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簡短的成語故事三篇

字號:


    在古代有很多成語故事非常的有意思,相信小朋友們都會感興趣。下面是分享的兒童簡短的成語故事三篇。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杞人憂天
    杞國有一個人,老是怕天塌下來,怕地垮下去。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覺也不敢睡,飯也不想吃。
    他的朋友看他老是擔(dān)憂,倒替他擔(dān)憂起來,跑去跟他說:“天不過是很厚很厚的大氣。你整天呼吸行動,都在大氣里,干嗎要擔(dān)心它會塌下來呢?”
    那個人聽了可更加擔(dān)憂了,說:“照你這么說,天是很厚的大氣,那么太陽月亮和星星不全都要落下來嗎?”
    朋友說:“這怕什么呢,太陽月亮和星星不過是大氣中一些發(fā)光的東西,即使落下來也打不著人?!?BR>    那個人想了一會兒,覺得朋友說得有點兒道理,看來天真的不會塌??墒撬耘f不放心,又問:“那么地垮了怎么辦呢?”
    朋友說:“地不過是很厚很厚的泥土。你看東西南北,哪兒沒有泥土。你整天在泥土上走來走去,干嗎要擔(dān)心它會垮下去呢?”
    那個人聽說地也不會垮,總算放下了心。
    “杞人憂天”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有人為用不著擔(dān)憂的事情擔(dān)憂,可以說他是“杞人憂天”。多余的擔(dān)憂也可以說是“杞憂”。
    篇二:閉門思過
    西漢昭帝時,燕人韓延壽在左馮翊擔(dān)任太守。
    有一次,他到高陵縣巡視,碰到兄弟倆向他告狀。
    其中一個說:“我弟弟占了我的耕地?!?BR>    另一個說:“這地本來就是爹媽在世時分給我的,哥哥不講理,硬說是分給他的?!?BR>    這件事,對韓延壽觸動很大。他十分慚愧地說:“我作為太守,是一郡之長,不能教化百姓,以致今天民眾間發(fā)生骨肉爭訟。這既傷風(fēng)化,又使賢人孝子受恥。其責(zé)任在我身上,我應(yīng)退職讓賢?!?BR>    這天,韓延壽推脫有病,不再處理公務(wù),獨自一人呆在館舍的一間房間里,閉上門,思考自己的過錯(閉門思過)。
    那告狀的兩兄弟知道韓延壽的上述舉動后,深為之感化。他們倆痛心疾首地流著淚,赤身前往館舍向韓延壽請罪。
    韓延壽見他兄弟倆已覺醒,并決心痛改前非,這才稍有喜悅之色;但他從這件事看到了自己身為太守而未能盡到責(zé)任的過失,也不禁仰天垂淚。
    閉門思過,比喻關(guān)起門來反省自己的過錯。
    篇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是春秋時期的哲學(xué)家,關(guān)于他的名字有很多有趣的傳說。
    據(jù)說老子的母親理氏有一天正在村頭的河邊洗衣服,忽見上游飄下一個黃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樹枝將這個拳頭大小的黃李子撈了上來。
    到了中午,理氏又熱又渴,便將這個李子吃了下去。從此,理氏懷了身孕。理氏懷了八十一年的胎,生下一個男孩。這男孩一生下來就白眉白發(fā),白白的大絡(luò)腮胡子。因此,理氏給他取的名字就叫“老子”。
    老子生下來就會說話,他指著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樹,對母親說:“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后來做過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的官。這是一個管理藏書的官職,因為這個緣故,老子知識淵博,在當(dāng)時名聲很大。孔子年輕時曾經(jīng)專門拜訪過老子,向他請教周朝的禮儀。
    老子寫過一本只有五千字的書,名字是《道德經(jīng)》。書中講了很多能啟發(fā)人的道理。老子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币馑际钦f,雙臂合抱的大樹,是從細(xì)小的幼芽開始長成的;很多層的高臺,是從第一筐泥土開始壘起來的;千里遠(yuǎn)的路程,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才能走完的。在這里,老子用生動的事例,說明事物都是從小到大發(fā)展變化的。
    后人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為成語,比喻事情總是從頭開始,逐步發(fā)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