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物理知識點整理

字號:

與高一高二不同之處在于,此時復習力學部分知識是為了更好的與高考考綱相結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學生,此時需要進行查漏補缺,但也需要同時提升能力,填補知識、技能的空白。高三頻道為你精心準備了《人教版高三物理知識點整理》助你金榜題名!
    
【篇一】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2.1m3水的質量是1t,1cm3水的質量是1g。
    3.利用天平測量質量時應"左物右碼"。
    4.同種物質的密度還和狀態(tài)有關(水和冰同種物質,狀態(tài)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壓強的方法:
    ①增大壓力
    ②減小受力面積
    6.液體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7.連通器兩側液面相平的條件:
    ①同一液體
    ②液體靜止
    8.利用連通器原理:(船閘、茶壺、回水管、水位計、自動飲水器、過水涵洞等)。
    9.大氣壓現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試驗、鋼筆吸水、抽水機等)。
    10.馬德保半球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托里拆利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值。
    11.浮力產生的原因: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壓力的合力。
    12.物體在液體中的三種狀態(tài):漂浮、懸浮、沉底。
    13.物體在漂浮和懸浮狀態(tài)下:浮力=重力
    14.物體在懸浮和沉底狀態(tài)下:V排=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適用于氣體(浮力的計算公式:F浮=ρ氣gV排也適用于氣體)
    
【篇二】

    1、摩擦力定義: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受到的阻礙相對運動(或阻礙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摩擦力,可分為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
    2、摩擦力產生條件:①接觸面粗糙;②相互接觸的物體間有彈力;③接觸面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說明: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特別要注意“相對”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②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說明:(1)“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與運動方向相反”。
    滑動摩擦力方向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同,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反,可能與運動方向成一夾角。
    (2)滑動摩擦力可能起動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BR>    (1)靜摩擦力的大?。?BR>    ①與相對運動趨勢的強弱有關,趨勢越強,靜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過靜摩擦力,即0≤f≤fm但跟接觸面相互擠壓力FN無直接關系。具體大小可由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結合動力學規(guī)律求解。
    ②靜摩擦力略大于滑動摩擦力,在中學階段討論問題時,如無特殊說明,可認為它們數值相等。
    ③效果: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但不一定阻礙物體的運動,可以是動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F表示滑動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壓力的大小,μ叫動摩擦因數)。
    說明:①FN表示兩物體表面間的壓力,性質上屬于彈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況需結合運動情況與平衡條件加以確定。
    ②μ與接觸面的材料、接觸面的情況有關,無單位。
    ③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
    5、摩擦力的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但并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可能是動力,也可能是阻力。
    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大小、物體運動的速度和加速度無關,只由動摩擦因數和正壓力兩個因素決定,而動摩擦因數由兩接觸面材料的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