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學課件:《數據收集整理》

字號:

好的課件可以創(chuàng)造出各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及學習的興趣,進而為語文教學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迅速的走進預設的教學氛圍境界。一堂成功的課往往得力于一個生動的課件,這是因為學生對每一篇新課文都有一種新鮮的感覺,都懷著新的興趣和期待。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小學二年級數學課件:《數據收集整理》,歡迎閱讀與借鑒。
    小學二年級數學課件篇一:《數據收集整理》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tǒng)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過程,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tǒng)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么樣?你有什么意見?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xiàn)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么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范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里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據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jié)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tǒng)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同學喜歡哪種顏色。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么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tǒng)計表。
    顏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白色
    人數
    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完成這張統(tǒng)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xiàn)在由老師發(fā)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tǒng)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么?(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1)師:從統(tǒng)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tǒng)計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錯誤。)
    (2)師:喜歡說明顏色的人數多,那么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么?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tǒng)計的意義。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喜歡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準備怎么辦?
    地點植物園動物園游樂園森林公園河濱公園
    人數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匯報填寫等)并說出統(tǒng)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據的準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喜歡去()的人數多,喜歡去()的人數少。
    喜歡去植物園的右()人。
    你喜歡去(),喜歡去這里的同學有()人。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
    調查本班同學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小組的人數多,參加()小組的人數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人。
    我喜歡()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人。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統(tǒng)計了本班同學喜歡的校服的顏色,喜歡去哪里春游,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板書設計:
    小學二年級數學課件篇二:《數據收集整理》
    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
    紅 黃 藍 白
    顏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白色
    人數
    第2課時數據收集整理(二)
    教學目標:
    1、能根據統(tǒng)計結果回答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簡單的預測和較為合理的判斷。
    2、讓學生進行一些社會調查,體驗實踐性和現(xiàn)實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讓學生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并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學難點:
    根據統(tǒng)計表提出問題并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教法:
    采用講授法、討論法、發(fā)現(xiàn)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將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水平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引導中探索,探索中發(fā)展,發(fā)展中提高。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談話:同學們,新的學期已經開始了幾天,我們的學習生活正逐漸步入正軌,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幫忙,為老師評選一名數學科代表。
    教師出示評選條件:
    1、數學成績優(yōu)秀。
    2、數學成績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數學成績。
    3、愿意為大家服務,樂意為數學老師服務。
    師:你想推薦誰當數學科代表?(學生自由發(fā)言并說出理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篩選出兩位學生的名字寫在黑板上,如張三、李四。
    二、互動新授
    1、學習用記錄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1)收集數據。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通過篩選選出了兩位合適的同學,那么,這兩位同學哪個更合適呢?我們要從這兩位同學中選一位,你有沒有合適的方法?
    學生討論,說說選擇的方法。
    教師提問:用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舉手統(tǒng)計的方法可行嗎?為什么?
    小結:舉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時會出現(xiàn)其他同學不公平、不服氣的情況,影響同學之間的和睦相處,那有沒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學生自由發(fā)言。)
    出示小精靈的話:可以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能擔任科代表。
    教師講解投票的方法,拿出準備好的小紙張,從黑板上選一個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學生動筆寫,將寫好的紙張折好,由小組長收上來。
    (2)學習記錄方法。
    教師將收好的紙張放在講臺桌上。
    師:現(xiàn)在老師要從這些紙張里拿出一張,報出名字,同學們要想辦法把它記在紙張上,老師報一個,你記一個,一直到把這些紙張記完。請小組討論一下,你們準備用什么方法來統(tǒng)計數?(提示學生:紙張很多,報得又很快,必須抓緊時間統(tǒng)計,能分工合作。)
    指名學生說,肯定學生的方法,如畫“○”、畫“∣”、畫“正”等。及搜狐請方法獨特的學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記錄。
    講述:記錄完的討論一下,哪種方法記得既清楚又方便,將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讓大家瞧一瞧。
    完成統(tǒng)計表。
    姓名 張三 李四
    票數
    根據統(tǒng)計結果,應該選()擔任數學科代表。
    (3)小結。
    談話:剛才同學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法,你們能說說是怎樣記的嗎?
    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大家聽一聽,要說出喜歡這種方法的理由。
    2、教學例2.
    (1)過渡:同學們,光明小學要舉辦講故事大賽,某班要從王明明和陳小菲中選一位參加比賽,他們也是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參加比賽。
    多媒體課件出示投票結果。
    師:你能看懂他們用了哪些記錄方法嗎?(畫“√”、畫“正”、畫“○”)
    (2)填寫統(tǒng)計表,分析數據。
    把上面的統(tǒng)計結果填入下表。
    姓名 王明明 陳小菲
    票數 15 22
    學生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
    回答問題:
    根據統(tǒng)計結果,應該選誰參加比賽?(陳小菲)
    有兩位同學缺勤沒能參加投票,如果他們也投了票,結果可能會怎樣?(讓學生討論可能性。)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即使把缺勤同學的兩票同學的兩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數中,也不影響投票結果,所以,結果不會改變。
    (3)從上面這道題中,你有沒有學到新的記錄方法?(讓學生自由說。)
    教師:你喜歡哪種記錄方法,下次你統(tǒng)計事物數量時,就可以用上這種記錄方法。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3題。
    出示統(tǒng)計表,從統(tǒng)計表中,你能看出天氣情況嗎?
    1、根據統(tǒng)計圖,完成統(tǒng)計表。
    2、根據統(tǒng)計表逐題回答教材上的問題。
    3、從統(tǒng)計表中你還知道什么?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讓你高興的收獲是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應用統(tǒng)計知識幫助老師選了一位同學們心目中的數學科代表,老師先謝謝同學們,我們還學到了統(tǒng)計的另一種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了記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統(tǒng)計的內容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后還可以選擇一些內容進行統(tǒng)計。
    板書設計
    數據收集整理(二)
    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