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英語作為家喻戶曉的經(jīng)典之作,它有著全新的教學(xué)理念,有趣的課文內(nèi)容及其全面的技能訓(xùn)練,為廣大的英語學(xué)習(xí)者提供幫助!如果你也想學(xué)好英語,又怎能錯過新概念英語?下面為您提供了相關(guān)內(nèi)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新概念英語第2冊Lesson38語法知識點
過去完成時
在第14課的語法中,我們學(xué)習(xí)了過去完成時的構(gòu)成和基本用法。它經(jīng)常與一般過去時連用,表示在過去某個動作發(fā)生前完成的動作:
When I arrived, Jane had left.
我到時,簡已經(jīng)走了。(走發(fā)生在我到達(dá)之前)
與過去完成時連用的表示時間的詞或詞組有when, after, as soon as, (not) until, by that time, (never) before, already, for, since, just等,另外它還常與連詞no sooner…than和 hardly…when連用。(cf.詞匯學(xué)習(xí))過去完成時不能與副詞ago 連用(ago只能與一般過去時連用):
He hadn't finished it by yesterday evening.
到昨天晚上他還沒做完。
新概念英語第2冊Lesson39語法知識點
間接引語:間接疑問句
在第15課的語法中,我們學(xué)習(xí)了間接引語的基本形式和間接陳述句的用法(包括時態(tài)變化等)。疑問句變?yōu)殚g接疑問句時有一些獨(dú)特的規(guī)律。
首先引號和問號不再使用。其次,直接疑問句中的倒裝語序在轉(zhuǎn)述疑問句里要還原為陳述句語序(主語+動詞)。同時,如有必要,還需改變時態(tài)。
(1)間接一般疑問句
轉(zhuǎn)述一般疑問句時必須使用if或 whether,不可省略。助動詞do/does和did在轉(zhuǎn)述疑問句里消失了:
"Did he go home?"
“他回家了嗎?”
She asked me if/whether he had gone home.
她問我他是否已經(jīng)回家了。
ask, want to know, wonder 等后面的if和 whether通??梢曰Q,但是whether表示的懷疑程度比if稍大。
I wonder if/whether he's phoned the doctor.
我不知道他是否給醫(yī)生打電話了。
I asked if/whether he'd phoned the doctor,but no one knew.
我問(別人)他是否給大夫打過電話,但沒人知道。
在表示兩者挑一時更常用 whether:
She asked me whether I wanted tea or coffee.
她問我要茶還是要咖啡。
轉(zhuǎn)述疑問句中帶有or not時,通常用 whether引導(dǎo):
He wants to know whether or not we want dinner.
他想知道我們想不想吃飯。(不能用if or not)
(2)間接疑問詞疑問句
在轉(zhuǎn)述疑問詞疑問句時,不加 whether或 if,
通常用原來的疑問詞。有時可以將一般疑問句轉(zhuǎn)述為間接疑問詞疑問句:
Will she arrive this evening?
她今天晚上會到嗎?
She didn't tell me when she'd arrive.
她沒有告訴我她何時到。
在針對主語提問的間接疑問句中,時態(tài)和情態(tài)助動詞照常有變化,但語序保持不變:
"Who is in change here?"
“這兒誰負(fù)責(zé)?”
He wanted to know who was in charge there.
他想知道那兒誰負(fù)責(zé)。
新概念英語第2冊Lesson40語法知識點
第2類條件句
在第16課的語法中,我們學(xué)習(xí)了第1類條件句,它談?wù)搶⒂锌赡馨l(fā)生的事情,并且考慮其將來的真實結(jié)果。它的一般形式如下所示:
You'll miss the train if you don't hurry.
你如果不抓緊時間會誤了火車的。(主句用一般將來時,從句用一般現(xiàn)在時或其他形式的現(xiàn)在時)
第2類條件句的形式與第一類不同,if從句中用一般過去時,談?wù)撓胂竦那闆r,主句用would +動詞原形,推測想像的結(jié)果:
If it rained tomorrow, we'd stay at home.
如果明天下雨,我們將呆在家里。
盡管第2類條件句使用過去時,卻并非指過去的時間,所以,if之后的過去時用法常被稱為“非真實的過去”。
第2類條件句有時可以代替第1類條件句來描述頗有可能發(fā)生的事情,但比第1類條件句較為“無把握”。試比較:
If you went by train,you would get there earlier.
如果你坐火車去。你或許會早些到那兒。
If you go by train,you will get there earlier.
如果你坐火車去,你就會到得早些。
不過第2類條件句經(jīng)常用來描寫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If I had longer legs, I'd be able to run faster.
如果我的腿再長一點兒,我就能跑得更快了。
在后一個例句中,the weather是單數(shù),按語法規(guī)則,在正常的陳述句中它后面應(yīng)為was而不是were。但在第2類條件句中,were比was更為正式,與真實情況的差別也更大:If he were/was ready, I would go.
如果他準(zhǔn)備好了,我就去。
if I were you這種說法經(jīng)常用于提出建議:
If I were you, I'd accept their offer.
如果我是你,我就接受他們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