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上冊科學教案設計三篇

字號:

科學首先不同于常識,科學通過分類,以尋求事物之中的條理。此外,科學通過揭示支配事物的規(guī)律,以求說明事物。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誰的植物長得好
    教學目標:進一步了解植物生長需要哪些條件。
    教學重點:植物的生長需要的條件。
    教學難點:怎樣使植物長得更好。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我們養(yǎng)的植物長得怎么樣?大家交流一下,并說一說長得好的原因。
    二、新課教學
    1、比一比,大家養(yǎng)護植物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說一說,植物的生長需要哪些條件?
    3、教師引導歸納:植物生長需要水、陽光、土壤、空氣、肥料等。
    4、看樣使植物長得更好?制訂一個改進方案。
    三、拓展與應用:不同環(huán)境中的植物,這些植物的生長環(huán)境有什么不同?為了維持生存,它們需要哪些相同的條件?(水和陽光)
    美麗的大自然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能舉例說出常見的自然物體。
    科學探究
    1、能對自然世界中的物體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2、能對校園和大自然中的物體是否是自然形成的進行猜想。
    3、能針對尋找自然物體的活動制訂簡單的計劃。
    4、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自然物體。
    5、能用合適的話語簡單描述見到的自然物體。
    6、能與同學討論、交流生活中的常見的自然物體。
    7、能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反思和評價。
    科學態(tài)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尋找自然物體產生興趣并積極參與其中。
    2、能如實描述生活中的自然物體。
    3、能從多角度,多方位認識自然物體。
    4、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觀察結晶,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察結果。
    科學、技術、社會和環(huán)境
    1、喜歡美麗的大自然,知道用多種方法記錄和認識大自然。
    2、在欣賞自然世界中的美景的同時,增強保護自然環(huán)境、愛護動植物的意識。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大自然的圖片和視頻
    學生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筆、有關大自然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1、老師提問:在這美麗的大自然中,你認識哪些物體?它們是自然形成的嗎?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
    2、學生討論交流。
    (二)探究與發(fā)現
    活動1、尋找校園里的自然物體。
    先制訂計劃
    1、從哪里找?
    2、需要帶些什么?
    3、怎樣觀察?
    4、小組怎樣分工
    5、觀察時要注意什么?
    讓學生交流一下?
    大家明確,活動地點是校園,活動目的是尋找自然物體,活動前要準備活動材料,如《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筆等;活動以四人小組合作的形式,利用感官或工具來觀察;注意未知的物體不要隨意觸摸、品嘗、觀察時要注意安全;觀察時及時記錄自己找到的自然物體。
    接下來,實地觀察,看哪組找到得多,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記錄下來以便交流。
    處理信息:提醒學生及時把觀察和交流的結果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5頁上。
    表達交流: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全班學生進行匯報交流。引導學生在匯報時要尊重事實。交流中虛心聽取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交流內容可以按照“我在什么地方”“利用了哪些觀察方法”“找到了什么自然物體”幾方面進行。
    活動2、美麗的自然風景
    提出問題: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對校園里的自然物體有了一定的了解,“你看到過哪些自然風景?風景里都有什么?”
    播放視頻,把結果記錄在手冊第5頁上。
    結論:引導學生歸納出大自然里面的山、水、還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和動物等,它們是自然形成的。
    (三)應用與拓展
    全班交流,讓學生與小組同學分享自己的記錄自然美景的方法,再全班交流。
    太陽的位置和方向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學會根據太陽的位置辨別方向。
    體會一天中,早、午、晚天氣冷熱變化。
    2.科學探究目標:
    能利用太陽的位置辨別方向及冷熱變化。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開展小組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
    勇于發(fā)言,積極動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將學生置于現實情境中,鼓勵學生親近自然、關注自然、發(fā)現自然規(guī)律。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利用太陽位置辨別方向。
    2.教學難點:
    利用太陽位置辨別東、南、西、北。
    教學準備
    1.小組活動:每組東、南、西、北、太陽、早、午、晚8張圖片。
    2.教師準備:課件、班級記錄單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預設8分)
    1.太陽從哪里升起?(引入課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太陽位置和方向的關系)
    2.你知道如何根據太陽的位置辨別方向嗎?(教師播放課件中的動畫)
    3.當我們來到大自然如何辨認方向呢?讓我們一起去操場來驗證我們的猜想。
    二、探究利用太陽位置辨別方向(預設22分)
    1.老師把學生帶到操場,選出一組示范。
    老師根據太陽位置確定方向:
    早晨,面對太陽,太陽在東、右為南、后為西、左為北。找4名同學舉著圖片分別站在東、南、西、北4個方向。一名同學舉“早”站在東,一名同學舉“午”站在南,一名同學舉“晚”站在西方。
    2.老師手舉“太陽”圖片邊走邊說,早晨在東、中午在南、晚上在西。
    3.小組活動
    ①各小組分別確定方向,觀察兵與同伴說一說操場東、南、西、北各有什么東西?
    ②學生在記錄單上記下各方向的東西。
    ③交流記錄結果,體會規(guī)定方向的必要性。
    三、帶回學生討論:(預設5分)
    清晨、中午和傍晚,面對太陽我們如何判斷前、后、左、右的方向。
    討論一天中什么時間熱,記錄我們的冷熱感覺。
    四、交流總結:(預設5分)
    一天中,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樣變化的?我們怎樣利用太陽辨別方向?
    早、午、晚,什么時候熱?我們是怎樣知道的?
    五、板書
    太陽的位置和方向
    太陽東升西落
    早晨:太陽在東
    中午:太陽在南
    傍晚:太陽在西
    一天中熱的時間: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