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要根據(jù)自己的條件,以及高中階段學科知識交叉多、綜合性強,以及考查的知識和思維觸點廣的特點,找尋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今天為各位同學整理了《高一物理必修二教學設計》,希望對您的學習有所幫助!
高一物理必修二教學設計(一)
一、設計思想
在舊教材中,《曲線運動》關(guān)于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的教學,通常通過演示圓周運動的小球離心現(xiàn)象,演示砂輪火星痕跡實驗,采取告知的方式,讓學生知道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為該位置的切線方向,由于軌跡是瞬間性,實驗有效性差。在新教材中,通過曲線軌道實驗演示曲線運動的方向,再告知速度方向是曲線的切線方向,與舊教材相比,能獲得具體的軌跡和末速度的“方向”,但是無法證明速度方向是切線方向。
筆者通過簡易自制器材,讓學生通過探究過程獲得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并自己獲得如何畫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的方法,強調(diào)科學探究的過程。筆者還通過當堂設計自行車擋泥板,以便學生把自己獲得的知識應用于實踐,體驗學以致用、知識有價的感受。還要求學生觀察自行車的擋泥板驗證自己的設計作為課外作業(yè),體會STS的意義,提高科學素養(yǎng)。
二、教材分析
教學基本要求:知道什么叫曲線運動,知道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能在軌跡圖中畫出速度的(大致)方向,知道曲線運動是一種變速運動,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發(fā)展要求:掌握速度和合外力方向與曲線彎曲情況之間的關(guān)系。
本課是整章教學的基礎,但不是重點內(nèi)容,通過實驗和討論,讓學生體會到曲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是時刻改變的,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速度的方向是曲線的切線方向。
模塊的知識內(nèi)容有三點:
1、什么是曲線運動(章引);
2、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
3、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4、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三、學情分析
在初中,已經(jīng)學過什么是直線運動,什么是曲線運動,也知道曲線運動是常見的運動,但是不知道曲線運動的特點和原因。由于初中的速度概念的影響,雖然學生在第一模塊學過速度的矢量性,但是在實際學習中常常忽略了速度的方向,也就是說學生對“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的掌握有困難。
學生分組實驗時,容易滾跑小鋼珠,要求學生小心配合。幾何作圖可能難以下手,教師可以適當提示。學生主要的學習行為是觀察、回答、實驗。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曲線運動中位移的分矢量表示法及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線運動時一直變速運動。
(2)知道合運動、分運動分別是什么,知道其同時性和獨立性。
(3)知道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理解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4)會用作圖法和計算的方法,求解位移和速度的合成與分解問題。
(5)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6)會判斷軌跡彎曲方向(發(fā)展要求)。
2、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猜想──探究──驗證──結(jié)論──交流的探究過程;
(2)經(jīng)歷并體會研究問題要先從粗略到精細,由定性到定量,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過程;
(3)嘗試用數(shù)學幾何原理在物理研究中應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主動細心觀察,注意關(guān)注身邊的科學,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2)感受到科學研究問題源于生活實踐,獲得的結(jié)論服務于生活實踐,體會學以致用的感受。
(3)初步感受下結(jié)論不能主觀而要有科學依據(jù)的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4)初步養(yǎng)成小心翼翼做實驗的習慣。
五、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獲得“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切線方向”的實驗過程。會標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難點:如何獲得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切線方向。如何畫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在教學活動上: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體現(xiàn)教師的指導性和服務性。在教學媒體設計上:強調(diào)以試驗教學為主,以多媒體為輔助(投影問題與習題)。在教學程序上基本上按照加涅信息加工模型。引起注意──告知學生學習目標──刺激回憶先決性的學習──呈現(xiàn)刺激材料──提供學習幫助──引出作業(yè)──提供作業(yè)──提供反饋──評價作業(yè)──促進保持和遷移,通過問題鏈把教、學、練、評有機整合。在學習過程上:突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猜想──探究──驗證──結(jié)論──應用。在探究方法上:突出整合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認知過程上:突出人類的學習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即,由粗略研究到精細研究,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過程。在理念上:突出科學的研究源于生活實踐,服務于生活實踐;認識到“下結(jié)論必須要有科學依據(jù)”。
七、學法指導
1.對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要從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原因的角度來理解,物體做曲線運動時,速度的方向時刻在變化,不管速率是否變化,其運動狀態(tài)肯定在變化,所以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所以受合外力肯定不為零.
2.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指的是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的合成與分解,跟力的合成與分解一樣,遵循相同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3.拋體運動是在恒定外力作用下所做的勻變速曲線運動,恒定的外力是改變速度大小的原因,也是改變速度方向的原因.
高一物理必修二教學設計(二)
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
本節(jié)是人教版《物理》必修模塊物理Π第五章第二節(jié)。平拋運動是本章的重點內(nèi)容,是對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知識具體問題的應用,對后面斜拋等曲線運動的學習及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解決都有影響。前面學生通過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學習已有初步的理論基礎,教材通過簡單的實驗演示,引導學生認識平拋運動的初步特征。運用實驗探究與理論相結(jié)合的方法,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平拋運動的特點及規(guī)律。所以在本節(jié)教學中,要注意突出學生活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探究,討論。
二、學情分析
(1)高一學生已經(jīng)具備較好的物理實驗能力、分析問題能力、歸納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
(2)學生剛學習過直線運動規(guī)律,對直線運動的分析方法記憶猶新;并在上一節(jié)中剛學過運動合成與分解的知識,對這一分析曲線運動的方法并不陌生,這為本節(jié)課在方法上鋪平了道路。
三、設計理念
教材直接提出平拋運動可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并用平拋豎落儀演示加以證實,再用頻閃照片分析后給出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并解例題,教材直接把結(jié)論給學生,學生的思維只能跟著老師的引導進行,不利于他們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設計了三個創(chuàng)思點:平拋運動可以分解為什么方向的運動,由學生自己提出猜想,并設計實驗證實,并讓學生親自動手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平拋運動的特點: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豎直方向受到重力作用,運動軌跡是拋物線,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注意軌跡是曲線的原因是受力方向與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上。
(2)理解平拋運動可以看成水平的勻速直線運動與豎直方向上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并且這兩個分運動互相獨立。
(3)掌握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
(4)會運用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解答實際問題。
(5)知道分析復雜運動時分解或合成運動的物理思維方法,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使問題簡單化。
2、過程與方法
利用生活中實際問題引入,創(chuàng)設矛盾所在,提出問題。結(jié)合平拋儀實驗,動畫,平拋與自由落體運動對比的頻閃照片,逐步加深對平拋運動的認識。并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在教師引導下分析平拋運動的處理方法——運動的分解,根據(jù)已有的知識找出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觀察、實驗及探究、交流與討論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經(jīng)歷不同層次的觀察與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平拋運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
(2)學習和借鑒本節(jié)課的研究方法
2、教學難點:
(1)平拋運動的整個過程較快,學生無法從視覺上直觀看清其運動的軌跡。
(2)如何進行運動分解,如何引導學生做這樣的分解。
(3)平拋運動規(guī)律的探究。
六、教法與學法
為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和學法。
教法:探究式教學法和情景創(chuàng)設教學法。
學法:以學生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高一物理必修二教學設計(一)
一、設計思想
在舊教材中,《曲線運動》關(guān)于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的教學,通常通過演示圓周運動的小球離心現(xiàn)象,演示砂輪火星痕跡實驗,采取告知的方式,讓學生知道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為該位置的切線方向,由于軌跡是瞬間性,實驗有效性差。在新教材中,通過曲線軌道實驗演示曲線運動的方向,再告知速度方向是曲線的切線方向,與舊教材相比,能獲得具體的軌跡和末速度的“方向”,但是無法證明速度方向是切線方向。
筆者通過簡易自制器材,讓學生通過探究過程獲得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并自己獲得如何畫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的方法,強調(diào)科學探究的過程。筆者還通過當堂設計自行車擋泥板,以便學生把自己獲得的知識應用于實踐,體驗學以致用、知識有價的感受。還要求學生觀察自行車的擋泥板驗證自己的設計作為課外作業(yè),體會STS的意義,提高科學素養(yǎng)。
二、教材分析
教學基本要求:知道什么叫曲線運動,知道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能在軌跡圖中畫出速度的(大致)方向,知道曲線運動是一種變速運動,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發(fā)展要求:掌握速度和合外力方向與曲線彎曲情況之間的關(guān)系。
本課是整章教學的基礎,但不是重點內(nèi)容,通過實驗和討論,讓學生體會到曲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是時刻改變的,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速度的方向是曲線的切線方向。
模塊的知識內(nèi)容有三點:
1、什么是曲線運動(章引);
2、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
3、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4、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三、學情分析
在初中,已經(jīng)學過什么是直線運動,什么是曲線運動,也知道曲線運動是常見的運動,但是不知道曲線運動的特點和原因。由于初中的速度概念的影響,雖然學生在第一模塊學過速度的矢量性,但是在實際學習中常常忽略了速度的方向,也就是說學生對“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的掌握有困難。
學生分組實驗時,容易滾跑小鋼珠,要求學生小心配合。幾何作圖可能難以下手,教師可以適當提示。學生主要的學習行為是觀察、回答、實驗。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曲線運動中位移的分矢量表示法及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線運動時一直變速運動。
(2)知道合運動、分運動分別是什么,知道其同時性和獨立性。
(3)知道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理解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4)會用作圖法和計算的方法,求解位移和速度的合成與分解問題。
(5)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6)會判斷軌跡彎曲方向(發(fā)展要求)。
2、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猜想──探究──驗證──結(jié)論──交流的探究過程;
(2)經(jīng)歷并體會研究問題要先從粗略到精細,由定性到定量,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過程;
(3)嘗試用數(shù)學幾何原理在物理研究中應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主動細心觀察,注意關(guān)注身邊的科學,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2)感受到科學研究問題源于生活實踐,獲得的結(jié)論服務于生活實踐,體會學以致用的感受。
(3)初步感受下結(jié)論不能主觀而要有科學依據(jù)的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4)初步養(yǎng)成小心翼翼做實驗的習慣。
五、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獲得“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切線方向”的實驗過程。會標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難點:如何獲得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切線方向。如何畫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在教學活動上: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體現(xiàn)教師的指導性和服務性。在教學媒體設計上:強調(diào)以試驗教學為主,以多媒體為輔助(投影問題與習題)。在教學程序上基本上按照加涅信息加工模型。引起注意──告知學生學習目標──刺激回憶先決性的學習──呈現(xiàn)刺激材料──提供學習幫助──引出作業(yè)──提供作業(yè)──提供反饋──評價作業(yè)──促進保持和遷移,通過問題鏈把教、學、練、評有機整合。在學習過程上:突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猜想──探究──驗證──結(jié)論──應用。在探究方法上:突出整合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認知過程上:突出人類的學習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即,由粗略研究到精細研究,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過程。在理念上:突出科學的研究源于生活實踐,服務于生活實踐;認識到“下結(jié)論必須要有科學依據(jù)”。
七、學法指導
1.對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要從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原因的角度來理解,物體做曲線運動時,速度的方向時刻在變化,不管速率是否變化,其運動狀態(tài)肯定在變化,所以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所以受合外力肯定不為零.
2.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指的是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的合成與分解,跟力的合成與分解一樣,遵循相同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3.拋體運動是在恒定外力作用下所做的勻變速曲線運動,恒定的外力是改變速度大小的原因,也是改變速度方向的原因.
高一物理必修二教學設計(二)
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
本節(jié)是人教版《物理》必修模塊物理Π第五章第二節(jié)。平拋運動是本章的重點內(nèi)容,是對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知識具體問題的應用,對后面斜拋等曲線運動的學習及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解決都有影響。前面學生通過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學習已有初步的理論基礎,教材通過簡單的實驗演示,引導學生認識平拋運動的初步特征。運用實驗探究與理論相結(jié)合的方法,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平拋運動的特點及規(guī)律。所以在本節(jié)教學中,要注意突出學生活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探究,討論。
二、學情分析
(1)高一學生已經(jīng)具備較好的物理實驗能力、分析問題能力、歸納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
(2)學生剛學習過直線運動規(guī)律,對直線運動的分析方法記憶猶新;并在上一節(jié)中剛學過運動合成與分解的知識,對這一分析曲線運動的方法并不陌生,這為本節(jié)課在方法上鋪平了道路。
三、設計理念
教材直接提出平拋運動可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并用平拋豎落儀演示加以證實,再用頻閃照片分析后給出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并解例題,教材直接把結(jié)論給學生,學生的思維只能跟著老師的引導進行,不利于他們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設計了三個創(chuàng)思點:平拋運動可以分解為什么方向的運動,由學生自己提出猜想,并設計實驗證實,并讓學生親自動手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平拋運動的特點: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豎直方向受到重力作用,運動軌跡是拋物線,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注意軌跡是曲線的原因是受力方向與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上。
(2)理解平拋運動可以看成水平的勻速直線運動與豎直方向上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并且這兩個分運動互相獨立。
(3)掌握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
(4)會運用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解答實際問題。
(5)知道分析復雜運動時分解或合成運動的物理思維方法,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使問題簡單化。
2、過程與方法
利用生活中實際問題引入,創(chuàng)設矛盾所在,提出問題。結(jié)合平拋儀實驗,動畫,平拋與自由落體運動對比的頻閃照片,逐步加深對平拋運動的認識。并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在教師引導下分析平拋運動的處理方法——運動的分解,根據(jù)已有的知識找出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觀察、實驗及探究、交流與討論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經(jīng)歷不同層次的觀察與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平拋運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
(2)學習和借鑒本節(jié)課的研究方法
2、教學難點:
(1)平拋運動的整個過程較快,學生無法從視覺上直觀看清其運動的軌跡。
(2)如何進行運動分解,如何引導學生做這樣的分解。
(3)平拋運動規(guī)律的探究。
六、教法與學法
為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和學法。
教法:探究式教學法和情景創(chuàng)設教學法。
學法:以學生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