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又稱為四子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這四部著作的總稱。下面是分享的國學(xué)寶典:四書經(jīng)典名言名句。歡迎閱讀參考!
《大學(xué)》名言名句
大學(xué)之道,在明顯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fàn)柡笥卸?,定爾后能靜,靜爾后能安,安爾后能慮,慮爾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第一章)
古之欲明顯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爾后知至,知至爾后意誠,意誠爾后心正,心正爾后身修,身修爾后齊家,家齊爾后國治,國治爾后天下平。(第二章)
物格爾后知至,知至爾后意誠,意誠爾后心正,心正爾后身修,身修爾后齊家,家齊爾后國治,國治爾后天下平。(第二章)
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第三章)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腐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第三章)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第三章)
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第三章)
君子有諸已爾后求諸人,無諸已爾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第十一章)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第十二章)
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第十四章)
善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第十六章)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第十六章)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第十七章)
《中庸》名言名句
定命之謂性,任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第一章)
隱惡而揚(yáng)善,執(zhí)其兩頭,用此中於民。(第六章)
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yáng)善,執(zhí)其兩頭,用此中於民。(第六章)
博學(xué)之,訊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第二十章)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第二十一章)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第二十二章)
《論語》名言名句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學(xué)而》
貧而無諂,高貴無驕。(學(xué)而)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摯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學(xué)而》
君子務(wù)本。(學(xué)而)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稙檎?BR>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定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為政)
君子周而不比(串通),小人比而不周。(為政)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栋速?BR>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独锶省?BR> 不患無位,患因而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里仁)
怙恃之年,不行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里仁)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豆遍L》
不遷怒,不二過。《雍也》
君子周急不繼富。
一簞食,一瓢飲,在僻巷,人不勝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溫柔敦厚,然后君子。(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dá)而達(dá)人。(雍也)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妒龆?BR> 君子開闊蕩,小人常戚戚。(述而)
士不行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已不亦重乎?死爾后已,不亦遠(yuǎn)乎?《泰伯》
逝者如此夫,不舍晝夜?!蹲雍薄?BR> 少年老成,焉知來者之不今朝也?(子罕)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额仠Y》
君子成人之美,不行人之惡。顏淵)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子路》。
君子上達(dá),小人下達(dá)?!磻梿枴?BR> 古之學(xué)者為已,今之學(xué)者為人。〈憲問)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
可與人言而不言,失人(錯過人才);不行言而與之言,走嘴。知者不失人,亦不走嘴。(衛(wèi)靈公)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wèi)靈公)
躬自厚而薄責(zé)人,則遠(yuǎn)怨矣。(衛(wèi)靈公)
道差別,不相為謀。(衛(wèi)靈公)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愛,友便佞,損矣。(季氏)
往者不行諫,來者猶可追。(微子)
盛德不逾閑(遮攔阻隔之物),小德進(jìn)出可也。(子張)
君子不傷脾胃,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論語.子張》
《孟子》名言名句
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及。是誠不及也。為父老折枝,語人曰:我不及。是不為也,非不及也。(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上)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梁惠王下)
以力服人者,非心折也,力不贍(充裕)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公孫丑上)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行活。(公孫丑上)
憐憫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推諉之心,禮之端也;好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公孫丑上)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滕文公上)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爾后人毀之;國必自伐,爾后人伐之。(離婁上)
大人者,不失其小兒百姓之心也。(離婁下)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生亦所所欲,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告子上)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因而動心忍性(使心里震動,牢固個性),曾(增)益其所不及。(告子下)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子海者難為水,游于偉人之門者難為言。(用心上)
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用心下)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对娊?jīng).王風(fēng).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