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上冊音樂教案精選3篇

字號:

音樂是指有旋律、節(jié)奏或和聲的人聲或樂器音響等配合所構成的一種藝術。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快樂地掌握歌曲的知識點──節(jié)奏和的練習,并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標:在學唱歌曲的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和音樂創(chuàng)新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搜集教學需要的詳實的材料,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彝族的風土人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大家庭的思想感情;通過聽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纷寣W生進一步體驗彝族音樂的特點,用身體動作感受彝族民歌的特有韻味。
    【教學重難點】
    準確掌握節(jié)奏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對歌曲進行再創(chuàng)作。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同學們好?。ɡ蠋熀茫┖芨吲d和大家一起上課,首先讓我們以飽滿的情緒進入課堂,一起來進行快樂律動。(拍手歌)
    (設計意圖:教師簡短的幾句話,讓學生倍感親切,隨音樂律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濃郁的音樂氛圍中進入課堂,
    也為老師的#教案# #小學一年級上冊音樂教案精選3篇#作鋪墊。)
    二、音樂知識──彝族簡介
    1.導入:同學們的動作做得真漂亮,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彝族的音樂宮走一走,表現(xiàn)出色的同學將獲得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小禮物,看哪位同學今天能滿載而歸,出發(fā)?。ㄔO計意圖:課堂開始,老師就為學生設置了一條情境線,以帶他們去彝族的音樂宮為線索及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小禮物等吸引學生,提高他們參與課堂的興趣及積極性。)
    2.圖文結合,讓學生了解彝族的有關風土人情師介紹(出示我國地圖,播放錄像片段):彝族是我國人口比較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貴州,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他們居住的地方景色很美,有全國聞名的瀘沽湖景區(qū)?;鸢压?jié)是彝族盛大的節(jié)日,節(jié)日期間人們穿著漂亮的民族服裝,載歌載舞,開展許多活動,如摔跤,同學們快看,美麗的瀘沽湖就在腳下。
    (設計意圖:圖文結合的介紹方式,讓學生耳目一新,一幅幅美景很快吸引了學生,簡短的設計讓學生有意猶未盡之感。)
    三、節(jié)奏練習
    1.導入:同學們,彝族人民不但居住的環(huán)境很美,他們的音樂宮更富有神奇的童話色彩,我們現(xiàn)在一起去感受。
    2.節(jié)奏練習(出示節(jié)奏城圖)
    師:節(jié)奏城的大門緊鎖著,怎么進呢?(引發(fā)學生的懸念)別著急,這有金鑰匙和銀鑰匙,試一試,用哪一把?(出示帶有節(jié)奏的兩把鑰匙)
    師:用哪一把鑰匙來開門呢?認為用金鑰匙的同學到左邊來,用銀鑰匙的同學到右邊去?,F(xiàn)在老師來開門。(銀鑰匙把門打開了,里面出來兩段話)
    師:同學們快看!節(jié)奏城的朋友正在歡迎我們呢?。ü?jié)奏為歌曲的節(jié)奏)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符合事物的發(fā)生順序,同時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本課歌曲的基本節(jié)奏,為學習新歌打下鋪墊。)
    3.旋律填空練習
    導入:(師很驚奇地說)同學們,音符城發(fā)生了一件怪事,旋律媽媽丟了幾個小寶寶,正著急呢,你們快去幫幫她。(出示不完全的節(jié)奏譜)
    師:一起來看一看。哦!原來是音符寶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幫幫它。(教師彈旋律,讓學生聽辨哪一個更有結束的感覺)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好奇、樂于助人的特點,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促進了學生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能力。)
    四、新歌學唱
    導入:同學們,你們運用智慧幫了旋律媽媽的大忙,為了感謝大家,旋律媽媽送給大家一首歌。(出示歌譜)
    1.師:聽老師為你們來唱一唱,一起來學習。
    2.用La來模唱旋律。
    3.按節(jié)奏試讀歌詞(聽伴奏帶試讀兩次)。
    4.跟著磁帶聽唱。
    5.鼓勵學生自主參與演唱。
    6.分組比賽。
    師小結:同學們真棒!歌曲學得又快又好,你們能為這首歌起個好聽的名字嗎?(讓學生為歌曲起名,找出具有說服力的作為歌曲的名字。)
    五、深入拓展(對歌曲進行再創(chuàng)作)
    導入:音樂宮里有一個神奇的智慧屋,進去的同學會變得更聰明,我們一起去瞧瞧智慧老爺爺為我們準備了什么?(出示四個有吸引力的創(chuàng)作要求)
    (設計意圖:智慧屋、智慧老爺爺都是學生喜歡的,以此引導學生按要求進行創(chuàng)作,讓知識點更富吸引力。)
    1.小小詞作家們,請從這里做起:用另外的襯詞代替歌曲中的“阿里里”。
    2.小小舞蹈家們,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展開想象,為歌曲創(chuàng)編律動。
    3.小小歌唱家們,努力練習,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4.小小畫家們,用五彩的畫筆描繪出歌唱時的心情。
    (設計意圖:充分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活動中鞏固歌曲,用喜歡的形式來表現(xiàn)歌曲,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音樂美,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即興創(chuàng)作的能力;另外,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音樂與其他學科更好地結合,把視覺感受轉化成多種感受,既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新教學的要求,也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六、自我展示
    師:同學們的創(chuàng)作真精彩,快快為彝族小朋友表演。(分小組展示)
    師小結:今天的活動開心嗎?有哪些收獲?我們的活動即將接近尾聲,后,我們一起大聲歌唱,把我們的歌聲留給彝族的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錄音。(用磁帶記錄學生的歌聲)
    (放錄音)師:希望彝族的小朋友能喜歡我們的歌聲,向彝族小朋友們說“再見”!
    快樂的一天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快樂的一天》和《其多列》,使學生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變化。
    2、知道音有長短,讀出走與跑的長短,練習隨歌聲或樂曲進行擊拍,初步做到均勻.準確。
    教學重難點:知道音有長短,讀出走與跑的長短,練習隨歌聲或樂曲進行擊拍,初步做到均勻.準確。
    教學準備;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起立問好,入座。
    2、復習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二、基本部分:
    1、導入。結合“放牧”主題讓學生開展短小的談話,已獲得對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課作品。
    2、聆聽《其多列》:
    (1)啟發(fā)學生看插圖,聽錄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聽著范唱錄音,用手指著圖譜輕輕地跟唱。提示學生第三段歌詞分別在哪里?結束據在哪里?
    (3)能跟著老師的手勢,完整準確地演唱歌曲。
    3、聆聽《快樂的一天》:
    (1)聽前,引導學生談上學第一天的感受。
    (2)教師完整地初聽音樂,要求學生注意傾聽。分辨每一首小曲讓你想到樂什么,音樂情緒是怎樣的
    (3)學生可根據歌曲內容,分小組,分角色創(chuàng)編動作表現(xiàn)歌曲。
    (4)復聽時,讓學生自由想象,創(chuàng)編動作表現(xiàn)沒段音樂的內容,鼓勵學生編創(chuàng)獨特的與眾不同的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結束部分:
    小結。
    紅紅火火過大年
    教學內容:
    1、音樂活動:《新年鑼鼓》
    2、學唱歌曲《過年》
    3、學唱歌曲《包粽粑》
    4、學唱歌曲《賽燈籠》
    教學目標: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了解民間過年的習俗,感受和體驗人們熱熱鬧鬧、紅紅火火過新年的歡樂氣氛。
    2、能根據歌曲的不同風格和特點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表演
    3、全班參與新年聯(lián)歡會活動,能獨自或者與同學們共同上臺表演節(jié)目。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了解各個地方不同民族過年的習俗,感受人們過新年的歡樂氣氛
    2、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歌曲的不同地域風格表演節(jié)目。
    教學課時: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音樂活動《新年鑼鼓》
    2、學唱歌曲《過年》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新課導入
    1、播放錄象:人們激情洋溢,敲鑼打鼓喜氣洋洋過新年的歡騰景象。讓學生感受北方小朋友過新年的熱鬧氣氛,并說說自己過新年時的歡樂情景。
    2、放錄音:《新年鑼鼓》,聽聽:你能聽出里面有什么打擊樂器的聲音——鑼鼓聲
    3、揭題:《新年鑼鼓》
    三、師范讀
    小結1、你能聽出哪些是鼓聲,哪些是鑼聲嗎?
    四、認識樂器鼓、鑼、鈸
    1、學生模仿樂器的聲音
    2、你能在你的身邊找出能模仿出鼓、鑼的物品嗎?
    3、學生演奏鑼鼓聲
    五、讀歌詞
    1、師帶讀
    2、生自讀
    3、加上鑼鼓聲
    六、表演唱
    1、分角色唱
    2、演奏唱
    七、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復習歌曲
    三、新歌教學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的鑼鼓聲敲得真好!過年了!讓我們一起來唱一首過年歌吧!
    (二)聽范唱
    (三)感受歌曲
    1、跟著音樂拍節(jié)拍
    2、用鑼鼓聲伴奏
    (四)讀歌詞
    1、師帶讀
    2、生自讀
    3、跟節(jié)奏讀
    (五)學唱
    1、默唱
    2、輕聲唱
    3、指導唱
    4、分角色唱
    5、表演唱
    6、指名上臺唱,師生共同點評
    7、跟音樂完整表演唱
    8、師小結
    第三課時
    一、復習歌曲《過年》
    二、學唱歌曲《包粽粑》
    1、談話導入:說說家里過年的時候都有什么好吃的。當有學生談到粽子是,就順勢引出課題《包粽粑》。春節(jié)包粽子是壯鄉(xiāng)人民獨特的民間習俗,它意味著家人一年到頭平平安安,合家幸福,同時也表達了壯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2、提問:你知道粽粑是怎么樣做成的?互相說說,邊說邊放錄音
    3、師范唱,生仔細聽,并說說聽后感受
    4、跟師讀歌詞
    5、跟音樂默唱—輕聲唱
    6、師指導學生用愉快、喜悅的心情演唱歌曲
    7、跟音樂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8、小結
    第四課時
    一、復習歌曲《包粽粑》
    二、學唱歌曲《賽燈籠》
    1、播放錄象:新年四川人民賽燈籠的場面
    2、請學生說說看后的感受,并說說自己在新年時有什么好玩的游戲活動。
    3、聽音樂《賽燈籠》,聽聽歌曲中講了什么,聽了以后有什么感覺。
    4、帶著愉快、高興的心情再聽
    5、跟師讀歌詞
    6、跟音樂默唱—輕聲唱
    7、師單獨指導歌曲中俯點音符處
    8、自己跟琴唱,要有感情
    9、音樂活動:給書上的燈籠添上漂亮的顏色,比一比,看誰的燈籠漂亮。
    10、作業(yè)展示,互評
    11、跟音樂完整的演唱—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