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第17課《石頭書》教案

字號:

《石頭書》是一篇科學小品文,通過川川和磊磊兩個孩子與勘探隊員的交談,介紹了許多有關巖石的知識,也表現(xiàn)了兩個孩子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強烈愿望。以下是整理的(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第17課《石頭書》教案),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科學的熱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書是我們常見的學習用品,從書中我們能汲取營養(yǎng),獲取豐富的知識。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與書有關,題目是:22石頭書
    2、看了課文題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⑴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不了解的詞語。
    ⑵會讀會寫生字詞。
    ⑶查字典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勘探奇怪聚精會神足跡礦物地殼刨根問底
    2、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⑴出示詞語,讓學生逐個讀,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⑵指名解釋詞語:
    ⑶齊讀生字詞。
    ⑷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學生書寫勘、探、叔、礦、刨這幾個左右結構的字。
    4、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6、弄清脈絡,出示思考題:
    根據(jù)下面的意思,對照課文想一想,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說了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發(fā)現(xiàn)一位勘探隊員趴在石頭上看著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隊員叔叔的介紹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頭書的含義,了解了有關化石的知識。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興,也想讀這本書。
    三、精讀課文
    1、引出全文的感情線索。
    讀課文,思考:川川和磊磊這件事的過程中是在不斷變化,清在穩(wěn)重畫出有關的詞語。
    2、朗讀第1、2自然段。
    3、朗讀指導: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這種好奇的心情表現(xiàn)出來。
    4、過渡:勘探隊員的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們,勘探隊員到底在干什么?下節(jié)課學習。
    四、作業(yè):
    1、練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朗讀課文3、4自然段。
    過渡:第1、2自然段告訴我們勘探叔叔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看著什么,這一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川川和磊磊聽了叔叔的回答后為什么感到很奇怪?
    比較奇怪與好奇的異同。
    指導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2、朗讀學習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夫人面前明明是一塊光禿禿的石頭,可他為什么說自己在讀書?
    (引導學生從石頭的外形,石頭的字畫,及石頭的價值和作用這些角度考慮)
    ⑴川川和磊磊聽了勘探叔叔的話,為什么不禁笑了起來,不禁是什么意思?
    ⑵石頭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畫指的是什么?
    ⑶讀第12自然段,聯(lián)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隊員叔叔是根據(jù)什么來判斷這里曾經是海洋和密林?
    ⑷刨根問底是什么意思?這個詞說明了什么?這本書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據(jù)什么來推斷的?
    3、朗讀第1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為什么高興?為么說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這里的讀字應怎樣理解?
    4、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總結全文:
    1、說說石頭書的含義。
    2、教師小結:今天我們隨著作者閱讀了石頭書,了解了有關石頭里蘊藏了這么多知識。在大自然種,還有許多類似的石頭書這樣的事物,等待我們去探究,去研究。我們現(xiàn)在應努力學習,長大了去揭示哪些奧秘。
    三、作業(yè):
    練習朗讀課文。
    【篇二】
    【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3、激發(fā)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教學流程】:
    第一課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見過的大的書都有哪些?
    但是大自然中還有比它更大的書?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讀故事〈大的書〉
    二、初讀識字。
    1、初讀預習。
    初讀課文,勾畫生字、喜歡的詞語、不懂的字詞。
    2、互相交流。
    (1)和同伴說說你已經認識了哪個字,是怎樣認識的?可以怎樣記住其他的字?如:“巖”,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巖”;我去過重慶的紅巖村,我還知道有部小說叫《紅巖》?!皟浴苯炭茣饷嫔蠈懹小岸昙壪聝浴?。
    (2)把自己喜歡的生詞讀給同伴聽,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這樣引導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了解學生的內心感受,促使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如,地質勘探隊員——我喜歡書中的地質勘探隊員叔叔,因為他懂的東西多。
    (3)向同桌請教不懂的字詞。如,寶藏、礦物。
    (4)和同桌合作朗讀課文,爭取把帶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讀正確、讀流利。
    3、同桌向集體匯報。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以同桌為單位進行“朗讀擂臺賽”。一人讀一句,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4、寫字指導。
    (1)寫正確。寫半包圍結構的字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厚”字上下都無點,而“底”字上下都有點?!皩殹弊窒逻吺恰坝瘛辈皇恰拔逡弧??!坝 弊钟疫吺菃味荒軐懗呻p耳。“埋”字左邊是土字旁,要與“理”區(qū)分字形。還可以引導學生記住“有土才能埋”。
    (2)寫美觀。本課要求寫的字中,出現(xiàn)了很多“豎撇”,如“質、厚、底”的左撇,“鐵”字右邊的第二撇,“冊”字的兩撇。建議重點指導豎撇的書寫。指導應以示范為主,不妨多示范幾次,讓學生反復觀察由“豎”到“撇”的變化過程,然后再讓學生反復練習,感悟由“豎”到“撇”的自然過渡。
    第二課
    一、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繼續(xù)來看一看這世界上大的書。板書課題。上節(jié)課中,小朋友們解決了一個問題“書”,為什么加引號呢?還記得嗎?誰能再說說理由。小朋友們還提出了一個問題,大的書到底是什么樣的?可以做什么?我們這節(jié)課呀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朗讀感悟
    1、讀中學。
    (1)自由讀。好問的川川通過問,學到了好多有關的地質方面的知識。你想知道他問些什么,學到些什么嗎?請趕快讀一讀。用不同的符號畫出他和叔叔的對話。
    (2)伙伴對讀。找自己的伙伴讀一讀“川川”和“叔叔”的對話,想想,你學么了什么?
    (3)川川學到的,你學到了嗎?說給大家聽一聽。
    2、演中悟。
    (1)四人小組合作演一演。
    角色選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讀對話。分角色朗讀,熟悉人物的語言特點。
    創(chuàng)編動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話都沒說,你能設計出爸爸的動作神態(tài)嗎?合作演一演。
    (2)集體評一評。哪個角色演得好?為什么?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長大以后想干什么嗎?說說你的根據(jù)。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嗎?你想學他嗎?
    三、積累運用
    1、詞語開花。看看課后“我會填”中紅花里的字,你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了嗎?你會填嗎?學生自主填好后,可以開展組詞游戲。如:寶石——石頭
    化石——石英高山——山嶺
    大山——山川大地——地球
    土地——地圖
    四、實踐活動
    1、交流自已找的有關巖石的資料。
    2、課文中的學習伙伴讀到“巖石就是書啊”這句話時,深有感觸地說:“真沒想到!”實際上,讓我們“真沒想到”的事物可多了。課外讀一讀《自然百科全書》一類的書籍,看看有沒有這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