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至》是唐代女詩人李冶(李季蘭)創(chuàng)作的六言詩,此詩充滿人生感悟,當為李冶成年之后的作品。李冶成年以后成為女道士,與男士們有些交往。據(jù)說后來戀上一個僧人,有感而作此詩。詳細的賞析內容就和一起來了解下。歡迎閱讀!
《八至》
唐·李治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賞析】
李治即后來的李季蘭。她六歲時便作《薔薇》詩曰:“經(jīng)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薄凹軈s”諧音“嫁卻”,她父親認為此詩不祥——小小年紀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緒亂,長大后恐為失行婦人。于是將她送入玉真觀出家,改名李季蘭。轉眼間她已經(jīng)十六歲,不甘于觀中清凈的生活,便與觀中游覽的文人雅士眉來眼去,故人稱“風情女子”。李季蘭與當時的名士經(jīng)常談詩論詞,互為知己。唐玄宗聞知她的詩才,特地召見她赴京入宮,從此定居長安,晚年李季蘭因與叛臣朱泚交往甚密,所以朱泚被平定后,李季蘭被捕,后被殺。
這首詩寫世間尋常之物,說的都是淺顯而至真的道理,富含哲理意味,應該是李季蘭有過感情經(jīng)歷后的作品。遠近東西、深淺清溪、高明日月、親疏夫妻,短短幾句道出人生真相,充滿無奈。東西是兩個相反的方向,說近就近,可以間隔為零;說遠也遠,可以遠到天涯。“清溪”,淺到一眼見底;深到千尺萬尺?!爸粮咧撩魅赵隆?,語義平平,使人心力松弛,詩人作此句,應當是意在引出下句。
“至親至疏夫妻”,夫妻是沒有血緣的親人,親疏關系全靠情感維系,感情親密時,你儂我儂,恨不得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感情疏遠時,形同陌路,甚至老死不相往來,愛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在封建社會中由于不平等的男女地位,造成了不和諧的夫妻關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造成了沒有愛情的婚姻,這些都是所謂“至疏”的社會根源。如果說詩的前兩句妙在饒有哲理,末句之妙,則在針砭世情。
擴展閱讀:歷史評價
《舊唐書》:“大帝往在籓儲,見稱長者;暨升旒扆,頓異明哉。虛襟似納于觸鱗,下詔無殊于扇暍。既蕩情于帷薄,遂忽怠于基扃。惑麥斛之佞言,中宮被毒;聽趙師之誣說,元舅銜冤。忠良自是脅肩,*佞于焉得志。卒致盤維盡戮,宗社為墟。古所謂一國為一人興,前賢為后愚廢,信矣哉!”贊曰:“藉文鴻業(yè),僅保余位。封岱禮天,其德不類。伏戎于寢,構堂終墜。自蘊禍胎,邦家殄瘁。”《新唐書》:“武氏之亂,唐之宗室戕殺殆盡,其賢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以太宗之治,其遺德余烈在人者未遠,而幾于遂絕,其為惡豈一褒姒之比邪?以太宗之明,昧于知子,廢立之際,不能自決,卒用昏童。高宗溺愛衽席,不戒履霜之漸,而毒流天下,貽禍邦家。嗚呼,父子夫婦之間,可謂難哉!可不慎哉?”
唐太宗:①太子仁孝,公輩所知,善輔導之!②汝能孝愛如此,吾死何恨!
《劍橋中國隋唐史》:①可是太宗仍然認為,他是被迫作了錯誤的選擇,而且懷疑意志軟弱的李治不能有效地治理國家。②高宗統(tǒng)治時期的真正成就,不是想改變統(tǒng)治階級內部社會力量的對比這一難以作為定論的企圖,而是對科舉制本身進行一系列大改變。
蔡東藩:高宗為色所迷,昏庸已甚,貶勛舊,斥忠良。
呂思勉:只有高句麗……高宗乘其內亂,把百濟和高句麗先后滅掉。突厥西方的疆域,本來是很廣的。其西的可薩部,已和東羅馬相接了。高宗亦因其內亂,把他戡定。分置兩個都督府。其所轄的羈縻府、州,西至波斯。唐朝對外的聲威,至此可謂達于高峰了。
《劍橋中國隋唐史》:①可是太宗仍然認為,他是被迫作了錯誤的選擇,而且懷疑意志軟弱的李治不能有效地治理國家。②高宗統(tǒng)治時期的真正成就,不是想改變統(tǒng)治階級內部社會力量的對比這一難以作為定論的企圖,而是對科舉制本身進行一系列大改變。
《八至》
唐·李治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賞析】
李治即后來的李季蘭。她六歲時便作《薔薇》詩曰:“經(jīng)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薄凹軈s”諧音“嫁卻”,她父親認為此詩不祥——小小年紀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緒亂,長大后恐為失行婦人。于是將她送入玉真觀出家,改名李季蘭。轉眼間她已經(jīng)十六歲,不甘于觀中清凈的生活,便與觀中游覽的文人雅士眉來眼去,故人稱“風情女子”。李季蘭與當時的名士經(jīng)常談詩論詞,互為知己。唐玄宗聞知她的詩才,特地召見她赴京入宮,從此定居長安,晚年李季蘭因與叛臣朱泚交往甚密,所以朱泚被平定后,李季蘭被捕,后被殺。
這首詩寫世間尋常之物,說的都是淺顯而至真的道理,富含哲理意味,應該是李季蘭有過感情經(jīng)歷后的作品。遠近東西、深淺清溪、高明日月、親疏夫妻,短短幾句道出人生真相,充滿無奈。東西是兩個相反的方向,說近就近,可以間隔為零;說遠也遠,可以遠到天涯。“清溪”,淺到一眼見底;深到千尺萬尺?!爸粮咧撩魅赵隆?,語義平平,使人心力松弛,詩人作此句,應當是意在引出下句。
“至親至疏夫妻”,夫妻是沒有血緣的親人,親疏關系全靠情感維系,感情親密時,你儂我儂,恨不得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感情疏遠時,形同陌路,甚至老死不相往來,愛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在封建社會中由于不平等的男女地位,造成了不和諧的夫妻關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造成了沒有愛情的婚姻,這些都是所謂“至疏”的社會根源。如果說詩的前兩句妙在饒有哲理,末句之妙,則在針砭世情。
擴展閱讀:歷史評價
《舊唐書》:“大帝往在籓儲,見稱長者;暨升旒扆,頓異明哉。虛襟似納于觸鱗,下詔無殊于扇暍。既蕩情于帷薄,遂忽怠于基扃。惑麥斛之佞言,中宮被毒;聽趙師之誣說,元舅銜冤。忠良自是脅肩,*佞于焉得志。卒致盤維盡戮,宗社為墟。古所謂一國為一人興,前賢為后愚廢,信矣哉!”贊曰:“藉文鴻業(yè),僅保余位。封岱禮天,其德不類。伏戎于寢,構堂終墜。自蘊禍胎,邦家殄瘁。”《新唐書》:“武氏之亂,唐之宗室戕殺殆盡,其賢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以太宗之治,其遺德余烈在人者未遠,而幾于遂絕,其為惡豈一褒姒之比邪?以太宗之明,昧于知子,廢立之際,不能自決,卒用昏童。高宗溺愛衽席,不戒履霜之漸,而毒流天下,貽禍邦家。嗚呼,父子夫婦之間,可謂難哉!可不慎哉?”
唐太宗:①太子仁孝,公輩所知,善輔導之!②汝能孝愛如此,吾死何恨!
《劍橋中國隋唐史》:①可是太宗仍然認為,他是被迫作了錯誤的選擇,而且懷疑意志軟弱的李治不能有效地治理國家。②高宗統(tǒng)治時期的真正成就,不是想改變統(tǒng)治階級內部社會力量的對比這一難以作為定論的企圖,而是對科舉制本身進行一系列大改變。
蔡東藩:高宗為色所迷,昏庸已甚,貶勛舊,斥忠良。
呂思勉:只有高句麗……高宗乘其內亂,把百濟和高句麗先后滅掉。突厥西方的疆域,本來是很廣的。其西的可薩部,已和東羅馬相接了。高宗亦因其內亂,把他戡定。分置兩個都督府。其所轄的羈縻府、州,西至波斯。唐朝對外的聲威,至此可謂達于高峰了。
《劍橋中國隋唐史》:①可是太宗仍然認為,他是被迫作了錯誤的選擇,而且懷疑意志軟弱的李治不能有效地治理國家。②高宗統(tǒng)治時期的真正成就,不是想改變統(tǒng)治階級內部社會力量的對比這一難以作為定論的企圖,而是對科舉制本身進行一系列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