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xué)生用數(shù)學(xué)觀點看待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xué)生用數(shù)學(xué)語言和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學(xué)生揭示實際問題中隱含的數(shù)學(xué)概念及其關(guān)系的能力等等。使學(xué)生能夠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過程中,看到數(shù)學(xué)的實際作用,感受到數(shù)學(xué)的魅力,增強學(xué)生對數(shù)學(xué)美的感受力。以下是為您整理的相關(guān)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1、爸爸早上8:00上班,11:30下班;下午1:30上班,5:00下班,爸爸一天的工作時間是多少?
解:上午上班3.5小時,下午上班3.5小時,所以爸爸一天的工作時間是7小時。
2、劉強騎摩托車勻速行駛到汽車站乘汽車,如每小時行30千米,則早到1/4小時,如每小時行15千米,則遲到1/12小時,如果打算提前五分鐘到,那么摩托車的速度應(yīng)是多少?
解:設(shè)路程為s,標(biāo)準(zhǔn)時間為t則t-s/30=1/4s/15-t=1/12
解得s=10kmt=7/12h即35min要想提前5分鐘即30分鐘到即0.5ht'=10/0.5=20km/h
3、一批零件,甲乙兩人合作12天可以完成。他們合作若干天后,乙因事請假,乙這時只完成了總?cè)蝿?wù)的十分之三。甲繼續(xù)做,從開始到完成任務(wù)用了14天。請問:甲單獨做了多少天?
解:設(shè)甲單獨做了x天,則他們合作做了(14-x)天
甲14天完成了(1-3/10),因此可求出甲的工作效率是1/20
乙(14-x)天做了3/10,因此可知乙的工作效率是3/10÷(14-x)
他們的工作效率和是1/12
列方程:3/10÷(14-x)=1/12-1/20
最后結(jié)果是x=5
4、修一段公路,原計劃120人50天完工。工作一個月(按30天計算)后,有20人被調(diào)走,趕修其他路段。這樣剩下的人需比原計劃多干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務(wù)?
解:把這個工程看作1,則工人的工作效率可看作是1/(120×50),
30天后完成了總工程的3/5,剩下2/5,那么剩下的100個工人的工作效率和是100/(120×50),所以
2/5÷(100/(120×50))=24天
24-20=4天
5、五羊號輪船順流航行135千米再逆流航行70千米共用12.5小時,而順流航行75千米再逆流航行110千米也用12.5小時,那么水流速度是多少千米/時?通過這題能否算出輪船順?biāo)?0千米和輪船逆水40千米所用的時間一樣嗎?
解:(1)根據(jù)題意,可設(shè)船速為x千米/時,水流速度是y千米/時.
列方程為:
方程1:135/(y+x)+70/(y-x)=12.5
方程2;:75/(y+x)+110/(y-x)=12.5
解方程組可得:
x=16,y=3.2
所以,水流速度為3.2千米/時
(2)輪船順?biāo)?0千米時間60/(16+3.2)=3.125
輪船逆水40千米時間40/(16-3.2)=3.125
所以,輪船順?biāo)?0千米和輪船逆水40千米所用的時間一樣。
【篇二】
1、有甲乙丙三車各以一定的速度從A到B,乙比丙晚出發(fā)10分鐘,出發(fā)后40分鐘追上丙,甲比乙又晚出發(fā)10分鐘,出發(fā)后60分鐘追上丙,問,甲出發(fā)后多少分鐘可以追上乙?
【解答】乙丙的速度比是(10+40):40=5:4,甲丙的速度比是(20+60):60=4:3。所以甲乙的速度比是4/3:5/4=16:15,甲比乙晚出發(fā)10分鐘,可以得出甲用了15×10=150分鐘追上乙。
2、正方形ABCD是一條環(huán)形公路,已知汽車在AB上的時速為90千米,在BC上的時速是120千米,在CD上的時速是60千米,在DA上的時速是80千米。已知從CD上的一點P同時反向各發(fā)一輛汽車,他們將在A、B的中點上相遇。那么如果從PC中點M點同時反向各發(fā)一輛汽車,他們將在A、B上的一點N相遇。求AN占AB的幾分之幾?
【解答】設(shè)每邊720千米,AB、BC、CD和DA分別需要8,6,12,9小時,D→P需要(12-9+6)÷2=4.5小時,P→D→A需要13.5小時,這時相距8+6-13.5=0.5小時的路程,A→N就需要0.5÷2=1/4小時,所以AN:AB=1/4÷8=1/32
3、甲乙二人在400米的跑道上進(jìn)行兩次競賽,第一次乙先跑到25米后,甲開始追乙,到終點比乙提前7.5秒,第二次乙先跑18秒后,甲追乙,當(dāng)乙到終點時,甲距終點40米,求在400米內(nèi),甲乙速度各多少?
【解答】第一次甲行全程的時間乙行了全程的1-25÷400=15/16少7.5秒。第二次甲行全程的1-40÷400=9/10的時間乙就行了全程的15/16×9/10=27/32少7.5×9/10=27/4秒。乙行完全程需要(18-27/4)÷(1-27/32)=72秒。乙每秒行400÷72=50/9米。甲每秒行(400-40)÷(72-18)=20/3米
4、甲乙兩人分別從AB兩地同時出發(fā),在AB之間往返跑步,甲每秒跑3米,乙每秒跑7米。如果他們第四次相遇點與第五次相遇點的距離是150米,那么AB之間的距離是多少米?
【解答】迎面相遇兩人單程和依次是1,3,5,7,9……追上相遇的單程和依次是(3+7)÷(7-3)=2.5,2.5×3=7.5……所以相遇的單程和是1,2.5,3,5,7,7.5,9……因此第四次和第五次相遇是迎面相遇。相遇點的距離占單程的(2-3/10×5)-(3/10×7-2)=2/5,因此得出AB的距離是150÷2/5=375米。
5、甲乙兩輛車在一條長為10千米的環(huán)形公路上從同一地點同時反向開出,甲車開出4千米時兩車相遇。如果每次相遇后兩車都提速10%,求第三次相遇時甲車離出發(fā)點多遠(yuǎn)。
【解答】每次提速之后的速度比也不會發(fā)生變化。每次相遇甲行4千米,第三次相遇甲行了4×3=12,和出發(fā)點相距12-10=2千米。
6、甲、乙兩人同時從山腳開始爬山,到達(dá)山頂后就立即下山,他們下山的速度是各自上山速度的2倍。甲到達(dá)山頂時乙距山頂還有400米;甲回到山腳時,乙剛好下到半山腰。求山腳到山頂?shù)木嚯x。
【解答】甲乙的速度比是(1+1×2):(1×2+0.5)=6:5,山腳到山頂400×6=2400米。
7、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出發(fā)相向而行,兩車中途相遇后,甲又用4小時到B地,乙又用9小時到A地,相遇時,甲車比乙車多行了90千米,求甲乙兩車每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解答】根據(jù)行同一段時間的比4:相遇時間=相遇時間:9,得到相遇時間是6小時,可以知道甲乙的速度比是6:4=3:2,那么相遇時甲乙行的路程比也是3:2,即相遇時甲行了90×3=270千米,乙行了90×2=180千米
【篇一】
1、爸爸早上8:00上班,11:30下班;下午1:30上班,5:00下班,爸爸一天的工作時間是多少?
解:上午上班3.5小時,下午上班3.5小時,所以爸爸一天的工作時間是7小時。
2、劉強騎摩托車勻速行駛到汽車站乘汽車,如每小時行30千米,則早到1/4小時,如每小時行15千米,則遲到1/12小時,如果打算提前五分鐘到,那么摩托車的速度應(yīng)是多少?
解:設(shè)路程為s,標(biāo)準(zhǔn)時間為t則t-s/30=1/4s/15-t=1/12
解得s=10kmt=7/12h即35min要想提前5分鐘即30分鐘到即0.5ht'=10/0.5=20km/h
3、一批零件,甲乙兩人合作12天可以完成。他們合作若干天后,乙因事請假,乙這時只完成了總?cè)蝿?wù)的十分之三。甲繼續(xù)做,從開始到完成任務(wù)用了14天。請問:甲單獨做了多少天?
解:設(shè)甲單獨做了x天,則他們合作做了(14-x)天
甲14天完成了(1-3/10),因此可求出甲的工作效率是1/20
乙(14-x)天做了3/10,因此可知乙的工作效率是3/10÷(14-x)
他們的工作效率和是1/12
列方程:3/10÷(14-x)=1/12-1/20
最后結(jié)果是x=5
4、修一段公路,原計劃120人50天完工。工作一個月(按30天計算)后,有20人被調(diào)走,趕修其他路段。這樣剩下的人需比原計劃多干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務(wù)?
解:把這個工程看作1,則工人的工作效率可看作是1/(120×50),
30天后完成了總工程的3/5,剩下2/5,那么剩下的100個工人的工作效率和是100/(120×50),所以
2/5÷(100/(120×50))=24天
24-20=4天
5、五羊號輪船順流航行135千米再逆流航行70千米共用12.5小時,而順流航行75千米再逆流航行110千米也用12.5小時,那么水流速度是多少千米/時?通過這題能否算出輪船順?biāo)?0千米和輪船逆水40千米所用的時間一樣嗎?
解:(1)根據(jù)題意,可設(shè)船速為x千米/時,水流速度是y千米/時.
列方程為:
方程1:135/(y+x)+70/(y-x)=12.5
方程2;:75/(y+x)+110/(y-x)=12.5
解方程組可得:
x=16,y=3.2
所以,水流速度為3.2千米/時
(2)輪船順?biāo)?0千米時間60/(16+3.2)=3.125
輪船逆水40千米時間40/(16-3.2)=3.125
所以,輪船順?biāo)?0千米和輪船逆水40千米所用的時間一樣。
【篇二】
1、有甲乙丙三車各以一定的速度從A到B,乙比丙晚出發(fā)10分鐘,出發(fā)后40分鐘追上丙,甲比乙又晚出發(fā)10分鐘,出發(fā)后60分鐘追上丙,問,甲出發(fā)后多少分鐘可以追上乙?
【解答】乙丙的速度比是(10+40):40=5:4,甲丙的速度比是(20+60):60=4:3。所以甲乙的速度比是4/3:5/4=16:15,甲比乙晚出發(fā)10分鐘,可以得出甲用了15×10=150分鐘追上乙。
2、正方形ABCD是一條環(huán)形公路,已知汽車在AB上的時速為90千米,在BC上的時速是120千米,在CD上的時速是60千米,在DA上的時速是80千米。已知從CD上的一點P同時反向各發(fā)一輛汽車,他們將在A、B的中點上相遇。那么如果從PC中點M點同時反向各發(fā)一輛汽車,他們將在A、B上的一點N相遇。求AN占AB的幾分之幾?
【解答】設(shè)每邊720千米,AB、BC、CD和DA分別需要8,6,12,9小時,D→P需要(12-9+6)÷2=4.5小時,P→D→A需要13.5小時,這時相距8+6-13.5=0.5小時的路程,A→N就需要0.5÷2=1/4小時,所以AN:AB=1/4÷8=1/32
3、甲乙二人在400米的跑道上進(jìn)行兩次競賽,第一次乙先跑到25米后,甲開始追乙,到終點比乙提前7.5秒,第二次乙先跑18秒后,甲追乙,當(dāng)乙到終點時,甲距終點40米,求在400米內(nèi),甲乙速度各多少?
【解答】第一次甲行全程的時間乙行了全程的1-25÷400=15/16少7.5秒。第二次甲行全程的1-40÷400=9/10的時間乙就行了全程的15/16×9/10=27/32少7.5×9/10=27/4秒。乙行完全程需要(18-27/4)÷(1-27/32)=72秒。乙每秒行400÷72=50/9米。甲每秒行(400-40)÷(72-18)=20/3米
4、甲乙兩人分別從AB兩地同時出發(fā),在AB之間往返跑步,甲每秒跑3米,乙每秒跑7米。如果他們第四次相遇點與第五次相遇點的距離是150米,那么AB之間的距離是多少米?
【解答】迎面相遇兩人單程和依次是1,3,5,7,9……追上相遇的單程和依次是(3+7)÷(7-3)=2.5,2.5×3=7.5……所以相遇的單程和是1,2.5,3,5,7,7.5,9……因此第四次和第五次相遇是迎面相遇。相遇點的距離占單程的(2-3/10×5)-(3/10×7-2)=2/5,因此得出AB的距離是150÷2/5=375米。
5、甲乙兩輛車在一條長為10千米的環(huán)形公路上從同一地點同時反向開出,甲車開出4千米時兩車相遇。如果每次相遇后兩車都提速10%,求第三次相遇時甲車離出發(fā)點多遠(yuǎn)。
【解答】每次提速之后的速度比也不會發(fā)生變化。每次相遇甲行4千米,第三次相遇甲行了4×3=12,和出發(fā)點相距12-10=2千米。
6、甲、乙兩人同時從山腳開始爬山,到達(dá)山頂后就立即下山,他們下山的速度是各自上山速度的2倍。甲到達(dá)山頂時乙距山頂還有400米;甲回到山腳時,乙剛好下到半山腰。求山腳到山頂?shù)木嚯x。
【解答】甲乙的速度比是(1+1×2):(1×2+0.5)=6:5,山腳到山頂400×6=2400米。
7、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出發(fā)相向而行,兩車中途相遇后,甲又用4小時到B地,乙又用9小時到A地,相遇時,甲車比乙車多行了90千米,求甲乙兩車每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解答】根據(jù)行同一段時間的比4:相遇時間=相遇時間:9,得到相遇時間是6小時,可以知道甲乙的速度比是6:4=3:2,那么相遇時甲乙行的路程比也是3:2,即相遇時甲行了90×3=270千米,乙行了90×2=18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