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師資格考試政治學科知識: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字號:

2020年備考已經開始,初次考試的考生難免出現(xiàn)畏懼困難的情緒,為幫助廣大考生提升學習效率。整理了“2020教師資格考試政治學科知識: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訊息請關注!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哲學基本問題在歷史觀中的貫徹和表現(xiàn)就是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即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
    (一)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
    1.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2.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前,唯心史觀一直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
    3.唯物史觀的創(chuàng)立
    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科學地解決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創(chuàng)立了唯物史觀。
    (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1.社會存在
    社會存在也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是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是社會實踐和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包括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及生產方式、地理環(huán)境和人口因素。
    2.社會意識
    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屬于上層建筑的社會意識形式稱為社會意識形態(tài),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宗教、哲學等。
    (三)物質生產方式是社會發(fā)展的基礎
    生產方式是社會發(fā)展的基礎,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決定力量。第一,物質生產活動及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是人類其他一切活動的首要前提。第二,物質生產活動及生產方式決定著社會的結構、性質和面貌,制約著人們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會生活。第三,物質生產活動及生產方式的變化發(fā)展決定整個社會歷史的變化發(fā)展,決定社會形態(tài)從低級向高級的更替和發(fā)展。
    (四)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辯證統(tǒng)一的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會存在。
    首先,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第一,社會存在是社會意識內容的客觀來源,社會意識是社會物質生活過程及其條件的主觀反映。
    第二,社會意識是人們進行社會物質交往的產物。
    第三,社會意識是具體的、歷史的。
    其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它在反映社會存在的同時,還有自己特有的發(fā)展形式和規(guī)律,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發(fā)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第二,社會意識內部各種形式之間的相互影響及各自具有的歷史繼承性。
    第三,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能動的反作用,這是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突出表現(xiàn)。
    2.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是通過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實現(xiàn)的
    一種社會意識發(fā)揮作用的程度及范圍大小、時間久暫,同它實際掌握群眾的深度和廣度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
    3.正確而充分地發(fā)揮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有賴于社會文化建設特別是先進文化的建設。
    (五)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的意義
    它在人類思想第一次正確解決了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歷史觀革命性變革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