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拼音版《菩薩蠻·春云吹散湘簾雨》原文譯文賞析

字號:


    這首詞以白描手法寫主人公在小樓中所見之景,全為景語,但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毫無矯揉造作之氣,令人回味無窮。下面是分享的古詩詞拼音版《菩薩蠻·春云吹散湘簾雨》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菩薩蠻·春云吹散湘簾雨》拼音版
    清代|納蘭性德
    春chūn云yún吹chuī散sàn湘xiāng簾lián雨yǔ,絮xù黏nián蝴hú蝶dié飛fēi還hái住zhù。
    人rén在zài玉yù樓lóu中zhōng,樓lóu高gāo四sì面miàn風(fēng)fēng。
    柳liǔ煙yān絲sī一yī把bǎ,暝míng色sè籠lóng鴛yuān瓦wǎ。
    休xiū近jìn小xiǎo闌lán干gān,夕xī陽yáng無wú限xiàn山shān。
    《菩薩蠻·春云吹散湘簾雨》原文
    清代|納蘭性德
    春云吹散湘簾雨,絮黏蝴蝶飛還住。
    人在玉樓中,樓高四面風(fēng)。
    柳煙絲一把,暝色籠鴛瓦。
    休近小闌干,夕陽無限山。
    【白話譯文】
    春天的傍晚,簾外雨收云散,濛濛的飛絮粘在蝴蝶的翅膀上,使它欲飛還住。獨居在高樓之上,無人相伴,只能感受到從四面八方吹來的料峭春風(fēng)。
    樓外柳絲已經(jīng)凝成輕煙,暮色降臨,籠罩在樓頂?shù)镍x鴦瓦上。不要再憑欄遠(yuǎn)望,夕陽下綿延不盡的遠(yuǎn)山,只能引起內(nèi)心的無盡傷悲。
    【賞析】
    上闋,詞人以漸進(jìn)的手法寫主人公獨立小樓所見之景。首二句寫主人公眼看樓外云散雨住,飛絮牽住蝴蝶飛行的腳步,一派春意闌珊之景,這樣美好的景致不禁令人想入非非。接下來,詞人馬上反跌一筆,“人在玉樓中,樓高四面風(fēng)”,兩句與樓外之景形成鮮明對比,主人公在小樓上,只能望著遠(yuǎn)處美好的春景,而回看四周,只有冰冷的四壁,感受到的也只有吹來的涼風(fēng),流露出主人公心中隱隱的傷感。
    下闋首二句續(xù)寫春色,景情交融:樓外是楊柳青青,暮色冥冥,煙籠翠瓦,樓中人則心有戚戚,籠在心頭的是那如煙霧般的愁緒,進(jìn)而逼出“休近小闌干,夕陽無限山”兩句,暗自警告自己,切莫憑欄望遠(yuǎn)啊,在這蒙蒙之色中,只能眼見夕陽漸漸低沉,落入遠(yuǎn)山,而思念的人更在遠(yuǎn)山之外,望也望不到,只是徒增傷感罷了。結(jié)尾兩句,與“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首詞以白描手法寫主人公在小樓中所見之景,全為景語,但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毫無矯揉造作之氣,令人回味無窮。詞中之景都是從閨閣中所看到的,傷情之人眼中的景象都是凄迷傷感的,因此“不洗鉛華,而自然淡雅?!贝嗽~寫得十分含蓄,只描寫景物而不明確表達(dá)其作詞之意,很類似于《花間集》的風(fēng)格。
    擴(kuò)展閱讀:納蘭與紅樓夢
    轟轟烈烈的“紅學(xué)”研究已經(jīng)進(jìn)行百載有余。其中有不少文宿巨匠參與研究,取得不少成果和進(jìn)展。不但毛澤東對《紅樓夢》研究有評述,就是前溯百載,清代的皇帝、公子王孫也側(cè)身其中。但凡研究“紅學(xué)”的人對納蘭明珠和納蘭性德都會有所了解。
    乾隆算得上是第一位紅學(xué)家。當(dāng)和珅進(jìn)呈《紅樓夢》,乾隆讀后即說:“此蓋為明珠家事作也?!币痪湓挘选都t樓夢》與納蘭家聯(lián)系起來。且不說此推論是否確鑿,天子首開一家之言,根據(jù)他的閱歷提示了兩事物間的聯(lián)系可能。納蘭家族和曹家都是清初到中期“康乾盛世”中人,相繼前后。他們的家世與經(jīng)歷,有許多共同之處,是那個時期的政治、文化現(xiàn)象的集中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