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詩詞《更漏子·柳絲長》原文譯文賞析

字號:


    全詞用暗示的手法,造成含蓄的效果,思婦寂寞凄涼的心理狀態(tài),深沉細膩的感情世界,幾乎都是從具體的物象中反映出來的。下面是分享的溫庭筠詩詞《更漏子·柳絲長》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更漏子·柳絲長》
    唐代:溫庭筠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
    香霧薄,透簾幕,惆悵謝家池閣。紅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
    【譯文】
    柳絲柔長春雨霏霏,花叢外漏聲不斷傳向遠方。塞雁向南歸去令人驚心,雜亂的城鳥尋覓著棲巢,望著畫屏上對對金鷓鴣令人格外傷感。
    薄薄的香霧透入簾幕之中,美麗的樓閣池榭啊再無人一起觀賞。繡簾低垂獨自背著垂淚的紅色蠟燭,長夢不斷遠方親人啊可知道我的衷腸?
    【注釋】
    更漏:古人用銅壺滴漏來計時,將一夜分為五更。
    子:曲子的簡稱。
    漏聲:指報更報點之聲。
    迢遞(tiáodì):遙遠。
    塞雁:北雁,春來北飛。
    城烏:城頭上的烏鴉。
    畫屏:有圖飾品的屏風,為女主人公居室中的擺設。
    金鷓鴣(zhègū):金線繡成的鷓鴣,可能繡在屏風上,也可能是繡在衣服上的。
    ?。和ā捌取?,逼來。
    惆悵(chóuchàng):失意、煩惱。
    謝家池閣:豪華的宅院,這星即指女主人公的住處。謝氏為南朝望族,居處多有池閣之勝。后來便成為一共名。韋莊歸國遙詞中有“日落謝家池閣”句。
    紅燭背:背向紅燭;一說以物遮住紅燭,使其光線不向人直射。
    【賞析】
    這首詞表現(xiàn)了一個思婦在春雨之夜的孤寂境遇和愁苦思戀。
    上片寫室外之景。首三句描寫春雨綿綿灑在柳絲上,灑在花木叢中的情形。獨處空閨的人是敏感的。外界的事物很容易觸動其心緒,何況是在萬籟俱寂的春夜。因此,當她聽到從花木上掉下來的雨滴之聲,猶誤以為是遠方傳來的計時漏聲??梢韵胂螅紜D由于對遠人的眷念時刻縈系在心,無法釋然。故而心緒不寧,度日如年。那雨滴之聲就像是放大了的漏聲,對她來講就格外地刺耳。柳絲、春雨等本是濃麗之景。但在這里只是用來暗示思婦凄涼的心境,增強對比的效果?!绑@塞雁”三句則進一步渲染思婦的這種心理感覺。人忍受不了這夜雨之聲的侵擾,那么物又如何呢。在思婦的想象中,即使征塞之大雁,宿城之烏鴉,甚至是畫屏上之鷓鴣也必定會聞聲而驚起,不安地抖動其翅翼。這幾句是移情于物的寫法,以驚飛的鳥來暗示思婦不安的心情?!爱嬈两瘊p鴣”乍一看似突亍鏗由室外移至室內,由聽覺變成了視覺。其實,描寫靜止的鷓鴣慢慢變得靈動起來,這種錯覺正好襯出思婦胸中難言之痛苦。
    下片描寫思婦所居之室內情形。在蘭室之內,爐香即將燃盡.香霧漸漸消散,但卻依然能透過層層的帷帳。在這樣精致雅潔的環(huán)境里,思婦的心態(tài)卻只能以“惆悵”兩字來概括,可見其凄苦。這里“謝家池閣”泛指思婦居處。由于這些華堂美室曾經是思婦與離人共同歡樂的地方?,F(xiàn)今獨自居住,物是人非,故其心理感覺就迥然不同?!凹t燭背”三句則進一步描繪了在這孤寐無伴的夜晚。百無聊賴的環(huán)境下思婦之情狀。如何才能排遣心中綿綿不絕的離情,如何才能尋覓離人的蹤影。只有吹熄紅燭,放下帳帷,努力排除外界的干擾,進入夢鄉(xiāng)。然而“夢長君不知”,這又是一種多么可悲可嘆的情景。
    全詞用暗示的手法,造成含蓄的效果,思婦寂寞凄涼的心理狀態(tài),深沉細膩的感情世界,幾乎都是從具體的物象中反映出來的。
    擴展閱讀:后世研究
    生平考證
    后世對溫庭筠生平和創(chuàng)作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考證。學界對溫庭筠生平的研究論著主要有:夏承燾的《溫飛卿年譜》、鄒嘯的《溫飛卿與魚玄機》《溫飛卿與柔卿》、顧學頡的《溫庭筠〈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仆射〉詩舊注辨誤》《新舊唐書溫庭筠傳訂補》《溫庭筠交游考》、陳尚君的《溫庭筠早年事跡考辨》《也談溫庭筠生平之若干問題》、王達津的《溫庭筠生平之若干問題》、黃震云的《晚唐詩人溫庭筠是溫彥博的七世孫》《溫庭筠籍貫及生卒年》《對〈溫庭筠生年新證〉一文的意見》《溫庭筠累年不第偃蹇終生及其原因考》、牟懷川的《溫庭筠生年新證》《關于溫庭筠生平的若干考證和說明――兼駁〈意見〉》、《溫庭筠從游莊恪太子考論》《溫庭筠改名案詳審――兼辨兩〈唐書·溫庭筠傳〉之誤》、徐陶的《溫庭筠入蜀考辨》《溫庭筠從宗密禪師結社考》《溫庭筠開成年間事跡考》、劉范第的《溫庭筠貶謫時地辨》、彭志憲的《溫庭筠未曾再貶及有關問題》、殷大云和黃震云的《溫庭筠生平紀事和詩文系年(上、下)》、梁超然的《溫庭筠考略》、成松柳《溫庭筠研究》、黃立芹《溫庭筠“士行塵雜”考辨》等。
    作品研究
    學界對溫庭筠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研究論著主要有:葉嘉瑩的《溫庭筠詞概說》、江華清的《論溫庭筠詞的藝術風格》、平甬的《溫庭筠——花間鼻祖》、吳恕的《詞的開山大師溫庭筠》、劉兆熊的《花間派鼻祖溫庭筠》、劉中酥的《唐末文壇巨柱溫庭筠》、李東鄉(xiāng)的《溫庭筠詞試論》、沈曾植的《溫飛卿詩集蘭畹之意》、溫廷敬的《讀溫飛卿詩集書后》《溫飛卿詩發(fā)微》、林邦鈞的《溫庭筠和他的詩》、王翊群和朱嘉耀的《試論溫庭筠詩歌的積極意義》、黃震云的《溫庭筠的詩歌藝術特色》、孫安邦的《試論憤世刺時的溫庭筠》、張晶的《溫庭筠樂府詩中的女性形象》《審美價值與社會價值的交融――溫庭筠樂府詩散論》、俞明仁的《溫庭筠散論》、王希斌的《論溫庭筠樂府詩的思想內容》《繪陰柔之色寫陽剛之美――論溫庭筠樂府詩歌的藝術特色》、劉尊明的《溫庭筠筆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審美意義》《禪與詩――溫庭筠藝術風格成因新探》、山木敏雄的《試論溫庭筠文學的一個側面――時間流逝中的不安定存在》、成松柳的《溫庭筠詩歌藝術風格初探》、黃昆的《衰絕晚唐――飛卿:溫庭筠詩歌簡論》、張巍的《溫庭筠的詩法和詞法》、管升攀的《溫庭筠詞風成因追溯》等。