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谷的詩詞《淮上漁者》原文及注釋

字號:

這是一首描寫淮河漁民生活的七絕詩歌,短短七言二十八個字便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垂釣風情畫。使人仿佛正在欣賞一幅自然和諧、閑適安逸的垂釣圖。下面就和一起來欣賞下鄭谷的詩詞《淮上漁者》,歡迎閱讀!
    《淮上漁者》
    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浦浦風。
    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注釋
    1.白頭波:江上的白浪。
    2.白頭翁:鳥類的一種,文中指白頭發(fā)的老漁翁。
    3.逐:跟隨,隨著。
    4.浦:岸邊,或為風的“呼呼”聲。
    5.荻(dí):生在水邊的草本植物,形狀像蘆葦,花呈紫色。
    擴展閱讀:鄭谷的人物簡介
    鄭谷(約851年-約910年),字守愚,唐末詩人。鄭谷7歲能詩,“自騎竹之年則有賦詠”。父史,開成中(公元838年左右)為永州刺史,與當時詩人、詩論家司空圖同院,圖“見而奇之”,拊其背曰:“當為一代風騷主”。及冠,應進士舉,凡十六年不第。僖宗廣明元年(880)黃巢入長安,谷奔西蜀。光啟三年(887)登進士第。昭宗景福二年(893)授京兆鄠縣尉。遷右拾遺補闕。乾寧四年,(897)為都官郎中,詩家因稱鄭都官。又曾經寫過鷓鴣詩,廣為流傳,很出名,因此被人稱為“鄭鷓鴣”。官至都官郎中。天復三年(903)左右,歸隱宜春仰山書屋。卒于北巖別墅。死后安葬在宜春城北7里的江北嶺。北宋時期,袁州太守祖無擇曾主持修繕其墓,如今已無跡可尋。今宜春市區(qū)東風大街南段,民國時期曾名鷓鴣路,以紀念鄭谷而名。
    鄭谷詩清婉明白,不俚而切,為薛能、李頻所賞。與許棠、任濤、張嬪。李棲遠、張喬、喻坦之、周繇、溫憲、李昌符唱答往還,號“芳林十哲”。后谷嘗從僖宗登三峰,朝謁之暇,寓于云陽道舍,編所作為云臺編三卷。歸,編宜陽集三卷,及撰國風正訣一卷?!度圃姟肥珍涏嵐仍?27首。
    擴展閱讀:歷代評論
    鄭谷詩名盛于唐末,號《云臺編》,而世俗但稱其官,為“鄭都官詩”。其詩極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易其曉,人家多以教小兒,余為兒時猶誦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宋·歐陽修《六一詩話》)
    谷詩清婉明白,不俚而切,為薛能、李頻所賞。(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九)
    鄭都官詩非不尖鮮,無奈骨體太孱,以其近人,宋初家戶習之。(明·胡震亨《唐音癸簽》卷八)
    谷有“詩無僧字格還卑”之句,故其詩入“僧”字者甚多,昔人嘗以為譏,然大歷以后,諸公借阿師作吟料久矣。(同上)
    鄭守愚聲調悲涼,吟來可念,豈特為《鷓鴣著》一首,始享不朽之名?(清·薛雪《一瓢詩話》)
    谷以鷓鴣詩得名,至有鄭鷓鴣之稱。而其詩格調卑下,第七句相呼相喚字尤重復。寇宗夷《本草衍義》引作‘相呼相應’,差無語病,然亦非上乘?!狈交亍跺伤琛酚址Q谷詩多用“僧”字,凡四十余處。谷自有句云:“詩無僧字格還卑?!贝伺c張端義《貴耳集》謂詩句中有“梅花”二字便覺有清意者,同一雅中之俗,未可遽舉為美談。至其他作,則往往于風調中,獨饒思致,汰其膚淺,擷其菁華,固亦晚唐之擘矣。(《四庫全書》卷一五一)
    鄭谷詩清婉明白,不俚而切,為薛能、李頻所賞。與許棠、任濤、張嬪。李棲遠、張喬、喻坦之、周繇、溫憲、李昌符唱答往還,號“芳林十哲”。后谷嘗從僖宗登三峰,朝謁之暇,寓于云陽道舍,編所作為云臺編三卷。歸,編宜陽集三卷,及撰國風正訣一卷?!度圃姟肥珍涏嵐仍?2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