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拼音版《送沈子歸江東》原文翻譯賞析

字號:


    王維具有多種才藝,不同藝術相互滲透對其詩歌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他以畫入詩,使其山水詩形成了富有詩情畫意的基本特征。下面是分享的古詩詞拼音版《送沈子歸江東》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送沈子歸江東》
    (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送沈子歸江東拼音版】
    yáng liǔ dù tóu háng kè xī ,gǔ shī dàng jiǎng xiàng lín qí 。
    wéi yǒu xiàng sī sì chūn sè ,jiāng nán jiāng běi sòng jun1 guī 。
    【送沈子歸江東翻譯】
    楊柳成蔭的渡口,客人已經(jīng)稀少了。船夫蕩開那雙槳,駛向友人去的臨圻。只有一種相思之情,像春天的景色溫馨,灑滿在江南江北,伴隨著朋友歸去。
    【送沈子歸江東賞析】
    王維的送別詩,幾乎首首都有新意。這一首藝術構思新巧縝密,想象大膽豐富,比喻自然貼切,感情深切濃郁。
    第二句點出送別的時間、地點。楊柳渡頭是實寫春景、既為下面的別后相思伏筆,又渲染送行的環(huán)境氣氛。在楊柳依依的渡口,在春光爛漫的時候,與朋友分手,心情尤為抑郁。這是以美景反襯離情。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楊柳"的意象又暗示離別。"行客稀",表現(xiàn)別后渡頭岑寂之景。行客越來越稀少了,只有詩人仍立在渡口,依依不舍地目送著友人遠去。這又是采用了反襯手法。"罟師蕩槳"句再添一筆:連漁人也都搖著船槳,向著近水的曲岸邊蕩去準備歸家了。詩人卻忘了歸家,他的身心都被離去的友人帶走了。
    后兩句,描寫友人已乘船遠去,詩人眺望大江兩岸,桃紅柳綠,碧草如氈,春光怡人,此時,他突發(fā)奇想,感到心中無限依戀惜別之情,就如同眼前無處不在、無邊無際的春色,從江南江北,一齊追隨友人歸去。這兩句詩,巧妙地同時運用比喻、象征、擬人、幻想等多種手法,將春色寫得有情有意。而春色的濃郁、無所不在,使人真切地感受到詩人惜別之情的深厚浩茫、纏綿悱惻、超越時空。相思之情是抽象無形的,詩人以春色來比喻,它也就變得生動具體,使人可見可觸可感了。江南江北一片春色伴送友人歸去的意象,新鮮獨創(chuàng),創(chuàng)造出一個深邃闊遠的意境。
    此詩第一句點出送客是在渡口,它在一片婆娑的楊柳掩映之中。所以說"楊柳渡頭".句尾的"行客稀"三字則寫渡口的冷落.這其中隱隱透出詩人此時的心情.全句從靜與動兩個側面清晰地描繪出江邊送客時的情景.第二句寫客船已發(fā),送行者即本詩的抒情主人公站在岸頭目,送友人,心逐江波.情思悠遠.這時,惜別變?yōu)閷ε笥岩宦沸谐痰年P心.這兩句,既是環(huán)境的安排,也有氣氛的烘托,為以下的感情抒發(fā)作了準備.
    七絕的第三句多是全篇的關鍵.這一承轉句的作用在于開拓詩境.格調的高下,筆法的工拙,要看這一句.本詩的第三句以春色比友情,可以說是翻空出奇.朋友的惜別相思之情,同季候上的春色有什么共同之處呢?但詩人用這一比喻,卻使人覺得詩格外生色.不僅是因為這個比喻新奇.而且它能化無形為有形,能將主觀情感轉變?yōu)榭陀^事象.于是"相思"成了目可以視,耳可以聞的東西.似乎它的濃淡,深淺,也都可以體察入微.一句話,"春色"即為"相思"的表征.人們對春色的所有美好感覺、印象,乃至古往今來騷人墨客對春色的歌詠,此時也都成了"相思"一語的豐富內(nèi)涵.
    兩個事物,不管它們之間存在多大的差異,只要有某一點相近,即可構成比喻.這一比喻之所以好.首先因為它是合于情理的.仔細一想,人們的友愛,朋友的情誼,不正象那使萬物滋榮,隨著東風細雨染遍山川原野的春色么?春色不也如同友誼那樣情意綿綿么?人們生活在友愛之中,心里會泛起無限春意.朋友間的感情交流.也恰如溫馨和煦的春風.從詩的上下文說,這一比喻是承接第一句的"楊柳"而來.由"楊柳".可以想象一派蓬勃爛漫的春景.從第二句的"罟師蕩槳"四字.也可以想見那一江濃綠如酒的春水.這是就眼前景物取譬,現(xiàn)成而無生硬之感.
    取以作譬的事物"春色"充溢天地之間,無處不在.從行人一方著眼,便是朋友的深情厚愛無時無刻不在他身邊,于是他感到自己的好友始終跟自己。
    擴展閱讀:王維個人影響
    王維的山水詩大都寫于后期,與前人比較,他擴大了這類詩的內(nèi)容,增添了它的藝術風采,使山水詩的成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他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突出貢獻。其中,寫鄉(xiāng)村景物和農(nóng)家生活的田園詩充滿著牧歌情調,表現(xiàn)他閑逸蕭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適的心境。如《渭川田家》,《春中田園作》。更多的作品著重寫農(nóng)村美麗如畫的風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農(nóng)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薄渡骄忧镪浴穼懩河攴届V,山村呈現(xiàn)的美景。王詩中那些描繪大自然幽靜恬美的山水詩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如《青溪》:言入黃花川,第每逐清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沒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已閑,清川淡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通篇以心照水,用水襯心,物我融成一片,反映一種內(nèi)在的對美的追求。但有些山水田園詩著力渲染空寂意境與落寞情懷。如《竹里館》、《辛夷塢》情走淡薄,旨歸靜趣。這無疑會對后世山水詩產(chǎn)生一定的消極影響。
    王維具有多種才藝,不同藝術相互滲透對其詩歌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他以畫入詩,使其山水詩形成了富有詩情畫意的基本特征。
    王詩語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節(jié)奏富于變化,音韻響亮、和諧,具有音樂美??傊?,王維的山水詩無論從詩的題材內(nèi)容,還是詩歌的藝術豐采上都對后世詩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擴展閱讀:王維(唐朝詩人、畫家)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于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河西節(jié)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后,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