋玉的形象,頗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兩千余年的封建社會里,除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僚文人或未爬上高位的奴才文人之外,絕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都或多或少的具有宋玉的性格特征。他們才高而命薄,正直而軟弱,對社會的黑暗與丑惡十分敏感,卻又無能為力。他們大都想入仕,想為國為民做一番事業(yè),但“世”是俗的,是小人的天堂,因此,他們常常在仕途上失意潦倒,最后只落個自命不凡,自命清高,懷著不被人理解的痛苦和憤慨而孤芳自賞。這一性格特征演化至現(xiàn)代,便形成所謂的“小資”情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